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计 苦肉计

题解

苦肉计就是先把自己折磨一番,利用血泪去争取接近敌人,而暗地里却进行阴谋颠覆活动。苦肉计的目的就是骗取敌方的信任。此计其实是一种特殊做法的离间计。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注释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出自《易·蒙·彖》:“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意思是说:不懂事的孩子单纯幼稚,顺着他的特点逗着他玩耍,就会把他骗得乖乖的。

译文

人一般都不会自我伤害,自我伤害必定会被认为是真实的;但如能以假作真,并使敌人深信不疑,就能施行离间计了。这是汲取了《周易》“蒙”卦的思想。从《周易·蒙卦·彖传》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一语中获得的启示。

按语

间者,使敌人相疑也;反间者,因敌人之疑,而实其疑也。苦肉计者,盖假作自间以间人也。凡遣与己有隙者以诱敌人,约为响应,或约为共力者,皆苦肉计之类也。

注释

间者:这里是指间谍。因敌人之疑,而实其疑也:因,凭,利用。实其疑:实,充实,加深。全句意为:利用敌人的疑心,用欺骗的办法,更加深他们的疑心。假作自间以间人:假装自己内部有矛盾,去离间敌人。遣与己有隙者以诱敌人:派与自己有矛盾的人到敌方去引诱敌人。

译文

离间,就是利用矛盾,使敌人内部互相猜忌;反离间,就是利用敌人猜疑的心理,将计就计,以假作真,更加深他们之间的相互猜疑。苦肉计,是假装自己内部有矛盾,去离间敌人,或进行间谍活动。凡是派遣与自己一方有矛盾的人去诱惑敌人,作为内应,或约定共同协作行动的,都属于苦肉计之类的计谋。

传世典故

“苦肉计”是指故意伤害自己,以让敌人相信,使反间计得以成功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姬光利用专诸杀死了吴王僚,自立为吴王,这就是阖闾。吴王僚有个儿子叫庆忌,善走如飞,非常勇猛。父亲被杀,庆忌逃亡在外,寻找机会,收罗人马,准备报杀父之仇。阖闾为此忧心忡忡,想派人去行刺,可一时又没有合适的人选。阖闾的大夫伍员终于找来了要离。阖闾一见,要离高不足五尺,腰大貌丑,大失所望。伍员介绍说:要离虽然其貌不扬,但机敏过人,且对吴王十分忠诚,可以重用。阖闾相信伍员的话,与要离密谈。阖闾问要离有何妙计刺杀庆忌。要离充满信心地说,庆忌正在招纳亡命之徒,为父报仇,我打算诈称是“罪臣”去投奔他,但为了使他相信我,请大王斩断我的右手,杀死我的家人,这样就能取得庆忌的信任,因而也就可以乘机行刺了。阖闾起初不忍无故斩去要离的右手,也不忍杀死他的家人,但又看到要离的态度十分坚决,而且,思之再三,觉得除此以外,别无良策,于是便同意了。第二天,伍员与要离入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保荐要离为将军,率军攻打楚国。阖闾闻奏,怒斥伍员:“你保荐的这人身矮力微,怎能带兵打仗。”要离当面顶撞阖闾:“大王真是太忘恩负义了,伍员为你安定了江山,你却不派军队替伍员报仇。”阖闾大怒:这人竟敢当面顶撞羞辱寡人。命人把要离的右臂砍掉了。并把他押进大牢,拘留他的妻子。伍员叹息而出,群臣一时也莫名其妙。过了几天,伍员悄悄叫人放松了对要离的监视,让要离趁“机”越狱跑了,阖闾便下令把要离的妻子斩首示众。要离逃出以后,四处鸣冤叫屈。听说庆忌在卫国,便跑到卫国求见庆忌。庆忌疑他有诈,不肯收容,要离便脱掉衣服给庆忌看那只被斩断了的右臂。正当庆忌将信将疑之际,庆忌的心腹又来报告要离的妻子被斩的消息,庆忌这时便完全相信要离与阖闾确有深仇大恨了。要离向庆忌表示自己与他一样有复仇的决心,并愿意充当向导。还说伯是无谋之辈,不足为虑;伍员虽智勇双全,但他之所以帮助阖闾,目的是想借兵伐楚,以报父兄之仇。眼下,阖闾安于王位,从不提为伍员报仇的事,所以伍员与阖闾已有隔阂,只要庆忌报仇后肯为伍员报仇,伍员愿为内应;如此等等,一番话说得庆忌深信不疑,便立即派要离训练士卒,修治兵船。三个月后,要离怂恿庆忌出兵,水陆并进,杀往吴国。庆忌与要离同乘一条船,驶到中流,要离趁庆忌到船头观看船队的机会,一戟刺在庆忌的心窝上。到这时,庆忌才明白,自己是中了要离的苦肉计,抱恨而死。要离杀死庆忌后,自己也饮剑自尽了。

