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计 树上开花

题解

树上开花。原意为这棵树本来没有开出花,但是可以人为地使它开花。把五颜六色的绸绢剪成花朵粘在树上,不仔细察看的人就不易发觉,让美丽的假花和真树相互衬托,就可造成一个全新的、巧妙逼真的完整假局面。

原文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注释

借局布势:局,局诈。势,阵势。力小势大:力,力量。势,声势。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此语出自《易·渐》上九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吉。”渐卦为艮下巽上。上卦艮为山,下卦巽为风、为木。意思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好比隐士的志节,不可以扰乱,超脱于世俗之外即可进退自如。

译文

借用局诈的方法布成阵势,使本来力量小的部队变得声势浩大。这是从《易·渐》上九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一语中所获得的启示。

按语

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粘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注释

玲珑:灵巧的、巧妙的。威敌:威慑敌人。

译文

这棵树本来没有花,却可以使得它变得有花。剪一些彩花粘在树上,使一些不仔细观看的人不易察觉,这样便可以使彩色的花与绿色的树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巧妙逼真的完整的花树。这也就是把精兵安置在友军的阵式中,形成其整个阵式的完整,以威慑敌军的方法。

传世典故

树上开花的词义是从“铁树开花”转化来的。在军事上指借着别人的声势来壮大自己的军威,以慑服敌人的一种谋略。本计计名来自古时一些战例。所谓“树上开花”,在军事上一般是指:在敌强我弱,遭到敌军攻击的形势下,我军应采取某些方法,制造种种假象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以迷惑敌军,或将其引走,或将其击退,或将其歼灭。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黄歇为楚国令尹,号春申君,与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春申君平生好客,门下食客数千。楚考烈王没有子嗣,春申君很为此担忧。他选送许多健壮女子给考烈王做妃子,终未生得一男半女。春申君门下有一个食客叫李园,希望借此机会飞黄腾达,于是想将自己美貌的妹妹送与考烈王为妾,如能生子,就有望夺取王位;但想到考烈王难以生育,纯属妄想。为求一箭双雕,套住春申君,便心生一计。一日,李园故意探亲超假,向春申君解释: “齐王见我妹妹长得漂亮,派人来求婚,所以耽误几天。”春申君不知是计,也要求一见。李园送妹妹来到相府,春申君一见,果然貌若天仙,容颜出众。李园忙谄笑要求春申君将他的妹妹纳为婢妾。在李园撮合下,春申君将此女纳为妾,不久便有身孕。李园的妹妹对春申君说:“楚王对您如此宠幸,即使他的亲兄弟也比不上您。现在楚王没有儿子,日后他弟弟必然继承王位。您在楚国为相二十余年,平日也有得罪他弟弟的时候,如果楚王弟弟继位,就会给您带来祸殃。现在我有了身孕,外人不知,您把我献给楚王,楚王见我貌美,必然宠幸,如果我能生个儿子,就是您的骨肉,将来可以继承王位,岂不保您一生荣华富贵?”春申君不知是计,反而称赞她比男子更加聪明,忙把她献与楚王为妃,终使李园兄妹阴谋得逞。李园妹妹入宫不久果然生下一个男孩。李氏一家在这场交易中获胜,妹妹被立为王后,李园不仅升了官,而且成了国舅。时过不久,考烈王去世了,太子即位,是为楚幽王。李园把知道真相的春申君当作心腹之患。一日春申君上朝,被李园事先埋伏的甲士刺死在宫门。

树上开花计策的关键在于借局布势,李园用的就是这一计策。他把自己年轻貌美的妹妹当作攀附权贵的重要筹码,“一女二许”更是令自己上下得宠、左右逢源。

用计锦囊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了创造和等待战机,防止被敌人吞并,便借别人的力量来虚张声势,示强于敌,造成敌人在判断上的错误,使之不敢贸然来战,并以此从心理上慑服敌人,这就是树上开花的计谋。在此计中,“树”指那些被借来张势的东西,它可能是别人的声势,可能是别人的力量,也可能是客观的态势。因此,在我方的“花”没有着落时,不妨借“树”。“树”是“花”的依傍,故首先“树”要精心选好,其次 “花”要巧妙布置,善于伪装,以达到以强隐弱的目的。

含义

本计包含以下三种含义:

一、借局布势。借用别人现成的局面,布成有利于自己的新阵势,或者是利用别人的力量来增加自己的势力。借局布势,除了借别人的局面,借别人的力量之外,还可以借别人的名望,借别人的声威,借别人的阵容,借别人所创造的条件等等。

