《浮士德》毕其一生

1最后一部巨著《浮士德》定稿歌德最后8年一般都蛰居家中,足不出户,也很少去外地。上午在两个小房间里工作,下午在豪华的大厅里接见来客。晚上同两个小孙子和一个孙女玩,享受着天伦之乐,或者在家举行交谊会,接待客人。

他的儿子成了酒鬼。儿子和儿媳经常吵嘴。奥蒂莉气得经常离家,在外面,在柏林寻欢作乐,也不管家务。歌德只好找人来管。在家务干扰他,使他无法工作时,他就逃跑。或者搬到花园小屋去住些时候,或者去耶拿。

歌德一直生活在狭窄的小圈子里,被禁锢在小城市里。他同外界的接触多半是靠客人来访。他们给他带来各种消息。

他过去的女友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人世。凯特馨于1810年、弗里德里克于1813年、莉丽于1817年、施泰因夫人于1827年,夏绿蒂·布芙于1828年去世了。

他的靠山和恩主卡尔·奥古斯特大公也于1828年6月14日在从柏林回托尔高附近的格拉迪茨宫途中突然去世。

1830年10月27日歌德的独生子奥古斯特因脑溢血死在罗马。噩耗传来,老人痛不欲生。他大咯血,诊断是食管静脉出血。但是他出人意料地很快复原了。12月2日的日记写道:“夜。考虑《浮士德》,有所进展。”

歌德知道自己的时日已屈指可数了,他加紧工作,终于在1831年7月基本上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巨著:《浮士德》第二部。他的日记写道:

“大事已完成,最后定稿本。全部誊清装订好。”(1831年7月22日)

2除歌德以外还有人写《浮士德》如果说,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使歌德一鸣惊人,给他带来世界性声誉,那么,诗剧《浮士德》是使歌德能与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齐名而永垂不朽的作品。

德国16世纪出版有《浮士德博士的故事》(1587)。据汉斯·亨宁 1959年发表的文章,浮士德在历史上实有其人。1480年浮士德出生在符腾堡附近的克尼特林根。约于1540年或1541年死在弗莱堡的布莱斯高。

他从未上过大学学习,却妄称硕士和博士。所以称浮士德博士是无根据的。1507年他在弗兰茨·封·济金根处当过教师,1513年当过算命先生。

在埃尔富特给学生们讲授荷马,据说能用法术将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召唤至听众面前。当时他被教会视为异端,于是他从1520年开始漫游,到过德国境内许多城市,也到过布拉格、维也纳、威尼斯和巴黎,他在威尼斯当众表演过飞行。他在南德作过星相学家,1536年他向朋友预言查理五世将对法国国王弗兰茨一世进行战争,因而声名大振。但是他并不能每言必灵。渐渐有人说他是骗子。马丁·路德曾多次指责他搞骗人的魔术,是魔鬼的亲戚。他死后,人们越传越神。这本民间故事书有68章, 230页。《浮士德博士的故事》就说他用自己的血签字与魔鬼订立为期 24年的盟约。在盟约有效期间,魔鬼为浮士德服务,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其交换条件是:浮士德必须放弃基督教信仰。条约期满后,浮士德必须死去,死后灵魂属于魔鬼。这本书的目的是劝人信教,不要相信异端邪说。但客观上却起到了反作用。通过浮士德同魔鬼上天入地,探讨天堂、地狱、宇宙形成等奥秘,促使人们反对黑暗的中世纪的宗教愚昧和禁欲主义,鼓励人们去追求和探索。

英国戏剧家马洛在本书出版的第二年就写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故事》。德国的戏剧之父莱辛写过《浮士德片断》(1755)。海涅向歌德谈及自己打算写浮士德,还曾引起歌德的不高兴。歌德觉得海涅太狂妄。

海涅不知道,歌德正在写《浮士德》第二部哩。

3歌德的《浮士德》歌德早在25岁时就写了《浮士德初稿》(1768—1775)。40岁刚过,发表了《浮士德片断》(1790),近50岁时完成《浮士德》第一部(1806)。

最后8年写作第二部。全部《浮士德》共1211行诗,用多种诗体写成,甚至有魔术师的咒语。

这部诗剧的情节由2个赌赛和5个悲剧(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构成。《天上序幕》可说是全剧的一个总纲。上帝与魔鬼打赌,代表善恶相斗,魔鬼认为浮士德永不满足,他定能把浮士德引上魔路,上帝认为,“人在努力时,总不免误入歧途”,但是确信“一个善人即使在黑暗的冲动中,也一定会意识到坦坦正途”,断言魔鬼一定会服输。第二个赌赛是浮士德与魔鬼订的。他们订约:如果浮士德感到满足,他就输了,死后灵魂为魔鬼所有。

