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因此,仓颉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仓颉翻山越岭,走遍许多村庄,拜访了很多思维敏捷的人。一天,他遇见两个老农在争论一只野兽逃跑的方向,其中一个人坚持说它往西跑了。仓颉感到很奇怪,问这个人为什么如此肯定。老农说,看到野兽的脚印是朝西的,所以可以断定。仓颉很受启发,他想为什么不用各种东西的形状来编成符号以便认识呢?于是他依据从民间收集来的素材,潜心钻研。为了怕人打扰而延误了时间,仓颉把自己关了起来,开始专心地创造新的符号。渐渐地符号越造越多,并有了一定的规律。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这些符号取了名字,称为“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圆圆的模样绘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是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造字。一天天过去,仓颉创造出了我们今天用的汉字,并将它们传授给了后人。

刻画符号与原始文字(约公元前6000年)

文字和宗教活动一样,都是人类精神生活达到一定高度的产物。中国文字的起源,是个饶有兴趣的话题。盛行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成熟的汉字。在其产生之前,中国汉字已经历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和石柄上发现的刻画符号,与甲骨文中的某些字竟然极为相似,这或许是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的雏形。

刻符龟甲:此时刻画的符号较简单,与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相近,无法辨识其本意和内容。

家庭结构的演变(约公元前3000年)

仰韶文化晚期,氏族组织不再是血缘关系的氏族公社,而是村落公社。村落内同一族成员集中居住在一起,形成大家庭。同时,家庭成员再分离出人数较少的小家庭,居住在大家庭附近,这是向以家庭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过渡的形式。位于郑州市东北郊的大河村遗址,面积30多万平方米。遗址中部偏西有一条古河道把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这里分别居住两个社会集团,它们拥有各自的居住区和墓葬区。

原始城堡的初现(约公元前3000年)

中国史前城堡起源于史前环壕聚落。起初,聚落外的环壕主要是防御野兽,并不宽深。原始居民在开挖壕沟时,把挖出来的土不加夯打地堆在沟旁形成土埂,这该是最早的城墙了,但它并不能发挥防御作用。到了仰韶时代,各部落争夺资源,爆发战争,必须筑高墙以确保安全,于是城址聚落形态开始出现。虽然最早的城堡还很原始,但它毕竟是崭新的防御设施。

粮食的加工(约公元前3000年)

人类对食物的加工,可以上溯到采集果实时期。采集来的野生植物坚果,食用之前需要用石器脱壳。农业发展起来后,粮食的加工更加细致。当时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石磨盘碾磨、去壳和碎粒;二是用杵臼结合来舂捣,用来磨碎食品。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舂捣法已逐渐取代碾磨法,成为粮食加工的方法,并为后人广泛应用。

粮食的储藏

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食的储藏成为了重要环节,每个村落都发现大量的窖穴,有的村落多者达到数百个。窖穴的形式简单,有口小底大的袋状窖穴和口大底小的窖穴两种,以袋状窖穴占绝对优势。除了地下窖穴储粮外,地上的仓廪也出现了。用这种方法储存粮食,便于通风防潮,可以更长时间地保存粮食,是储粮方式的一大进步。

酿酒技术的发明

粮食除了可以食用外,经过更高层次的加工,还可以用来酿酒。但酿酒必须有较多的剩余粮食和一定的技术条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出现陶制酒器。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更出现青铜饮酒器。

鸟巢演变的房屋: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据说是生活在树上建巢的祖先。这个根据当时人所住的房屋制成的模型,反映出此种房屋是由鸟巢演化而来的。在屋顶开辟窗口,屋顶模仿茅草覆盖。下面的圆孔是供出入通口,很小,整个造型似鸟巢,应是人类房屋的原始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