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电气化的先行者

1887年,当时以其发明而闻名于世的爱迪生在 40岁生日那天说:

“我没有研究自然规律,没有作出重大的科学发现。我没有像牛顿、开普勒、法拉第和亨利那样为了弄清其真理而去研究它们。我只是一个职业发明家。我所有的探讨和试验只是为了寻找某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而进行的。”

的确,爱迪生没有给自己提出具有纯科学性的任务。然而,他在发展电学和在开拓带有科研性质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卓越的美国电工学科学家查·普·施泰因梅茨,在 1917年庆祝爱迪生 71寿辰时评价说:“爱迪生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促进了电气工程师的技艺和学术的发展。”对爱迪生创造发明活动的意义所作的这一评价,包含着极为深刻的真理。

爱迪生极其繁多的研究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对问题尽量更加全面地进行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创造出实用的装置、结构或方法;把发明用于实际中,不用说,是为了得到物质利益。

爱迪生在其活动初期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不是尚未被应用在技术上的新发明,而是把现有的东西加以改进。爱迪生获得专利特许证后,就把它卖给某大组织,或者把获得专利权的发明的某些部件的专利卖出去,而他自己组织成批制造产品,则是特殊的例外事。他改进的交易所行情记录机就是这种例外:爱迪生把这一专利特许证卖给“黄金股票电讯公司”后,就开始大批量为该公司制造交易所行情记录机。看来,这种生产能为爱迪生提供特殊的商业利润,因为当时他的物质基础还不很巩固。

70年代末,爱迪生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他确信,许多在结构上已经十分完善的发明,如果在这些发明的应用过程中没有发明人的参加,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事实上,产品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弄清楚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加工和改进的不足之处。使用本身就向发明家提出新的任务。如果发明家把发明专利特许证或许可证卖出后就不再关心其发明的今后的命运,那就将由其他发明家对某些元件或部件在结构上作某些变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发明家本人最终将被推到次要地位。这一问题对综合性的发明显得特别重要。只有在对整个索链做出了某些相应的变动的情况下,才能对某一个环节进行变动。

于是,爱迪生十分关注把发明运用于实际,并为此建立了生产组织和商业组织。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爱迪生也不愿把改进发明的职能转交给所建立的公司,因为他本人并未停止对那些发明的研究,尽管他已经把这些发明交由专门组织经营。

如果要彻底研究爱迪生所建立的生产组织和商业组织产生的前后顺序,并把这一顺序与美国及其他各国的另一些电气工业公司的产生进行对比,那么就会一眼看到这样的事实:在 1878年以前,这样的公司几乎完全没有。弧光灯的发明者(韦斯顿和布拉什)所进行的生产规模很有限;制造发电机的几个工厂生产出的产品很少。爱迪生和鲍普的工厂也是这样不大的企业。另外,爱迪生和默里的工厂,也总共只有几十名工人。

从 1878年年底以后,生产电气设备、电气仪表等产品的企业数量开始剧增。这种增长的原因是,在 70年代末用弧光灯进行电照明已开始增多,而刚刚研制出的用白炽灯进行电照明的系统又马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可以看到设备数目及其消耗电能量年复一年地增长。

我们将不论及爱迪生为应用发明而建立的有关留声机、蓄电池等工业组织和商业组织,我们在这里要研究的是,在爱迪生的强电流电工技术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由于他的电照明系统的迅速推广而取得的成就影响,他所组织的电气生产是如何发展的,与之竞争的企业公司是如何同时产生的,如何把这些相互竞争的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起美国最大的电气工业。

人所共知,爱迪生专利特许证的使用并没有局限在美国,在欧洲也得到了广泛使用。欧洲大陆大型电气工业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也与爱迪生在美国的成就和发展紧紧联系着。