用计锦囊

苦肉计是用自我伤害的办法取信于敌,以便进行间谍活动的一种计谋。“人不自害”是人们习惯的心理定势。苦肉计就是利用这一心理定势,造成受迫害的假象,以迷惑和欺骗敌人,或打入敌人内部,对敌人进行分化瓦解。使用本计一定要小心慎重。因为施行苦肉计,首先要进行自我伤害,有时这种自我伤害是非常痛苦的。即使成功了,胜利果实中也包含着血和泪。苦肉计不仅是一个“苦”计,而且还是一个“险”计。如果敌人是铁石心肠或者多谋善断,就不易上钩。一旦此计被识破,不但自我伤害之苦要白白忍受,而且连性命也保不住。因此,在可用可不用之时,尽量不用本计。

含义

苦肉计的含义如下:

一、骗取信任。“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把自己伤害得深就会博得对方的同情,取得对方的信任。

二、离间敌人。用自我伤害的办法打入敌人内部,暗中进行离间分化活动,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三、激励士卒。故意留出破绽,使敌人获得暂时或局部的胜利,以此激励士卒奋起反抗,决一死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哀兵必胜”。

四、欲取先予。自己先做出一定牺牲,捞取资本后,便可获得更大的利益。

五、加害于人。暗中自害,并加以伪装,然后嫁祸于人,使别人因此受到惩罚。

对策

防范苦肉计可采取如下对策:

一、僵蛇莫怜悯。怜悯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并非对谁都可施之怜悯。不要说对方是要通过自害来欺骗我们,就是真的受了些迫害,我们也应有戒备之心。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一时很难分辨真假时,宁可把真错当成假,也绝不放松警惕,而施之怜悯。

二、受降如受敌。所谓的“受降如受敌”,意思是对前来投降的敌人,要像对前来交战的敌人一样谨慎。所以凡敌人前来投降时,一定要考察他们是真是假,要严加防备,不可怠慢疏忽,不然就会有中计失败的可能。

三、分析要全面。对那些以受迫害为名前来投降的人,我们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看其是真降还是诈降,必要的时候要进行跟踪调查或是进行反复的考验。

四、利用不重用。对投降过来的人,如果对其真假一时把握不准,而其又有利用价值的时候,那么我们对他只可利用而不可重用。

用计范例

申包胥哭来秦兵救楚国

申包胥是春秋时楚国大夫。郢(今荆州市荆州区北)人,楚君袜冒之后。申包胥原与伍子胥为友,颇有情谊。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兄的冤案逃离楚国,发誓要颠覆楚国。申包胥就向伍子胥表示:“即使你能颠覆它,我也一定能恢复它!”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果然帮助吴王阖闾起兵攻楚,用计水灌郢都,一举夺取之。楚昭王撤出郢都,奔至随国。申包胥也逃亡山中。当他听说伍子胥掘平王墓,鞭笞王尸三百的消息后,十分愤怒,于是派人下山,去见伍子胥,捎话说:“你为报父兄之仇而这样做,也太过分了!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作‘人之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你,曾是平王的臣子,如今背叛楚国而帮助敌国,甚至鞭笞死者,这不是违反天道的极端行为么?”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感谢申包胥。请你告诉他,我伍子胥年岁渐渐大了,我是故意倒行逆施的!”申包胥知道了伍子胥的态度,也知道无法改变他伐楚的决心,便想出了另外一计,去秦国搬兵逐走吴师。申包胥来到秦国,在宫廷上向秦哀公告急,请求秦国发出救兵,帮助楚国恢复失地。因秦国与楚国为接壤地区,经常发生纠纷,关系不融洽,秦哀公没有答应申包胥的请求。申包胥站立在秦王宫廷上,昼夜哭泣,七天七夜,哭声不绝,呜呜的哭声在殿宇间缭绕,闻者无不伤怀。申包胥的哭声打动了秦王,秦王深为他的忠诚精神所感动。秦哀公对申包胥说:“楚国虽然无道,但是,就凭着有这样的忠臣,楚国怎么能不存在呢?”于是,秦王答应发兵救楚。秦国派出五百战车进攻占领楚都的吴国军队。当年六月,在稷丘(今河南桐柏附近)大败吴军。此时,楚国军队也发起了反攻,在秦、楚军队的夹击下,吴军终于退出了郢都。又逢吴国国内发生动乱,吴王阖闾只得撤回到本国。楚国收复郢都,楚王归来,要对申包胥重奖。但申包胥坚辞不受,他说:“我请救兵援楚,是为了楚国人民的幸福,不是为了邀功请赏。”不久,申包胥自己请求辞去官职,隐居民间,不复出仕。