二、虚张声势。虚张声势同借局布势一样,都可以使本来并不强大的力量,在对方面前显现出非常强大的声威气势。虚张声势所造成的声威气势,只是一种虚假的力量,只对敌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慑服作用。虚张声势在关键时刻是必要的,有时甚至胜似千军万马。

三、求之于势。就是要依靠有利的形势来取胜。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客观环境,如果客观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如果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不利,我们便应因势利导,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对策

对付树上开花之计,应注意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一、互相利用。也就是别人想要借我之“局”来“布势”,那么我同样也可顺势借他之“局”来布我们自己的 “势”,这样就免得我们白白地为别人利用。当然这里需要双方具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目标,至少在各自的利益方面不是直接冲突的。

二、以力角之。《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就是进行战斗侦察,以探明敌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在这里虽然摆开了打的架势,但是并不要真的打,只是一种试探,这种较量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情报资料。

三、针锋相对。对方用“树上开花”之计来对付我们,企图吓倒我们,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同样来个“树上开花”之计,迷惑他们。这样,我们可以改变被动的局面。

用计范例

赵襄子水淹智伯

晋国是战国初期的大国,但掌握国家大权的却不是晋王,而是智伯、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四个人。智、赵、魏、韩四家统治晋国,其中智伯的势力最大。但智伯并不满足,时刻想灭亡赵、魏、韩,独霸晋国。公元前4 45年,智伯以晋王的名义要求赵、魏、韩三家各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送归公家,表面上是为公,实际上是为了削弱赵、魏、韩三家的力量。魏桓子和韩康子惧怕智伯,只好忍痛交出土地和户口,赵襄子却一口回绝道:“土地是祖先传下来的,我不能随便送给别人!”智伯闻报大怒,召集魏桓子和韩康子来到自己府中,对他们说:“赵襄子竟敢违抗国君的命令,不可不伐。灭掉赵襄子,我们三家平分赵襄子的土地、户口。”魏桓子和韩康子不敢不听从智伯的话,又见可以分得一份好处,便各自率领一队人马随智伯去进攻赵襄子。赵襄子知道不敌智、魏、韩三家联军,急忙退到先主赵简子的封地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依靠坚固的城墙、丰足的粮食和百姓的拥戴,以守为攻。智伯指挥智、魏、韩三家人马把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赵襄子率城内百姓同仇敌忾。激烈的战斗一直打了两年多,智伯劳民伤财,又恐日久人心生变,千方百计想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于是,智伯在晋水上游筑起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再挖一条河通向晋阳城,又在自己部队的营地外筑起一道拦水坝,以防水淹晋阳城时也淹了自己的人马。蓄水池筑好后,雨季到来。智伯待蓄水池蓄满水后,命人挖开堤坝,汹涌的大水即沿着河道扑向晋阳城,将晋阳全城泡在水中,但是,全城军民爬上房顶,登上仅剩六尺未淹的城墙上坚持守护,宁死也不投降。智伯得意忘形,大笑道:“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用来灭亡别人的国家!”赵襄子对家臣张孟谈说:“情况已十分危急了,我看魏、韩两家并非真心帮助智伯。我们今天灭亡了,明天就会轮到他们,你去找魏桓子和韩康子吧!”张孟谈连夜出城找到魏桓子和韩康子,对他们说:“智伯今天用晋水灌晋阳,明天就会用汾水灌安邑(魏都)、用绛水灌平阳(韩都),我们为什么不联合起来消灭智伯,平分智伯的土地呢?”魏桓子和韩康子正在担心自己会落得与赵襄子一样的下场,于是和张孟谈定下除掉智伯的计策。两天后的晚上,赵襄子与魏桓子、韩康子共同行动,杀掉守堤的士兵,挖开护营的堤坝,咆哮的晋水顿时涌入智伯的营中。智伯从梦中惊醒,慌忙涉水逃命。但前有赵襄子,左有魏桓子,右有韩康子,智伯被杀死,智伯的军队也全部葬身大水之中。智伯灭亡后,晋国的大权旁落在赵、魏、韩三家之中,这就是后来的赵国、魏国和韩国。