1878年秋季,爱迪生还在研究装有铂丝的白炽灯,而他所得到的结果不能使他完全相信其实际成效。但有一些人对他的研究工作很感兴趣,他们相信他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是适宜的,并认为必须要尽量加快进行试验。他的一个朋友,即纽约的著名律师劳利,正是这样评价爱迪生的研究工作的。因为爱迪生当时没有资金来扩大试验,所以劳利便竭力促使美国大资本家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关注爱迪生的研究工作,结果摩根也就同意给这些研究工作提供资金。劳利还吸收了某些资本家参加,于是在 1878年 10月 17日“爱迪生电灯公司”就开办起来,当时它拥有资金 30万美元。这就使情况发生了变化:爱迪生能够吸收有经验有专门技术的专家,并能扩展其试验工作的范围。这是第一家为发展和经营爱迪生的发明而建立的大公司。该公司很多年都是爱迪生系统的主要组织和他的与电照明有关的专利特许证持有者。

“爱迪生电灯公司”强化了试验和研究工作,因此于 1879年在门罗园建成了一个试验装置,而这个试验装置表明,利用爱迪生白炽灯来在商业上扩大经营电照明系统是完全有利可图的。

1880年春季前,爱迪生没有大宗电照明设备的定货。“俄勒冈州铁路航运公司”总裁亨利·维拉德,在了解到了门罗园的试验装置后,马上就成了爱迪生照明系统的拥护者。1880年 5月维拉德采取了当时认为是大胆的步骤:他把在“哥伦比亚”号客轮上安装电照明定货交由爱迪生制造。所需要一切安装材料都必须在门罗园制造。这些东西都不能不用最原始的手工业方式制造。发电机(“身材细高的玛丽安娜”型)就像白炽灯(“哥伦比亚”号上安装有 115盏电灯)一样,也是在门罗园制造的。

虽然有这些不利的条件,第一次定制的托·阿·爱迪生系统的电照明装置还是十分满意地使用了 15年,只是在 90年代中期才加以改进。

当时还安装了一个定制的装置,即海·斯·马克沁系统的白炽灯照明装置,这一装置被安装在纽约“保管公司”的大厅和地下室里。该装置由 50盏白炽灯组成,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要比爱迪生的第一批装置还好:马克沁这时已有能改善炭质灯丝质量的制作方法的专利特许证。这个装置对于宣传电照明来说,显然具有很大的意义。

1880年下半年,对照明装置的需求量猛增,于是爱迪生就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必须作好准备来应付将要来临的订货巨浪。(这不属于“电灯公司”的管辖范围,因为它的活动应当旨在改进系统,并在这方面获得新的发明专利特许证。)除了这仍然从属科技活动的公司之外,又建立了一个生产和出售白炽灯的商业公司——“爱迪生灯泡公司”。在 1880年年底,世界上第一座白炽灯工厂开始在门罗园投入生产。后又把灯泡厂迁至哈里森市的厂房里。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相当大的生产灯泡的企业即“爱迪生灯泡厂”,而这个企业 40年内在灯泡生产方面一直领先。在19世纪 20年代,灯泡的生产集中到几个大型的现代化工厂,所以在哈里森市的某些厂房已变成灯泡技术和照明技术陈列馆。

商业经营爱迪生电照明系统的头几年,明显地证明,电照明方面的竞争有日益增长和尖锐化的倾向。可以认为,在购买发电机、电线、安装材料和其他电气设备方面,可能要产生困难。为了避免这些困难,爱迪生建立了三个专业公司。爱迪生以前的助手济格蒙德·伯格曼离开爱迪生后,建立了一个独立生产公司即“伯格曼公司”,而这个公司能够保证满足对灯口、灯座、器材和某些安装材料的需要。开始,伯格曼公司根据同爱迪生所订的总协定进行工作,但很快该公司就为爱迪生所有,1886年加入了爱迪生产企业的联合组织“爱迪生生产联合公司”。

为了生产电机设备,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一个机器制造厂“爱迪生机械厂”。此外,还建立了生产铺设地下线路和空中线路设备的“爱迪生管道公司”,以及生产传动装置的“爱迪生生轴承公司”。到 1886年,这些企业大大地发展起来了,而对这些企业的产品的需求量也大大地增加了。爱迪生把这些企业合并成一个组织即“爱迪生联合制造公司”。就当时来说,这是最大的一个电气工业企业。

