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计 反客为主

题解

反客为主。反:(对立面)转换。为:成为。原意是主人不善于招待客人,反受客人的招待,即主人的地位反被客人所取代,在军事上指利用某种机会或条件,兼并别人的力量,使对峙双方的地位发生变化,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原文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注释

主机:主要的关键之处,即首脑机关。渐之进也:语出《易·渐》:“渐之进也,女归吉也。”意为:渐渐地在前进,是要像女儿出嫁般前进。女儿出嫁可以正家,进而可以正国。可以理解为:天下的事情,凡是行动盲目而急躁,就会走入邪途;凡是冷静而顺乎客观规律,就会登上正道。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达到显要的地位,便会行而有功。

译文

乘着对方的空隙,插足其中,以致(最后)掌握其首脑机关,这是循序渐进的结果。

按语

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故反客为主之局:第一步须争客位;第二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足;第四步须握机;第五步乃成功。为主,则并人之军矣。此渐进之阴谋也。如李渊书尊李密,密卒以败;汉高祖势未敌项羽之先,卑事项羽,使其见信而渐以侵其势,至垓下一役,一举亡之。

注释

奴:奴仆、奴隶。尊处:尊敬地对待。立足:站住了脚。暂客:暂时的客人。贱客:地位卑贱、低下的客人。反客为主:变客位为主位。局:局诈,诈谋。李渊(公元566~635年):即唐高祖。李密 (公元582~618年):字玄邃。京兆长安(今属陕西)人,隋末瓦岗军首领,永平二年,因反唐被李渊所杀。汉高:即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侵:侵蚀。这里可引伸为削弱、减弱。势:势力。

译文

受别人驱使的人是奴仆,受别人尊敬对待的人是客人。在别人家作客而不能站住脚的是暂时的客人;能够站住脚的是长久的客人。作客长久却不能主事的是地位低贱的客人;能够主事就可以逐渐掌握其首脑机关,这样便成为主人了。所以,使用“反客为主”的计谋,第一步必须争到客位;第二步便要乘隙而入;第三步便须插足进去;第四步须掌握其关键部位或首脑机关;第五步便可成功了。为主,便可以将别人的军队据为己有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阴谋。就像当年李渊给李密写信,对他大加尊崇,最后李密终于被李渊打败。也像当年汉高祖看到自己的势力还不能与项羽相抗衡时,便卑躬屈膝地事奉项羽,使项羽因此而相信自己,以逐渐削弱项羽的势力,直到垓下一战,把项羽给彻底消灭了。

传世典故

《十一家注孙子》中说:“我先举兵,则我为客,彼为主;为客则食不足,为主则饱有余。若夺其蓄积,掠其田野,因粮于敌,馆谷于敌,则我反饱,彼反饥矣,则是变客为主也。”循序渐进是实施此计的要诀。首先要安于客位,时刻寻找机会。第二步要乘隙而入,将自己的势力逐渐向外渗透。最后一步是果断行动,变客位为主位。

袁绍与冀州牧韩馥是老朋友,他们曾共同讨伐董卓。一日袁绍屯兵河内,正在为缺少粮草发愁。忽然韩馥派人送来了粮草,袁绍很高兴。袁绍的谋士逢纪却说:“大丈夫纵横天下,为啥等人送粮草?冀州是粮仓,为啥不去夺取呢?”袁绍问:“你有何良策?”逢纪说:“公孙瓒假借讨董卓之名,引燕代之兵进入冀州境内,准备袭杀冀州牧韩馥。将军可派人送信与公孙瓒,约好与他共同打冀州,公孙瓒必然发兵。而韩馥属无谋之辈,他必然请将军去保卫冀州,冀州便唾手可得。袁绍听了逢纪的计谋十分高兴,便给公孙瓒发了书信。公孙瓒见信,得知与袁绍共同攻打冀州,可平分其地,大喜,即日发兵。同时,袁绍又派说客去冀州。说客见到韩馥后说:公孙瓒已是势不可挡,袁绍也是一时之豪杰,如果二人联合攻城,恐怕此城难保。而袁绍是您的旧友,不如您把城让与袁绍,既保住了性命,又得了让贤之名。韩馥素来胆小怕事,便不顾部下反对,同意袁绍进冀州。袁绍领兵是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冀州的,但他逐渐任用自己的部下田丰、沮授、许攸、逢纪主管冀州之事,反客为主,尽夺韩馥之权。直到这时,韩馥才懊悔不及。他扔下一家老小,骑着一匹马,投奔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用计锦囊