田单的火牛阵

公元前298年,齐联合韩、魏攻秦,相持三年,最后打进秦国的大门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大败秦军。秦恐危及国都咸阳,就割地献城讲和了。公元前284年,秦与燕、赵、韩、魏、楚共同伐齐,齐大败,齐王被杀,差一点亡国。这次联合伐齐,燕将乐毅打得最为出色,一鼓作气,攻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只剩下莒(今山东莒县)与即墨(今山东平度)两城未降。然而,齐国军民团结抗敌,支撑危局达五年之久。齐人有个叫田单的,原在临淄做过小官,逃到即墨,参加了守城。即墨大夫战死,田单就被众人推举为将军,领导即墨军民抗敌。田单得知燕国君将不睦,遂施反间计,使燕惠王撤换了英勇善战的将领乐毅,派来个昏庸无能的将军骑劫。田单派细作散布流言说:“齐兵别的不怕,就怕燕军把俘虏的鼻子割掉,那就会使齐兵害怕,不敢再战了。”燕将骑劫不知是计,果然把抓到的即墨人的鼻子通通割下,放了回去。即墨全城的军民都被激怒了,守城抗敌更加坚决。田单又放出空气说:“即墨人非常担心他们的祖坟,如被人挖掉,那会令即墨人伤心难过,无心守城。即墨就指日可破了。”骑劫听到后又上了当。即墨军民从城上看到燕军在城外挖他们的祖坟,毁坏先人的尸骨,悲痛万分,怒发冲冠,纷纷要求出城与燕军决战。田单知此时已士气可用,就将精壮埋伏起来,故意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派人出城假意投降,又以重金贿赂燕军将领,恳求说: “即墨不久就要投降,城破之日,望能保全家小。”燕军只顾高呼胜利,燕将骑劫也深信不疑。田单在麻痹敌军的同时,自己则进行着战斗准备。他在全城征集了一千多头牛,给牛衣以绵绣,画上五彩巨龙,角上绑了利刃,尾上扎了浸油的苇束;同时挑了五千名精壮的士卒。一个“火牛阵”的奇袭方案准备妥当了。一天深夜,田单下令出击,火烧牛尾,火牛怒吼着直奔燕军兵营,五千精壮随后掩杀,城上老弱拼命敲击各种铜器,声动天地。燕军突然惊醒,又见无数火龙东奔西突,吓得慌作一团,溃不成军。齐兵乘胜追击,齐国各地人民揭竿响应,军民奋勇,势如破竹,一举收复七十余城。危亡的齐国又复苏了,但毕竟伤了元气,从此再也无力与秦争雄了。田单运用“树上开花”的计策,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张良妙计保太子

张良是汉高祖最重要的谋臣。在楚汉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立下殊勋。汉朝建立后,刘邦想废掉早在做汉王时就被立为太子的吕后的儿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为此事焦虑不安,请教张良如何办。张良说:“这件事情难以凭口舌之利保住太子。皇上想招致而又招不来的,天下共有四个人。这四个人年纪都很大了,他们认为皇上慢待贤才,都逃匿在山野之中,发誓不做汉臣。但是,皇上非常看重这四个人。现在你如果能把这四人奉为太子宾客,时时随从太子入朝,这对太子必有帮助。”吕后立刻把四人请下山来。一天,刘邦举行宴会,太子侍坐一侧,四个白发老人跟随太子身后。刘邦感到奇怪,问: “你们是什么人?”四人走上前报出姓名,乃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大吃一惊,说:“我派人访求你们数年,你们都躲避我,现在你们为何跟随我的儿子呢?”四人都说:“陛下轻视士人,我们义不受辱,故尔逃匿山野。听说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的人都愿意为太子赴汤蹈火,所以我们就来投奔了太子。”刘邦听后表示赞许,说:“就烦请你们护佑太子。”太子的位置保住了。张良深知,尽管自己是刘邦最重要的谋臣,然而现在已时过境迁,他的话不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在皇家的内部“私事”上,更难发挥作用,弄不好还会引起皇帝的猜疑。在无其他条件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张良想出一条树上开花的妙计,这就是与刘邦玩心理战,让刘邦相信太子已深深博得天下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人心所向,不可拂逆,倘若一意孤行,废黜太子,天下百姓必然会伤心失望,还可能生出不可预料的事变。为了制造这种效果,张良想起了“商山四皓”,这四个人并不是不想获得政治地位,只不过是因为刘邦对儒生一向傲慢无礼,故尔逃匿山林。刘邦数次聘请,坚不肯就。皇帝请不到的人,太子却可以请到,这自然证明了太子名声是何等的好,太子的影响是何等的大,太子是何等的拥有民心,受到人们的拥戴。果然,毫无实力、只有虚名的四位白发老翁的一席言语,胜过满朝文武谏言万千。刘盈的太子地位转危为安,泰然无恙。张良因势利导,化虚为实,真乃千古一大智人 25px; text-indent: 32px">张飞疑阵退曹兵