从 1882年起,爱迪生就开始接受许多安装私人用户或单独用户的照明设备的订货,并建立了一个电气安装组织部“爱迪生单独用户照明设备安装公司”。它在某些楼房或在私人用户那里装备自备发电站,安装照明设备,并监管照明设备的工作情况。在美国的中心电站暂时还不多的情况下,该公司的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但当中心电站的数量增多的时候,装置自备发电站已不合算,所以该公司就不再独立存在了。

发展白炽灯电照明的明显成就导致了其他公司的产生,这些公司都希望在商业上得到利益,因为他们认为爱迪生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安装电照明的需求。例如,“韦斯顿电灯公司”是早在 1877年根据韦斯顿专利特许证生产弧光灯和弧光照明设备而建立的。它从 1881年起开始研究照明设备和白炽灯,而且很快就与拥有马克沁和法默的专利特许证的“美国电灯公司”合并了。“电刷公司”是于 1880年在“电报机电源公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公司从 1883年开始在美国使用英国白炽灯发明家莱因-福克斯的专利特许证。当发现莱因-福克斯灯有重大缺点的时候,这个公司就转而生产和出售斯旺灯。但是这些都是些相当小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竞争对于爱迪生来说没有什么重要意义。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在爱迪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鼓舞下和对电照明的应用会进一步高涨一事充满信心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威斯汀豪斯公司(“开关和信号机联合公司”)在 1882年开始了自己的活动,并且几乎只致力于与机车车辆的机械设备(空气制动器等)和铁路信号装置有关的研究工作。它大概也是从 1886年开始研究安装电照明设备。后来,威斯汀豪斯公司吞并了较小的“韦斯顿电灯公司”、“电力电灯公司”、“东部电气制造公司”、“联合电灯公司”和“索耶—曼电气公司”(所有这些公司都拥有索耶的白炽灯专利特许证),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扩大自己的白炽灯电照明的经营活动。在 1888年至1889年间,除了上述公司外,当“沃特豪斯电气制造公司”加入了威斯汀豪斯的康采恩时,这个康采恩就成了与爱迪生公司竞争的劲敌。1889年,“威斯汀豪斯电气制造公司”就最终形成了,直到现在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工业公司之一。

由于爱迪生的巨大成就而大大强化了他自己的第三个电气工业组织,是“汤姆生—胡斯顿电气公司”。这个公司在 1883年成了那个专为生产电机和弧光灯的“美国电气公司”的继承者。领导该公司的都是在电工技术方面很有地位的人。伊莱尤·汤姆生是一位领有证书的工程师,并从 1876年起在费拉德尔菲亚担任了化学和力学教授的职务。从此他就开始致力于电工技术方面的发明。他制造了自激发电机,演示了弧光照明装置,制造出了自动记录瓦特计、推斥电动机、专门用途的变压器。他获得了大量专利特许证,有一部分专利特许证是同埃·胡斯顿教授一起获得的。1883年汤姆生和胡斯顿建立了一个电气工业公司,这个公司到 1888年已非常强大,所以它能吞并许多比较小的工业公司。它从事于许多种电气设备的生产和中心电站的建筑。该公司的总厂设在林恩市(马萨诸塞州)。这对于爱迪生来说是一个特别危险的竞争者。

爱迪生公司在 1889年以前就已迅猛地发展起来,并发了大财。它当时是由“爱迪生联合制造公司”和吞并了“爱迪生单独用户照明设备安装公司”的“爱迪生电灯公司”组成。1882年爱迪生把自己的活动扩张到美国之外,在加拿大建立了“加拿大爱迪生制造公司”并在欧洲建立了许多公司。这时爱迪生开始对电力牵引问题很感兴趣。他购买了在美国经营第一批电车的“斯普拉格电车公司”的产业,以及小公司“伦纳德—艾泽德公司”。爱迪生把所有这些企业合并成一个大联合公司,叫做“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该公司在 1889年开始营业。