一般实施苦肉计的多为把自己折磨一番,作出可怜、凄惨的样子,目的就是为骗取他人的信任。申包胥哭来秦兵救楚国使用的也是一种苦肉计,区别在于:他要赢得的不是敌人的信任,而是盟友的信任;没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而是哭得昏天黑地,打动了秦王。所以,不管是流血还是流泪,都是施用苦肉计的重要手段。

勾践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地方,发生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打了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时刻记着复仇,他叫伍子胥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吴王夫差屡败越军,越王勾践只得投降。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为了尽快逃离吴国,东山再起,兴越灭吴,便装作苟且偷生的样子,其实却在暗中积蓄力量。他住在山洞中,每日蓬头垢面,低三下四,为夫差做仆役。有人在他身后指点着说: “这就是当年的越王勾践呀”他听到了仍装作满不在乎,毫不反感。有一次,夫差染病,卧床不起。勾践得知此病不久便可痊愈,就亲见夫差祝贺道:“恭喜大王,您的病近几天就能好转。”夫差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勾践回答说:“我曾学过一种本领,只要尝一尝粪便,便可知道人的生死寿数。我刚才尝过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有点苦,得了‘时气之症’此病很快就能痊愈,大王不用担心。”夫差听后非常感动,被勾践的“关切”之情迷惑住了,认为勾践已无反叛之心,就放心地下令放勾践回国了。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勾践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使越国富强起来,后来积蓄力量打败了吴国。

周瑜打黄盖

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陆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恩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三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三个月,就是支用三十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斩首示众。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一百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五十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唯独一人心里清楚,他就是诸葛亮。但诸葛亮看在眼里,嘴上却不说。这五十军棍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探望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使曹操不得不开始相信此事。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便和黄盖定下了来降的暗号和标识。周瑜、黄盖的 “苦肉计”、“诈降计”,至此取得重大成果,它是孙刘联军取得赤壁大战胜利的重要计谋之一。

苦肉计的关键是自己是否能“苦”到让别人相信,这就需要深刻了解对方心理、摸准对方心理缺口,让自己的“苦”像洪水一样灌入对方心中,引起对方同情和好感,乃至最后信任自己。苦肉计要把握好分寸,太浅了不行,太深了也不行,两个极端都会让人感到怀疑,只有恰到好处才会收到效果。