三国时期,曹操领兵分八路进攻樊城。为保城中百姓,刘备只得弃城而去,不幸与幼子阿斗失散。大将赵子龙于千军万马中救出幼主,直穿曹军重围,望长坂桥而去,后面曹将文聘率军穷追不舍。赵云来到桥边,已是人困马乏,忽见张飞挺矛立于桥上,率领二十余骑前来接应。张飞让赵云先走,眼见曹军成千上万的兵马杀将过来,心生一计。他命所有士兵到桥东的树林内砍下树枝,拴在马尾巴上,然后策马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使人以为有重兵埋伏。曹将文聘率军追到长坂桥,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长予,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不一会儿,其余将领也都赶到,见此情形,都怕是诸葛亮用计,谁也不敢向前。于是有人飞报曹操。张飞立于桥上,隐隐约约见后军有青罗伞盖、仪仗旌旗来到,知是曹操亲来阵前查看,心中一急,怒声喝道:“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来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吓得曹兵两腿发抖。曹操赶紧命左右撤去伞盖,环视左右将领,说:“我以前曾闻,张飞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头颅如囊中取物。今天遇见,大家万万不可轻敌。”曹操话音刚来,张飞又大声喊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又怕中诸葛亮的计策,自己已是心虚,准备退军。张飞见曹军阵脚移动,又大吼一声: “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军一员大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曹军将士调转马头,回身便跑,一时间人如潮涌,马似山崩,伤者无数。张飞见曹军退去,不敢追赶,率二十余骑士兵,拆断长坂桥,回营交令去了。“树上开花”这一计策的运用,既可指借他人的力量增强自己的实力,也可指借某种因素制造假象迷惑他人。在此例中,张飞制造了伏兵假象,辅以自身的威猛,一举吓退曹军,正是“树上开花”这一计的妙用。可见张飞并非有勇无谋的莽将。

檀道济唱筹量沙

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宋朝。过了十九年,北魏太武帝统一了北方。从这时始,形成南北两个王朝对立的局面。以后一百五六十年的时间里,南朝换了四个朝代,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史称这段时期为“南北朝”。南朝宋武帝做了两年皇帝就病死了。其子宋文帝即位后,北方的北魏渡过黄河,大举攻宋,欲夺取宋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宋文帝派都督檀道济率军抵抗。一次,北魏兵进攻济南,檀道济亲率将士到济水边,二十多天和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宋军节节胜利,一直追到历城。檀道济居功骄傲起来,防备开始松懈。魏军乘机用两支轻骑兵前后两翼突袭,烧了宋军的辎重粮草。檀道济的军队由于军粮奇缺,后继无援,准备从历城撤退。宋军中有一兵士投降魏营,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首领。北魏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围困他们。宋军将士看到气势汹汹包围过来的魏军,十分恐惧。面对严峻形势,檀道济想出了一个法子。他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当晚宋军军营灯火辉煌。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营寨里查点粮食。这一情景被人报告给魏军主帅,说檀道济营里军粮绰绰有余,若与之决战,定败无疑。其实,宋军营中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檀道济命人用车运来许多沙子,让士卒装模作样用斗量沙,还故意高声报出数目。量完沙后,檀道济又命士卒将军中剩余的一点粮食撒在沙堆上,看起来好像有满仓的粮食。这正是檀道济为了迷惑敌人而表演的一出戏。北魏军果然上当,不敢轻举妄动。这时檀道济开始指挥宋军有秩序地撤退。魏军害怕其中有诈,不敢贸然追击,只是尾随着宋军,窥伺动静。檀道济命令将士戴盔披甲,自己身穿便服乘着马车,大模大样地在路上缓缓往前走。魏将不知道檀道济弄什么玄虚,始终不敢贸然进攻,并稍稍后退了一段距离。檀道济就这样运用“树上开花”之计,安全回师。此后,北魏不敢轻易进攻宋朝。

檀道济唱筹量沙是树上开花计策的成功范例。当时,宋军濒临断粮危机,如果让敌人知道真实情况,恐怕难逃被围歼的败局。在无补给和援助的形势下,宋军粮草只会日渐稀少,处于“铁树难开花”的境地。如何让铁树开花,唯有造假。檀道济用沙子冒充粮食,这好比美丽的假花。然后再用真粮食覆盖住假粮食,制造出库藏满盈的假象。所以说,檀道济虚张声势唱筹量沙,树上开花巧布迷魂阵,显示出他的智谋与镇定,也印证了“决定双方胜负的不仅是兵力的较量,谋略更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的战争原则。