这样,1889年就有了三家大的电气工业公司:“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生—胡斯顿电气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制造公司”。爱迪生与其他公司的各种专利冲突大大增加了。专利诉讼具有持久性,进行专利诉讼需要花相当可观的一笔钱。因此,爱迪生考虑与美国最大的电气工业公司达成协议是否将更合适些问题。

1891年初,爱迪生公司向汤姆生—胡斯顿公司提出关于把利益结合在一起的建议,这对于汤姆生—胡斯顿公司来说是有利的,因为该公司的工作方向和爱迪生各个企业的工作方向是一致的,而专利问题当时对于各公司来说都是难题。如果把爱迪生的专利特许证和汤姆生—胡斯顿公司的专利特许证合在一起,那么就可以在美国电气工业和电力技术中占据决定性的地位。

这个问题的谈判几乎进行了一年。最后,即在 1892年 4月 15日,这两个最大的公司合并成一个公司,叫做“通用电气公司”。爱迪生企业的资产这时已达到 1500万美元,而汤姆生—胡斯顿公司的资产则达到1050万美元。爱迪生的企业有 6000人,而汤姆生—胡斯顿公司则有 4000人。虽然如此,汤姆生—胡斯顿公司的总利益却比爱迪生企业的利润高百分之三十。爱迪生公司在合并以前已有 375座公用电站和供单独用户的自备发电站 2300座;汤姆生—胡斯顿公司有 870座公用电站,但它几乎没有安装过自备发电站。此外,两家公司已有许许多多当时在美国已投入使用的电车装置。

汤姆生—胡斯顿公司合并到“通用电气公司”后的影响,要比爱迪生的影响大。领导“通用电气公司”的是以前在汤姆生—胡斯顿公司那里工作过的查理·科芬。“通用电气公司”的技术决策权集中在伊·汤姆生的学生小埃德文·赖斯的手里。后来赖斯就接替了科芬的“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职务。

在“通用电气公司”电照明部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暂时仍是爱迪生及其助手们。

威斯汀豪斯公司活动的开始,是与乔治·威斯汀豪斯在 1869年发明了空气制动器一事相联系的,这种空气制动器在铁路上已被广泛采用。最初,“威斯汀豪斯空气制动器公司”只生产制动器。后来,这个公司开始生产铁路信号装置。在“开关和信号机联合公司”获得了一些专利特许证后,威斯汀豪斯在电气信号装置方面,以及其他的电气装置(发电机、白炽灯等)方面展开了工作。威斯汀豪斯是在美国应用交流电的奠基人,并获得了欧洲单相变压器的专利特许证。威斯汀豪斯公司的企业及其商业活动范围在 90年代大大地扩大了,该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一起,在电气工业和电力技术方面,占有决定性的地位。这两个公司的生产,占该行业总生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虽然其他各电气工业公司在美国的力量比较薄弱,但其中有些公司的技术活动令人很感兴趣。特别是“美国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和“斯坦利电气制造公司”。

通用电气公司和威斯汀豪斯之间的专利纠纷,在 90年代的前五年中一直持续着。威斯汀豪斯拥有马克沁、索耶—漫、法默、韦斯顿、特斯拉、斯坦利等人的专利特许证,更不用说还有乔治·威斯汀豪斯本人的专利特许证。通用电气公司拥有爱迪生、汤姆生、布拉什、斯普拉格、范杰波列、布雷德利等人的专利特许证。冲突双方的基础都很好。关于把这两个大公司联合起来的谈判没有获得成功,但签订了关于共同利用某些专利特许证和相互尊重某些种类产品的专利特许证持有者的协定。就白炽灯的生产达成了专门的协议,而这个协议使这个工业部门局部地具有辛迪加性质。把那些进行大规模生产白炽灯的人组织起来,成立了“白炽灯制造者协会”。爱迪生企业在电气灯泡生产中仍处于领导地位:通用电气公司生产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的各种灯泡,威斯汀豪斯公司生产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二的灯泡,其余的都由美国的其他 20家灯泡厂生产。