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实施此谋略要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在军事上,一般说来,深入敌国作战为“客”,在本土防御为“主”。“反客为主”,也是寻找敌人防御的漏洞,乘机插入敌方腹地攻其要害,控制敌方指挥系统,由“客”变为“主”。

含义

本计包含以下三种含义:

一、喧宾夺主。喧宾夺主的原意是客人大声说话压过了主人的说话声音。后用来比喻外来的占据了原有事物的位置。其引申含义就是在对方有机可乘的时候,先插进一只脚,然后慢慢地用力把对方挤出去,自己取而代之,成为主人。

二、先发制人。在自己处于被动或弱小的情况下,便积极采取首先发动进攻的方法来争取主动,制服对方。在军事上,一般情况都是“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只有先下手,压制住对手,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三、转攻为守。战争中,敌我力量常会发生变化,战争局面也会发生扭转。当影响战争的因素在改变时,就不能再固守原有方法,而是寻求新的途径。交换主客位置,改变战争策略,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既有利益,又为战胜敌人增加了胜算。

对策

对付反客为主之计应注意采用如下防范对策:

一、可乘之隙不露。就是不向对方暴露己方可能被利用的空隙。那么怎样才能让人无隙可乘呢?首先做事要小心谨慎,防患于未然,在出现某些问题时,要能及时发现,及时弥补。其次就是有了问题也要善于掩盖隐蔽,不使客方轻易发现,要做到“家丑不可外扬”。只要漏洞不被发现,对方也就无法利用。

二、机要大权不让。如果对方已经插足进来,成为常客,就必然要有“主事”、“握机”的要求,这时我们绝不能对其轻易相信,不能随便地将机要大权相托,更不可相让。机要大权一旦落入人手,紧接着的就会是被人取代。

三、再用反客为主。自己一旦被人用反客为主之计所取代,不要自暴自弃,任其所为,而要重整旗鼓,准备东山再起。

用计范例

李渊叛隋灭隋

李渊本是隋王朝的贵族,继承祖上爵位当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当留守,消灭农民起义军,开始打过几次胜仗,后来起义军越打越强,李渊自己开始有些紧张和害怕了。恰好此时,太原北面的突厥可汗进攻马邑,李渊接连几次打了败仗,正急得不知所措,李世民乘机劝说李渊反隋。李渊吓得要命,李世民说:“父亲受皇上委派,讨伐反叛者,可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您讨伐得了吗?皇上猜忌心很重,即使您立了功,处境同样危险。”李渊还是拿不定主意。李渊把谋士刘文静从监牢里放了出来,刘文静帮助李世民分头招兵买马。李渊又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召了回来。李渊又依刘文静的计策,送厚礼给突厥可汗,并与之讲和,邀请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有好处,所以就答应帮助李渊。李渊解除了后顾之忧,正式起兵反隋。李渊一路招募人马,开仓放粮,队伍不断扩大。唐军到了霍邑,遭到隋军老将宋老生的阻击,加之军粮运输中断,李渊想撤兵返回晋阳。李世民说:“秋收季节,有的是粮食,我们以义兵之名号召天下,没打仗就撤退,岂不使人失望?回晋阳,是断然没有生路的。”李渊不再考虑撤兵。留在长安的李渊的女儿又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入关。李渊集中二十万大军攻打长安。为了争取民心,李渊宣布约法十二条,废除隋的苛法禁令,并且暂时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做傀儡皇帝。第二年夏天,从江都传来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废除杨侑,自己即位,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反客为主就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要设法争取主动权与控制权,使主受客的支配与摆布。事实早已证明,只有掌握了主动权与控制权,就可以夺取胜利。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李渊正是运用了这一手段,成功地迷惑了对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反客为主降李密