舍己破敌壮军威

北魏中山王元英征伐义阳,傅永担任宁朔将军,统领军队,包围了义阳城。不料,齐将马仙琕率军前来救援,欲解义阳之围,双方形成对峙。义阳还没攻下,齐军的援兵又紧逼上来,这使远征的魏军大有被里外夹击的危险。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傅永分兵给长史贾思祖,命他坚守营寨;他自己亲率骑步兵一千人迎击马仙琕 。没料想齐兵暗放冷箭,射中傅永的左腿,他忍着巨痛猛地拔出箭来,继续率兵冲杀。马仙琕大败,放火烧营,弃甲而逃。中山王看到后对傅永说:“您受伤了,请回营养伤。”傅永回答:“从前汉高祖作战伤了脚,悄悄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我虽然微贱,不能与汉高祖相比,但也是一军统帅,怎么能让敌军知道伤了我呢?那样做不是灭自己的威风长敌人的志气吗?”于是,继续率军追击败将马仙琕 ,直到深夜才得胜而归。这一年,傅永已经七十多岁。魏军将士知道这件事后没有不佩服他的,此后士气更加振奋。北魏朝中还有一人也曾为大局忍小痛,堪称典范。此人即为殷州刺史崔楷。孝昌初年,崔楷即将赴任,亲朋同僚都劝他单身前往,因为此时,葛荣起义军声势日盛,殷州则是义军必取的目标,已是危城一座,携家眷前往,无疑是同赴死地。崔楷却说:“如果我单身赴任,朝廷会责我留退路,疑我不为朝廷尽心,这样将士们又如何肯出死力呢?”于是,他携带全家一同前往殷州。当起义军进逼殷州时,有人劝他将家中弱小者隐蔽起来以避起义军的锋芒,骨肉亲情驱使他让第四个女儿和第三个儿子趁夜出奔。但转而又想到,生死关头让儿女躲避,将士们会说我意志动摇。于是,又派人将一双儿女追回。等到义军来攻殷州,崔楷率领将士拼死抵抗,将士们没有不尽力厮杀的,都说:“崔公尚且不顾惜一家百口,我们又怎能吝惜自己的性命呢?”虽然最后寡不敌众,终于城池陷落,以至崔楷被俘被杀,但其舍家别子定军心之举,依然被认为是用兵打仗稳定军心的良策。

假鞭主双双脱难

南北朝时期东魏与西魏之间的争战十分频繁。东魏天平三年十二月,东魏丞相高欢统领大军十万,兵分三路进攻西魏。一路兵马由司徒高敖曹进攻上洛(今陕西商县);一路由大都督窦泰率领进攻潼关;一路由高欢亲自率军进攻蒲阪(今山西永济西)。西魏大军在黄河北岸迎战,高欢下令在黄河造浮桥三座,准备渡河。当时西魏的关西大都督宇文泰领兵驻屯广阳(今陕西临潼东北)。他认为:高欢架桥佯渡,是为了牵制西魏军,以掩护窦泰乘虚而入。窦泰是东魏军中骁将,若先击败窦泰,高欢自会退军。西魏的其他将领则认为:高欢在近,窦泰在远,如果舍近而击远,一旦失利,则后悔晚矣,主张分兵抵御。宇文泰最后决定火烧河桥,企图阻止高欢南渡,但未能成功。高欢遂率军抢渡黄河,占据邙山为阵。宇文泰同部将李穆偷袭邙山失败,东魏军乘胜反击,西魏军丢盔弃甲争相逃命,三万将士阵亡。战斗中宇文泰的战马身中流矢,突然惊叫一声,前蹄扬起,把宇文泰掀翻在地,情况十分危急。他还未来得及爬起来,东魏追兵已经赶到,士兵左右散开,把他团团围住。这时,被一同围住的李穆翻身下马,急中生智,高举马鞭狠狠地抽打宇文泰,并破口大骂:“笼东(指西魏)军士,你们主人宇文泰在哪里?你为什么独自留下?”东魏围军见李穆敢于鞭打宇文泰,就不怀疑鞭下的宇文泰就是西魏大将。东魏军士互相看了看,丢下宇文泰继续向前追击。第二天,宇文泰、李穆经过一番化装,离开邙山,平安脱险。返回驻地后,二人相对痛哭,宇文泰深深感谢李穆的救命之恩,对他左右的人说:“能够助我成就大事业的人就是李穆。”之后,宇文泰授李穆为武卫将军,仪同三司,进封安武郡公。前后赏赐,不可胜计。宇文泰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李穆能舍身保护我,是爵位、金银、玉帛所无法报答的。”后来,特赐李穆以铁券,赦以十死。宇文泰保全了性命,在后来与东魏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李靖舍人质擒敌首