因此,我们看到,爱迪生在白炽灯和电照明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成了美国电工技术的整个发展的中心。在爱迪生的成就及其活动的开展的影响下,其他公司的工作也积极开展起来了。虽然自建立“通用电气公司”以来,爱迪生对电气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影响明显减少了,但即使是在 20世纪初,他在电灯泡生产中也还是继续起着主导作用的。

19世纪最后 10年,是以电气工业获得巨大进步为标志的。通用电气公司的建立,有助于改进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以前的发明方法应当改变。电工技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向前发展,工业面临的任务就更复杂更宽广了。在这些条件下,只能用创建强有力的实验基础地和大大加强理论研究的方法才能保证进步。这些研究常常与生产和工艺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为生产创造了新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关于建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研究中心的问题提到了日程上来,而爱迪生以其在门罗园和西奥伦治的实验室的经验,以及伊·汤姆生及其助手们的经验也给予了应有的注意。首先要确定的是,应由谁来组织科研中心并开展其工作。在这方面,通用电气公司的条件最好。当时在该公司工作的专家有伊·汤姆生、小埃德文·赖斯(他俩都是出色的工程师和电工技术科学家)、查理·普罗蒂尤斯·施泰因梅茨(他是一位数学分析行家、卓越的电工技术的理论家,他被人们誉之为“新思想的喷泉”,他由于就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的计划与弗·伊·列宁通信而在我们这里享有盛名)、威廉·埃米特(他是一位很有经验和气魄的电工学家)、爱德华·休列特(他是高压设备方面的专家)和其他一些人。通用电气公司由于吸收了著名的工艺专家参加,生产技术大有起色。但尤为重要的是它感觉到了加强科研工作的必要性:如果生产以认真的研究成果作为其基础的话,那么生产就会特别迅速进步和发展。没有新的科学资料和理论总结,生产就会停滞不前。

工业研究当时已不新颖,爱迪生以及汤姆生都组织和进行了工业研究。爱迪生在寻找改进生产新方法方面进行研究。汤姆生的主要任务是直接参加监督生产。现在提出了新任务:建立强大的科研中心,这个科研中心基本上从事的不是发明,而是科学试验和理论总结。1990年这个中心的建筑工程竣工了。它是由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威利斯·尔·惠特尼教授主持的,惠特尼教授担任通用电气公司的研究实验室主任一直到1932年。

我们不来详细研究和评价通用电气公司这个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我们只扼要地指出,许多年来作为爱迪生在白炽灯的创造和形成时期研究工作直接继续的光源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怎样在这个科研机关中发展的。

在爱迪生制造出白炽灯(1879年),到组织通用电气公司科研实验室这21年期间,爱迪生和其他的发明家成功地提高了灯泡的经济性能(即一瓦特所产生的流明的效率)并延长了灯泡的使用寿命。但在 1900年就已看到,爱迪生型白炽灯的进一步改进上出现了问题。对爱迪生改善灯泡质量和经济指标的努力,一定要作恰当的评价:他的努力是一种巨大而富有成效的劳动。但灯泡的前途取决于其结构原理能否有新的突破,而这一点只有在深刻研究灯泡的物理、化学和电的效应后才能够达到。

在随后的 15年中,通用电气公司的科研实验室把灯泡的发光效率提高了三倍,把灯泡的使用寿命也几乎延长了一倍。托·阿·爱迪生在改进白炽灯方面的直接接班人是美国的科学家威利斯·尔·惠特尼、马·德·柯芝和埃·兰米尔。欧洲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有:奥埃尔·冯·韦利斯巴赫、魏·冯·博尔顿、亚·尤斯特、弗·哈纳曼和汉·库热利等人。对灯泡研究的主要方向如下:提高发光效率;提高灯丝白炽温度,以获得更多的“白”光;增加使用寿命或在实现提高发光效率和提高白炽灯温度两个任务的条件下把使用寿命维持在 1000个小时的水平上。