于是,追求知识而感到悲哀的浮士德,在魔鬼靡非斯特导引下,走出书斋,到外面尽情地享受人生。靡非斯特充当他的仆人,供他驱使。

一方面引诱他沉沦,追求情欲,同少女甘泪卿生了一个孩子,然后又失去了恋人和孩子,离开了“小世界”,继续往前,投入“大世界”,来到了一个皇帝的宫廷。第二部随之开始。

第二部分5幕25场。浮士德朝见国王。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经济危机。

浮士德在靡菲斯特帮助下,为国王发行纸币,从而使国王摆脱了财政困难。这使人想起歌德在魏玛宫廷做官的经历。歌德曾帮助公爵克服过财政困难。但是歌德像浮士德一样经历了政治悲剧。浮士德应皇帝的请求,借助魔法,召来了绝世美女海伦的亡魂,他为她的艳美所倾倒。但是海伦终于化成一股烟雾消失了,这意味着浮士德追求美的理想破灭了。浮士德与海伦结合,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欧福良象征着歌德所崇拜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欧福良学飞,结果坠崖摔死,这意味着在德国不可能产生英国那样的革命浪漫主义。第四、第五幕描写浮士德发展的最后阶段——创业。浮士德要向大海争地,填海造田,征服大自然,为子孙万代造福。正在这时,浮士德帮助他服务过的那个封建皇帝平定了内乱,皇帝赏赐给他一块海滨土地。于是浮士德要开拓海疆。但是浮士德这时已经是百岁老人,忧虑吹瞎了他的眼睛。他只能听到人民劳动的声音,想象沧海如何变成了桑田,他已经看不见了。只能说瞎话:

我为几百万人开拓出疆土;虽然还不安全,但也可以自由勤苦。

原野十分青翠,土壤一片膏腴,人畜都在这新地上得到安居,勇敢勤勉的人民垒成了那座高丘,向那周围移植都可以衣食无忧。

外面虽有海涛不断地冲击堤岸,而内面却安居乐业如同天国一般即使海潮噬岸,堤有溃的危险。

人民全体合力,立即把漏穴补完。

是的!我完全献身于这种意趣,这无疑是智慧的最后的断案: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的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 ⋯⋯我愿意看见这样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

我要呼唤对于这样的刹那⋯⋯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这句话意味着浮士德表示得到了满足,根据他同魔鬼打赌,他输了,倒地而死。但是倒地前他还说了四句话:

我在地上的日子会有痕迹遗留,它将不致永远成为乌有。——我在这样宏福的预感之中,在将这最高的一刹那享受。

这表明他的事业将会永存,他只是预感到那最美的一刹那将要来临,这还不是现实。因此,他实际上还没有满足,而是还要追求。因为他双目失明,只是预感而已。连魔鬼也承认这一点。靡非斯特接着说:

没有快乐,能使他餍沃,没有幸福,能使他满足, ⋯⋯ ⋯⋯ ⋯⋯他顽强地向我反抗,时间占了胜利,老人死在地上。

因为浮士德已是百岁老人。“世上难有百岁人”。他不可能再活多少年。因此,是时间对靡非斯特有利,而不是因为浮士德满足了,魔鬼取得了胜利。

于是歌德写了一个象征上帝和人类战胜了魔鬼的结尾:天使们将浮士德的灵魂引上天国,由他的情人甘泪卿的灵魂引导他去光明圣母那里。

永恒之女性,领导我们走。

歌德自己对爱克曼解释了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结尾。歌德叫他注意下面几行诗:

精神界这个生灵已从孽海中超生。

谁肯不倦地奋斗,我们就使他得救。

上界的爱也向他照临,翩翩飞舞的仙童结队对他热烈欢迎。

歌德说,“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1831年6月6日)歌德说这番话,正是在他夫人15周年纪念之时。歌德将自己亲身的经验写进了《浮士德》。他不同意但丁将天堂、净界和地狱作绝对的划分。只要自己努力便可升入天堂。他创造了一个“无限追求,永不满足”

的不朽形象。歌德也学习并具有这种精神,他从不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知识和成就。歌德晚年还深入到他从未涉足的天文学领域,靠着窗户观测着金星。他在1831年7月下旬已将《浮士德》定稿用火漆封好,嘱咐别人在他死前不要打开。然而他自己在次年1月中旬(他去世前二个月)

又拆开了,读给奥蒂丽听。他本想再次修改,但还是几乎未改动。

4歌德自己看“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充满矛盾辩证统一、充满幻想的伟大作品,也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稀奇古怪的作品。里面不仅有天帝和魔鬼,还有各路神仙和精灵以及各种神话人物和怪物。