隋炀帝大业三年秋,李渊接到军报,说是魏公李密领众数十万,起兵反隋。李渊听知这一消息,不禁大吃一惊,便与儿子李世民商量对策。世民说道:“李密兵多势大,不宜与之对敌,不如暂且与他联络,也可使我军免除东顾之忧。”李渊同意了世民的献策。即命记室温大雅给李密写信,希望结成同盟,共图大事。信送去不久,便收到李密回信。李密信中言词十分傲慢,虽然表示愿意结为同盟,但李密自称是盟主,并要李渊亲自去河内缔结盟约。李渊父子二人看了李密的回信,心中很是不满。但李渊转念一想,迫于势力悬殊,还是忍让为好,于是便要温大雅再给李密写信,大意是说:“现在天下大乱,亟需有统一之主,您李密功高望重,这统一之主自然非您莫属。我李渊年事已高,对您表示诚心拥戴,只求您登位之后,仍然封我为唐王就行了……”李密收到李渊的复信,心里甜滋滋的,别说有多高兴了,满口答应李渊的要求。这样,李渊免除了东顾之忧,便挥军西进了。一路上,攻霍邑、临汾,直取长安,把一个十三岁的代王侑拥立为皇帝,并且改元义宁。到第二年,隋炀帝被弑,李渊又逼迫代王侑退位,自立为帝,国号“大唐”。李密自与李渊结盟后,率兵东进,所到之处,攻城掠地,节节胜利,除东都一地被隋将王世充坚守受阻外,其余如永安、义阳、弋阳、齐郡等地,以及赵魏以南、江淮以北所有揭竿诸军都望风归附。于是,李密继续强攻东都,与王世充作最后决战。这时,李渊也派李世民、李建成领兵来到东都,名为援兵,实际上是来争地盘的。李密进攻,李世民和李建成派兵从中阻挠,以致东都久攻不下。俗话说:物极必反。正当李密踌躇满志,决心攻下东都自立为王时,却因他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不听贾润甫、裴仁基与魏征等人的再三忠言劝告,以致两次中了王世充的诡计,东都城下之战,竟然大败亏输,走投无路,数十万大军只剩下二万人马跟随李密凄凄惶惶退入关内投奔唐王李渊。当时李密还认为,李渊会念昔日结盟之情和灭隋之功,给自己封个台阁之位,以便有朝一日还能东山再起。可谁知这时已“反客为主”的唐王李渊却只封他一个光禄卿的闲职,另外还赐了一个邢国公的空头爵号,这使得李密大失所望。

郭子仪单骑见回纥

唐朝有个叛将,名字叫仆固怀恩。他煽动吐蕃和回纥两国联合出兵,进犯中原。大兵三十万,一路连战连捷,直逼泾阳城。泾阳的守将是唐朝著名将军郭子仪,他是奉命前来平息叛乱的。这时他只有一万余名精兵,尚未部署完毕,因此敌人迅速将他们包围。敌军势大,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郭子仪知道形势十分严峻。正在这时,仆固怀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纥失去了中间联系和协调的人物。吐回双方都想争夺指挥权,矛盾逐渐激化,吐蕃驻扎在东门外,回纥驻所在西门外,两军各驻一地,互不联系往来。郭子仪想:何不乘机分化这两支军队?他在安史之乱时,曾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对付安禄山。这种老关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纥营中转达自己想与过去并肩作战的老友叙叙情谊的愿望。回纥都督药葛罗,也是个重视感情的人,听说郭子仪就在泾阳,十分高兴。但是,他说:“除非让我们见到郭老令公本人,我们才会相信。”郭子仪听到汇报,决定亲赴回纥营中,会见药葛罗,叙叙旧情,并乘机说服他们不要和吐蕃联合反唐。将士们深怕回纥有诈,不让郭子仪前去。郭子仪说:“为国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纥营中,如果能谈得成,这个仗就打不起来了,天下从此太平,有什么不好?”他拒绝带卫队保卫,只带少数随从,到回纥军营去。药葛罗见郭子仪真的来了,非常高兴,设宴招待郭子仪,两人谈得十分亲热。酒酣时,郭子仪说道:“大唐、回纥关系很好,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大唐也没亏待你们呀!今天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他们好乘机得利。”药葛罗急忙解释道:“我们已知上了仆固怀恩的当。他对我说,皇帝与令公均已过世了,国内大乱,叫我来帮他收拾残局。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是一场误会!”郭子仪见时机成熟,便进一步劝药葛军与唐军联合,消灭吐蕃。药葛罗愤然说道:“老令公说得有理,我们是被他们骗了!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双方马上立誓结盟。吐蕃得到报告,觉得形势骤变,于己不利,于是连夜拔寨撤兵。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吐蕃大败,很长一段时期,边境无事。