惠特尼在研究灯泡变黑现象时就确定,如果用预先煅烧的方法把某些氧化物从炭线中去掉,那么炭丝的蒸发和灯泡变黑的现象就能减少。他建了一个炉子,在这个炉子里灯丝可以用电热方法以高于灯丝在灯泡里的工作温度进行加工。采用这个方法的效果极好,而且得到了意外的发现:经过在高温炉中对灯丝的加工,炭丝的石墨外壳就具有金属性和正温度系数。装有这种灯丝的灯泡获得了“通用电气金属化”的称号,人们把这一工序称之为“灯丝金属化”。在保持标准使用期不变的条件下,灯泡的发光效率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如果这些灯泡中仍保持原来的发光效率不变,则使用寿命几乎要延长三倍。

魏尔纳·冯·博尔顿在 1903年获得了装有钽丝的白炽灯专利特许证,而亚历山大·尤斯特和弗兰茨·哈纳曼也在同年获得了纯钨丝专利特许证。汉斯·库热利在 1904年改进了这种灯丝的生产。运用于灯泡生产中的各种不同的钨丝,是用把钨粉变成丝的方法制成的,而这种钨粉是利用压条模压制成凝胶状,然后再去掉杂质并通过电流烧结成密实的丝。也可运用钨丝压制法,这种灯丝的发光效率稍稍大点。而以改进爱克斯射线管的结构而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乌·德·柯立芝,从根本上改进了白炽灯。柯立芝研究了两年,研究出了把事先煅成的钨拉制成细灯丝的方法。用这种钨丝制成的灯泡有更高的发光效率(叫做“经济”灯泡)。当灯泡投放美国市场后,掌握有电站的公司很担心这种灯泡的广泛使用,将减少照明电能的总消耗量。但这些担心是多余的,相反,电照明价格降低了,人们开始改用功率比较大的灯泡,其结果是供电量不仅没有缩减,反而增加了。

埃尔文·兰米尔从 1909年就开始在通用电气公司的科研所工作,他在发展白炽灯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他提出了灯泡充气的原理和灯丝的螺旋化,结果就生产出了更经济的灯泡(开始叫做“半瓦特”灯泡),能够把灯泡的功率数提高许多。他发现的事实是,在某些范围内灯泡中的热损耗几乎不取决于灯丝的直径,然而发出的光通量却与其表面的大小成比例,因而与灯丝直径也是成比例的。兰米尔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粗灯丝在有大气压的情况下被惰性气体包围起来,那么这种粗灯丝对于已经规定出使用期限的灯泡来说是更加有效益的。他证明说,如果把灯丝卷成线匝挨得很紧的螺旋线圈,那么螺旋线圈的直径(而不是灯丝直径)就变成了热损耗方面的决定因素。这就能使装有细灯丝的小度数的灯泡获得很高的发光效率。

由于出现了大度数的充气灯泡,弧光灯在大街上就消失了。产生了新的照明设施,即投光照明、汽车照明、投影照明等。柯立芝的钨丝、兰米尔的灯泡内充气和灯丝螺旋化,这是灯泡技术的最大成就,也就是爱迪生灯泡的变体,而这种变体使爱迪生的灯泡成了几十年内广泛使用的光源。柯立芝和米兰尔的研究工作起源是爱迪生灯泡,而爱迪生灯泡的发明不仅在照明技术方面,而且在整个电工技术方面都是一次革命。

托·阿·爱迪生的研究工作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欧洲大陆,直接促进了电气工业和电灯工业的兴起。1880年以前,在生产电气产品和电工材料方面以及在发展电力传动、电热和起重运输装置方面,欧洲走到了美国前面。而爱迪生的活动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关系:结果是欧洲还要从爱迪生的成就中借用许多东西。