唐太宗贞观年间,突厥颉利可汗认为唐太宗李世民初登帝位,内部矛盾尚未全部解决,统治秩序还未安定,遂与突利可汗合兵二十万,长驱进犯,很快进至长安城西渭水便桥北。唐太宗亲至桥南,与颉利隔水对话,责问其负约毁盟。唐军主力继至,军容严整。颉利见唐军有备而来,不敢决战,遂与唐太宗结盟后退兵。渭水会盟后,唐太宗为彻底解除突厥威胁,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以增强国力,在军事上积极备战。他一反前朝不许臣下带武器上殿的规定,每天引数百士卒在显德殿习武射箭,很快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唐反击突厥的条件已经成熟。贞观三年十一月,突厥军进扰河西,被肃州、甘州守军击败。唐太宗以此为借口,于二十三日诏命并州都督李通为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共率兵十余万,皆受李靖节制,分六路反击突厥。东突厥颉利可汗仓促应战,被打得大败,于是退守城堡,向唐王朝投降。唐太宗李世民接到降表,派唐俭等为受降使,前往东突厥接受投降事宜。这时大唐正在兴盛之时,故对东突厥提的条件很苛刻,除了纳贡称臣之外,还有不许扩兵等限制。李靖料到敌人难以接受此条件,故早做好了硬攻的准备。唐俭等来到东突厥都城,颉利可汗隆重地迎唐使进城去,安排住下,宴请招待。第二天,双方谈判。果然,颉利可汗对纳贡称臣没有异议,对禁止扩兵一条却不能接受。双方僵持在那里,唐俭忙派人把消息报告李靖。李靖接到报告,召集部将研究对策。有人主张马上攻城,但立刻有人反对,说若一攻城,颉利必然杀掉唐俭等。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李靖说:“当今是消灭东突厥的最有利时机。我们重兵围城,几十倍兵力于敌,突厥兵只擅野战,不会守城,我们攻之必得。这一时机,如东突厥获得喘息之机,死灰复燃,必为我大唐边患无疑。是的,我们一攻城,唐俭等必遭杀害,但我们不能因小失大,为了大唐利益,只有牺牲他们了。”当下即部署兵力,准备攻城器械。第二天,围城唐军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颉利一面令部下顽抗,一面派兵去驿馆,把唐俭等人抓来,当众砍死。不久,李靖攻下东突厥城,擒获了颉利可汗。李靖舍小义顾大局,换来了国家的安定。

王佐断臂说文龙

南宋初年,金国四太子兀术率兵南侵,宋朝廷派岳飞领兵抵挡,两军在朱仙镇会战。兀术有位义子叫陆文龙,是兀术自小调教的,武艺超群。对了几阵,几位宋将都败在他手下,岳飞只好挂出免战牌。宋军部中有位部将叫王佐,原是杨幺部下,自从来到岳飞营中,一直没什么建树。这天晚上,他突然来到岳飞帐中,说有破敌之策。他说:“那陆文龙本是我们大宋潞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潞州失陷,兀术杀了陆登夫妇,而把在襁褓中的陆文龙和乳娘带到北番养大。在下愿去番营说服陆文龙来降。”岳飞当然高兴,但转念一想,王佐怎能打入番营呢?王佐说:“这个在下早已有计了。”说罢抽出剑来,一挥便砍下自己的右臂。岳飞赶忙来制止,王佐已倒在血泊中。王佐醒来,如此这般说了一番打入金营的办法,感动得岳飞热泪盈眶。休养了几天后,王佐趁夜色潜入金营。巡逻兵带他来见兀术,王佐痛哭流涕,说了一番自己如何被宋人所害的经过。金兀术将其收在帐下当做谋士。王佐本是儒将,饱读诗书,能言善道,不久就和金营诸将混得很熟。一日,王佐回自己帐篷时,路过一处,见一老年妇人中原打扮,在帐外晒衣服。王佐上前搭话,果然是陆文龙乳母。乳母把他请入帐中,询问宋国情形,表示出不忘故国之情。妇人因王佐是中原人,也不避讳,表示出南归之意。王佐亮出身份,于是两个定下游说陆文龙之计。此后,王佐在乳娘安排下,常去陆文龙营中为陆文龙讲故事。一天,王佐带去一幅画,说要为陆文龙讲个精彩故事。陆文龙刚刚十六岁,孩子气未退,自然十分高兴。讲故事前,王佐先让他看看那幅图画。陆文龙展开画,见上面画着一座官衙大堂,一位番将坐在堂上,堂前躺着一位宋将和一位妇人,皆已身首异处。旁边站着一位老妇人在抹眼泪,怀里还抱着个孩子。陆文龙百看不解,请王佐从头讲来。于是王佐讲了金兀术入侵潞州杀死节度使陆登夫妇,抢走陆家公子陆文龙的故事。陆文龙听罢,又恨又气,恨兀术杀死父母,自己却又认贼作父。陆文龙立即表示要弃暗投明,不久,陆文龙就在王佐安排下投奔岳飞去了。

灵感家首页灵感家经典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