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印象主义

19世纪后期,法国出现了一个以硏究外光色彩为主旨的画派,他们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用科学的分析,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微妙变化的硏究和表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光的表现方法,彻底摆脱了世纪以来的绘画中对光的理解和表现。这一艺术形态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马奈、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和德加等。其中,莫奈的《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的成名之作。新印象派又被称为“分割主义派”或“点彩派”。其绘画特征表现为:根据光的七色原理,以理性的分析、分割色彩的方法来表现外光色彩的变化。新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后期印象派反对新印象主义因迷恋光色而导致破坏物象的实体结构,他们主张采用平面的鲜艳色调来概括表现结抅的真实感,用归纳出的锥体、圆柱体、球体、方体等几何形体重新概括形体。他们注重物体固有的分析,侧重精神情感的表现,反对色彩分割,并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其代表人物是塞尚,梵高和高更。

印象派名画

印象派

后印象派名画

后印象派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impressionl9n)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据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这方面印象主义画家还从荷兰小画派、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英国画家特纳和康斯太勃尔等人那里接受了有益的经验。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吏多地注意绘画语言本身。在印象主义内部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画家群。一是以德加为代表3一是以莫奈为代表。当然也有的画家介于两种类型之间。早在60年代,一群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对保守的官方沙龙压制青年的创造精神深感不满,他们以库尔贝当年反对官方艺术的斗争精神为榜样,团结在受到官方沙龙冷淡和买落的、富有探新勇气的马奈的周围,形成一个与官方沙龙相对立的集团。这些画家不定期地在巴黎的盖尔波瓦餐馆和新雅典餐馆,以及在巴齐耶与雷诺阿的共同画室会晤,并到塞纳河畔直接对景写生。经常参加聚会的画家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巴齐耶、塞尚等,评论家有杜瑞和利维拉,资助这个聚会的有画商杜朗一鲁耶。1874年4月,这群青年画家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Na—dar)的工作室举办展览,他们自称为“无名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参加展出的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基约曼等人。在展品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作为嘲讽,称这次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印象主义画展从1874年到1886年共举行了8次。分别在1874、1876、1877、1879、1880、1881、1882和 1886年。除了第一、第四和第八次外,均使用“印象主义”一词作为展览名称。

印象主义是一个松散的艺术社团。这个社团没有明确的纲领。艺术家集合在一起,仅仅因为画风比较一致,便于共同举办展览。参与展出的艺术家,有的仅在一段时间内迷恋于印象主义画风,后来则另有追求;有的在绘画风格上曾多次变化反复。此外,参与画家的水平也不尽一致。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是和法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相对应的。印象主义和自然主义都曾受到哲学上实证主义的影响。

与此同时,除了印象主义美术外,还有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以及印象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电影等。

著名画家:莫奈 马奈毕沙罗 梵高 德加雷东 塞尚 高更 雷诺阿修拉西涅克劳特雷克

印象派创立时发生了两件与之有关的科学发明、发现,一个是照相技术,一个是棱镜分离出七色光。莫奈是第一个留下摄影照片的画家,同时又是第一个用大笔触将混合色分离成色相清晰的多色,开创视混作品的人。虽然莫奈沒有提及科技对自己的影响,但明眼人都不会忽略其中的关联。

摄影再现自然的能力比绘画还强,逼迫绘画改弦更张;同时科技发现七色光合成白光(即减色法),红黄蓝三元色混合成黑色(即加色法),那么自然色就可以用相对纯净鲜艳的颜色组合而成,两者一正一反为创造新风格提供了思路,若非要说是偶合,那么偶合获得空前绝后的成功便是必然了。

莫奈创新之举是走出画室去写生。画家每天扛着画架、画布、画箱去野外写生比画室作画辛苦许多;自然光影景象时时变化,天天变化,晨光晚霞最多相对稳定一小时,画家必需迅速抓住最佳印象描绘出来,不可能像画室中作画画得那么从容、完美。精细的小笔触无法适应写生需要,大笔触成为必然;有时一幅画未完成,阴雨风雪又不可能再去,时过境迁长时间留下来,最终发现自己的感觉己经表达出来了,于是形成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未完成形式。可以说莫奈作画方式的改变,自然而然形成印象派的主要风格特点。

走出画室的必然与时代的发展趋势的高度契合诞生了印象派,这说明创新是有规律可寻的。西方商业社会,在趋利的驱驰下,创新天天有,成千上万个创新不合时代潮流,不附合社会审美习俗的演变,都成“垃圾”被历史抛弃了。只有纵观全局后的反思,才能汲取经验警示后人。

新印象主义

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这种画法被称为新印象主义,又称分色主义。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是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他运用的笔触是圆形小点,故人们称他为点彩派画家。修拉潜心研究关于色彩学的著作,试图把感觉加以综合上升到理性分析,变成科学的表现形式。他的画尺寸很大,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有重要地位,因为这些精心设计的作品表现出对几何学和形式结构要素的关注,预示了20世纪抽象艺术家的创作。修拉的代表作是《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1885) 。

新印象主义(New-Impressionism)也叫点彩派,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它的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们崇拜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

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谢弗勒尔的色彩学说,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以区别于莫奈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的名称是由费里富奈翁关于《1886年的印象派》书中所言“深信印象主义已被修拉的新风格所代替了”,于是人就称以修拉为代表的这一主义为“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和印象主义之间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喜欢把情节化为主题、描绘当代所熟悉的生活、题材以风景为主、注重画面光色效果等。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强调严格地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作用达到自然调和,给人以冷漠和静止的感觉。如果说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那幺新印象主义就是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它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它必然导致极端的变革--后印象主义的诞生。

新印象主义代表作者有:修拉、西涅克、克罗斯(Henri-Edmond Cross, 1856-1910)等。

后印象主义

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梵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梵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梵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梵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

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是他们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 ,并使之走向现代,他们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幺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有 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及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 189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