1880年以前,德国已有几家安装弧光照明的组织,有资产约 50万美元。在美国,自从 1882年颁布了关于照明的国会法令后,电照明才开始发展起来。在法国,如果不把亚布罗齐柯夫系统的照明装置算在内的话,照明就发展得更为迟缓。1881年,巴黎电气博览会对于欧洲大陆来说是转折点。对爱迪生研究工作的了解,导致了“爱迪生大陆公司”这个生产性兼商业性的公司建立,该公司有权在欧洲使用爱迪生的专利特许证。在法国,与“爱迪生大陆公司”协作的有从事于住宅照明的“爱迪生电气公司”和“爱迪生工商业公司”。后一公司设在巴黎附近伊佛里的一个工厂,专门生产电机、电灯泡和电气设备。

著名的工程师和企业家埃米利·拉捷瑙 1881年参观了爱迪生的展品。他懂得,根据这些发明可以在德国展开大规模的电气业务。在此之前,德国已有一个主要在电讯装置方面进行活动的大电气公司“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拉捷瑙着手组织新的企业。1882年,他在《柏林交易所信使报》的印刷所里根据爱迪生系统安装了柏林第一台照明设备。一个月以后,即在 1882年 5月进行了白炽灯室外照明试验,试验是由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在科赫街组织的。印刷所的电照明十分成功,而在科赫街所进行的试验就不太成功,因为亮度不足。四个月以后,这些试验就停止了。1882年年中,安装在“联邦俱乐部”的拉捷瑙的试验装置,大体上是成功的,后来还加以扩建。

最初的这些次试验清楚地表明,在德国运用爱迪生照明系统的基础还没有奠定,必须从研究大量技术性问题开始。1882年 7月建立了“研究会”来专门详细研究技术问题。年底,该组织在威廉演示了白炽灯室外电照明的试验装置,它起了一定的作用,使人们增加了对爱迪生系统的兴趣。1883年,拉捷瑙组织了一个股份公司“德国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该公司从巴黎的“欧洲大陆公司”那里获得了在德国使用爱迪生专利特许证的特权,并同时答应凡用于此目的的一切机器和设备都一定要从“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进货。1883年年底,德国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详细订出了柏林集中供电的第一个方案,该方案后来被批准,并开始实行。接着就建立了许多公用电站。到 1887年,德国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的活动范围已大大扩大。因此,改组该公司是适宜的。遂于 1887年 5月实行了这一改组,制定了新的章程,公司也改称“通用电气公司”,成为德国第二个最大的电气公司。

这样,爱迪生直接影响了强电流电气工业在德国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第一座电站,是爱迪生的意大利公司在 1883年所建成的米兰电站。电站位于市中心。这里装有爱迪生的“贾姆博”发电机。这个电站只供应市中心一小部分地区的电能,而且在 1893年以前一直供电。而该公司在这个电站停产后,就在市郊区建设了一座大型火力发电站,此外,还开始把帕杰尔诺水电站的电能输往米兰。

有几家公司在巴黎开展了供电活动。市区被分成了六个地区,其中每一个地区的照明都签订了单独的租让合同。托·阿·爱迪生承租了其中一个地区。这个地区的面积为 420公顷,是人烟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共有居民 21.8万人。原计划供应该地区直流电能的有三座电站:蒙马特尔的德鲁奥电站(这是由爱迪生购买扩大并补充了设备的电站)、特留坚电站(这是爱迪生为了适应对电能需求的迅速增长情况而专门建设的电站)和库尔德奥尔电站。所有这些电站都是按三线配线制工作的。爱迪生在巴黎的三个电站,从 1893年起同时进行工作。对电能需求的增长不得不先建立三个蓄电站,然后再在市郊区建设一个电站,这个电站把 2.2千伏交流电输往德鲁奥和特留坚电站,以便用电动发电机设备变换成110伏直流电。

1907年,爱迪生在巴黎的电站已移往市区附近,因为市区已根据统一的动力经营的原则对供电方法进行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