寇准借皇威退敌

宋朝北与辽国接壤,经常处在辽军入侵的威胁之下,宋人对辽颇有畏惧之心。宋真宗时,辽军再次大举南下,兵临澶州城下。边境将领驰书告急,一夜之间竟达五次。但是,这些告急文书都被寇准扣住不发。皇帝闻知,大为惊骇,召寇准责问。寇准回答说:“陛下若想了结此事,不出五天定见分晓。”皇帝问如何了结,寇准请皇帝御驾亲征。寇准说:“陛下神武英明,将士团结和睦,倘御驾亲征,敌人必闻风丧胆,落荒而去。如果不亲征,必人心涣散,上下解体,大宋江山危矣”听了这话,皇帝觉得甚是有理,亲征的信心坚定起来。皇帝一行抵达澶州,远远望去,辽军阵营整齐,声势浩大。随行大臣们都惶惶不安,请求皇帝就地驻扎,不要过河,寇准一再坚请说:“陛下如不毅然渡过黄河,那么我军人人自危,而敌军却不会受到震慑,这不是取威决胜之道。况且我方王超率领精兵屯于山中,扼住辽兵的咽喉,李继隆、石保吉分兵以掣辽兵左右肘,四方援兵陆续到来,为何迟疑不敢前进?”在寇准的坚持下,皇帝只好决定渡河。远近的宋军望见帝辇的华盖,士气高涨,欢呼万岁,其声音数十里外都能听到。辽军见宋军士气高昂,颇为惊惧。皇帝将军事大权委与寇准。寇准号令严明,处事果断,士卒对他很敬畏佩服。不久,辽军数千骑兵逼近城下,寇准命令士卒出击,斩杀俘虏了大半。辽军损失惨重,见军事上占不到什么便宜,就想通过谈判获得些利益。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辽与宋约为兄弟之国,尊宋帝为兄,宋每年给辽白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和约定后,辽军退回北方,边境恢复了安宁。在这危急存亡之时,寇准力促皇帝出征。皇帝亲临前线,虽不能冲锋陷阵,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守军虽还是那些人马,但两军相逢勇者胜,无形中增强了许多战斗力;辽军突见宋帝亲临,士气高昂,内心惊惧,无形中削弱了战斗力。寇准面对强敌,丝毫不惧,饮酒弈棋,谈笑自若,也有利于安定士卒,增强信心。“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寇准运用树上开花之计,使皇帝权威这一“虚”的力量与前线守军这一“实”的力量结合起来,大获成功。

杨一清施计除刘瑾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即位之后,贪图玩乐,重用刘瑾、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等八名宦官,号称“八虎”。其中刘瑾为人阴毒,最有心计,他知道武宗好玩,便日进鹰犬、歌舞、角抵之戏,引导武宗微服出游。对于刘瑾的变乱朝章,胡作非为,许多大臣都敢怒不敢言。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谋反,武宗命都御史杨一清率军征讨,由太监张永监军。张永与刘瑾同列“八虎”,本为同党,后来对刘瑾的骄横跋扈颇为不满,两人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杨一清十分痛恨刘瑾,又知张永与刘瑾不合,于是杨一清有意结交张永,两人相处得甚为融洽。有一天,他寻机叹息说:“外乱易除,国家的内乱还不知如何了结呢”张永不解地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杨一清促膝向前,在手掌上写了一个“瑾”字,说:“公也是皇上信任的人,这次平定叛乱的重任不交与他人而交与公,足见皇上对你的宠信。现在大功告成,回朝奏捷,公如寻找机会与皇上讨论这次平叛之事,趁机揭露刘瑾的罪恶,皇上英明果断,必定会听从你的意见。除掉刘瑾,公将更加受到重用。矫正刘瑾弊政,收拾天下人心,这样公就能名垂千古了。”张永还是担心,说:“如果事情不成,怎么办?”杨一清鼓励说:“话从公嘴里说出,皇帝必信。万一不信,公叩头据地而哭,请求死在皇上面前,皇上能不动心吗?只要皇上意动,必须马上动手,一刻也不能延续。”张永于是上疏向皇帝告捷,面见皇上时便拿出藏在身上的朱朱寘鐇反叛时痛诋刘瑾奸恶的檄文,并向皇帝历数了刘瑾的多起恶事。武宗勃然大怒,下令抄没刘瑾家产,结果抄出伪造的皇帝印玺一枚、穿宫牌五百以及衣甲、弓弩、衮衣、玉带等违禁物品。刘瑾被凌迟处死,其族人、逆党皆被诛杀。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杨一清抓住与张永共事的机会,曲意结交,借张永之势搬倒了刘瑾这棵根深枝繁的大树。因局布势,借宦官之力以除宦官,遂收事半功倍之效,妙计之用大矣哉

灵感家首页灵感家经典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