歌德写作《浮士德》的60年间,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电动机问世了,巴拿马运河动工开凿了。浮士德回到书斋,培育出了一个“何蒙古鲁士”(一个“人造人”,即今天的试管婴儿,不过这个幻想出来的“人造人”比今天的试管婴儿还要先进)。

《浮士德》概括了上下3000年的人类历史,用许多艺术形象概括了各类人和事。

歌德并没有把浮士德创造成绝对的善良人,也没有把魔鬼靡非斯特看作绝对的恶。浮士德代表积极向上的力量,靡非斯特代表否定的精灵, “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在浮士德身上有善也有恶。

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

他同靡非斯特形影不离,等于是他心中的恶。“善恶一念间”,“人之善恶,存乎一心”。这种哲学理论在《浮士德》中通过各具性格的形象表达出来。

歌德也深知他自己写了“一部怪书,超越了一切寻常的情感,⋯⋯浮士德是个怪人⋯⋯靡非斯特的性格也很难理解,”“要想单凭知解力去了解它,那是徒劳的”,“谁要是没有四面探索过,没有一些人生经验,他对下卷就无法理解。”他在辞世前几天给威廉·封·洪堡写信说:

“⋯⋯我确信我为这一稀有的事业而付出的正直的、长期进行的努力将会得不到什么补偿,将会像在海难中被粉碎的船舶那样被冲上海岸并首先被时间的流沙所湮没。”(1832年3月17日)

事实证明,这部名著仍拥有读者。虽然它不易读懂,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已出了5个中文译本。

5 82岁游旧地感慨万千歌德完成《浮士德》第二部这件大事后,心情轻松愉快。为躲避人们对他82岁华诞的盛大庆祝,他带着两个孙儿瓦尔特和沃尔夫冈及仆人,到伊尔梅瑙去了。

在生日前夕,即8月27日,他把仆人和孙儿们安排在林区看烧炭工人、樵夫和吹玻璃工人如何干活,便由山区视察员约翰·克里斯蒂安·马尔陪同,吃力地爬上小丘,向猎人小屋走去。这位视察员后来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相当舒适地到了基尔克汉的最高处,先在圆形空场上欣赏远方的美景,他望着茂盛的森林十分高兴,⋯⋯随后他问:‘那座林中的小楼必定在这附近吧,我能步行到那里去,叫马车停在这里,等着我们回来’。果真他就健步穿过山顶上长得相当高的覆盆子灌木丛,直到那熟悉的两层的狩猎小木楼,⋯⋯一道陡直的楼梯引向小楼的上层;我请求搀扶他,但他以年轻人的活泼神情谢绝了我,虽然他再过一天就要庆祝他82岁的诞辰了。他说,‘你不要以为我走不上这座楼梯,我还能走上去。’我们走进上层的室内,他说:‘从前我和我的仆人在这里住过8天,那时我在壁上写了一首小诗。我想再看看这首诗,如果诗下边注明写作的日期,就请你费神把日期给我记下来。’我立即引导他走到屋子的南窗旁,窗子左边有用铅笔写的这首诗。

6漫游者的夜歌一切峰顶的上空静寂,一切的树梢中你几乎觉察不到一些声气;鸟儿们静默在林里。

且等候,你也快要去休息。

歌德反复吟诵,泪流双颊,他缓慢地从他深褐色棉布上衣里掏出雪白的手帕,擦干眼泪,以柔和伤感的口气说,‘是呀,且等候,你也快要去休息’。他沉默半分钟,又望了望窗外幽暗的松林,随后转身向我说了一句:‘我们现在又可以走了。’”

6天以后,歌德在9月4日写信给音乐家泽尔特,提到这件事,信一开始就说:“这6天是整个夏天最晴朗的日子,我离开魏玛到伊尔梅瑙,我往年在那里做过许多工作,可是长期没有再去了。在周围都是枞树林。

最高山顶上一座孤单的小木板房壁上我找到那首1783年9月7日(应为 1780年9月6日——引者注)的题词,你曾使这首歌驾着音乐的翅膀传遍全世界,那样亲切地抚慰着人们。⋯⋯过了这么多年,真是阅尽沧桑:

有持续着的,有消逝了的。成功的事物显露出来使我们高兴,失败了的都忘记了,在痛苦中忍受过去了”。

一个多情善感的诗人在自己的生日前后三次来这个小屋,而且头两次相距30年,后两次相距20年,前后相距50年,怎不感慨万千呢?!