晁盖反客为主梁山易帜

北宋年间,晁盖、吴用等七条好汉在黄泥冈智取了生辰纲。事发之后,官府追迫得紧,众好汉便投奔了梁山。梁山首领王伦领着一班人马出关迎接。王伦道:“在下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灌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晁盖道:“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今日事在藏拙,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不弃幸甚。”王伦道:“休如此说,且请到小寨,再有计议。”到得大寨聚义厅上,王伦再三谦让晁盖一行人上阶。众头领饮酒中间,晁盖把胸中之事,都告诉王伦等众位头领。王伦听罢,骇然了半晌,心内踌躇,虚作应答。至晚席散,众头领送晁盖等众人到客馆内安歇,自有来的人服侍。第二日,晁盖和王伦盘话,但提起聚义一事,王伦便把闲话支吾开去。看看饮酒至午后,王伦回头叫小喽罗取来。三四个人去不多时,只见一人捧个大盘子,放着五锭大银。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 “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晁盖道:“小子久闻大山招贤纳士,若是不能相容,我等众人自行告退。所赐白金,决不敢领。”王伦道:“何故推却?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因此不敢相留。”语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这是笑里藏刀、言清行浊的人”王伦喝道:“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林冲把桌子踢倒,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尖刀来。吴用、晁盖、刘唐便上亭子来,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并”林冲拿住王伦骂道:“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说话便一刀把王伦杀死了。吴用就血泊里拽过头把交椅来,叫道:“如有不伏者,将王伦为例今日扶林教头为山寨之主。”林冲大叫道:“非林冲要图此位。今有晁兄,仗义疏财,天下闻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众人道:“头领言之极当。”从此梁山泊便成了晁盖等人的山寨。

北京保卫战

1449年土木堡之战中,由宦官王振统帅的明朝大军遭到也先率领的瓦剌军围歼,明英宗被俘,明朝的军队伤亡过半,精锐部分全被歼。接着,也先挟持英宗,挥军进逼北京城。消息传来,全城震惊。当时,北京的防卫力量空虚,守城士兵不到十万,且老弱病残占多数。城内居民一片恐慌,满朝文武手足无措,官僚、富户纷纷外逃。在这严峻的形势下,朝廷中一些官员提出迁都南方的逃跑主张。以兵部侍郎于谦为代表的抗战派力排妥协、南逃之议,表示出誓死保卫京城的决心。于谦本着“先为不可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保卫京城的措施:一是铲除造成土木堡惨败的罪魁祸首宦官王振的党羽,消除内患,以平民愤;二是拥立朱祁钰(英宗之弟)称帝,以稳定政局,使也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落空;三是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防御措施,举贤授能,调兵筹饷,任命了一大批将帅。于谦命令部队加固城墙,挖掘壕堑,赶制攻战武器,仅战车就建造了一千辆,把京师部队由“不满十万”扩充到二十万;四是增戍北京周围的关隘,以迟缓瓦剌军的进展,争取北京保卫战的准备时间;五是列阵于京城九门之外,下令将九门一齐关闭,以示背城一战之决心。

十月初,也先率军进抵北京城下,连续五日攻城,均被守城之军挫败。明军乘夜袭击敌营,使敌军锐气受挫。瓦剌军进攻德胜门,于谦在城中设下伏兵,佯败诱敌,前后夹击,又给敌军狠狠一击,瓦剌军的“铁颈元帅”也被击毙。10月 14日,明军在彰仪门以神铳队为前队,弓刀队为后队,大败瓦剌军主力。瓦剌军死伤惨重,士气低落,不得不放弃攻城计划。第二日,也先被迫撤退,明军乘势发起反攻,歼敌万余,迫使瓦剌军退至塞外,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北京保卫战,于谦创造“先为不可胜”的条件,构筑城防工事,赶制武器,筹集粮草,护编军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前准备,为明军扭转局面提供了条件。当敌军进抵城下,他又亲自披挂上阵,出城迎战,以顽强的战斗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军进攻受挫,士气低落。当敌人撤退时,他乘势率军追击,获得大胜,彻底实现了反客为主。反客为主是扭转败局、劣势的一计良策,关键在于处于劣势时的态度与应对,切不可自暴自弃,而要重整旗鼓,积极应对,这样,胜负输赢的局面是有可能扭转的。

灵感家首页灵感家经典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