50年来,多少成败,多少是非,多少朋友已经作古,他还健在,而他已是年过8旬的老人,他曾从意大利、从耶拿、从格尔德米勒、从玛丽恩巴德,一次又一次获得新生,获得青春。他还能像浮士德那样,喝魔汤而返老还童吗?决不会有了。他俯视群峰,树梢,小鸟,从无生物到生物,都一片静寂,稍等候,他也要休息。当年来此是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人们的怨诉,无法改善的混乱”,求得身心的安宁。这次说不定他也要永久安息了。

7溘然长逝第二年,他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他向老朋友米勒立下了遗嘱,全权处理他的作品和出版全集事业,也向爱克曼就出版《浮士德》第二部作了交代。他将玛丽安娜的信件清理好,退还给她,还附了一封短信。

3月初,蓓蒂娜要二儿子去看望歌德。歌德看了他带来的他母亲的亲笔信,热情地接待了他。从 3月10日至15日,歌德每天请他吃饭。他成了歌德招待的最后一个陌生人。在他告辞时,歌德在他的纪念册上题了一首小诗:

各人自扫门前雪,全市住宅都清洁。

每人吸取教训,就会成竹在心。

歌德在家呆了整个冬天,感到心情烦闷和急躁。他急于到室外活动一下,渴望春天。3月15日他乘马车去外面散步,结果着了凉,患了重感冒。这时他身体已经不行了,他已成了一个干瘦驼背的小老头。他胸部疼痛,两眼深陷,面色如土,不得不卧床休息。3月17日他还给威廉·洪堡复了信,答复他关于《浮士德》创作分期的问询。这大概是他写的最后一封重要信。他写道:

“我从计划写作浮士德至今已有60年之久,⋯⋯毫无疑问,如果能在生前将这件严肃的趣事办成,奉献给我衷心感激的各地朋友,让他们与我共享这一作品,并听取他们的反应,那将是我莫大的愉快!”

接着,他担心他这一费了毕生精力写出的作品将“得不到好报”, “它将像一艘破船被抛在沙滩上,接着被时光的流沙所掩埋。”

过了几天,病情有所好转,但是随即病情又转重。他在床上躺不下去,只好斜靠在沙发上。

3月22日早晨,他还翻阅了一本谈论法国七月革命的书。他问了日期,随即入睡,口说胡话。他还想到老友席勒,又似乎见到了漂亮女子的卷发。他睁开眼睛,看到窗帘被拉上了,便望着窗户喊道:“打开百叶窗,让更多的光进来。”

他要求给他点酒。

他要奥蒂丽过去,说:“把小手给我。”

从此,他再没有说话。他半睡半醒地躺着。

垂危之时,他用手在空中舞动着,据在场的人说,好像他写了一个大写字母“B”字,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正如“更多的光”引起许多解释一样。

正好在他出生的时刻,这位伟大的诗人在沙发上溘然长逝了。

翌日公布了他的死讯,由儿媳署名发了讣告。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之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同席勒共同开创了德国文学的辉煌时代,临终时还想念着席勒,人们领会了他们俩“生不同时死同穴”的愿望,3月26日将歌德的棺椁安放在席勒的棺椁旁。这是1827年歌德在迁移席勒墓时亲自选定的墓址。王家陵园坐落在妇女门前,陵墓是古典式的,正面有五根圆柱。顶部有灯光照耀的圆厅。从圆厅有一条石梯通往墓室。

在台座上停放着两尊完全一样的橡木棺椁,上面的金属字母写明死者的名字。

1857年在重建的魏玛剧院门前建立了歌德和席勒的并肩立像——象征着他们诚挚的友谊和伟大成就的纪念碑。

应该说,纪念碑是他们自己建的。因为歌德的诗俏皮地说:

要不是我自己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

法兰克福话今昔   出身富裕市民家   天才出自幼年时   莱比锡求学未成   回家乡阁楼养病   去边城巧遇双花   写《葛兹》吹起狂飙   著《维特》消除烦恼   刚订婚又解婚约   在魏玛官场一梦   同丽达共度十秋   决心建造金字塔   只身潜往意大利   返魏玛喜得情侣   创作科研一把抓   十年合作创丰收   拿破仑皇帝召见   大诗人见异思迁   诗王乐圣同晤面   情侣东西大合唱   温泉哀歌黄昏恋   老诗人向往中国   诗人梦想“教育省”   《浮士德》毕其一生   后记   歌德生平和创作年表

灵感记:

中华成语典故   商海万象   哈佛家训   实用家常菜谱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   中国未解之谜   世界未解之谜   音乐简史   中国名人百传   世界名人百传   中国历代开国皇帝及人士   36计经典故事   菜根谭   十万个为什么   创业灵感   家庭生活实用技巧   奥秘世界百科全书   青少年科学探索百科全书   青少年百科全书   世界名画赏析   中国名画赏析   中国书法赏析   中国山水画赏析   家庭健康营养百科全书   中国花鸟画赏析   达芬奇名画赏析   梵高名画赏析   中国人物画赏析   西方美术流派   世界名画赏析解密   拉斐尔名画赏析  

首页 ►  时事资讯  歌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