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巩固帝国的努力

殖民部和帝国联盟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制订和协调有关政策,英国政府早在1854年就增设了殖民部。从70年代起,政府内外提出了许多加强英国与白人自治殖民地(含自治领)联系和团结的建议。一种建议主张这些殖民地派出议员进入英国下院和上院,另一些联邦主义者希望建立一个帝国议会,其地位高于英国和各殖民地的议会。英国当时并不愿意殖民地拥有影响其决策的权力,更不愿与殖民地平起平坐,便于1884年建立了帝国联盟,由英国政府中主管爱尔兰事务的福斯特担任第一任主席。该同盟唯一值得一书的成就是说服索尔兹伯里政府于1887年召开首次殖民地会议。

殖民地会议殖民地会议由各自治殖民地、自治领的总理和英国重要大臣参加,主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事务,尤其是防卫和贸易问题。在1887年的会议上,与会者讨论了加强澳洲殖民地海上防卫问题,以对付德国在新几内亚的扩张。7年后在渥太华举行的殖民地会议往往受到英国史学界的忽视,但它通过了第一批加强帝国内部联系的决议:决定铺设加拿大西部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海底电缆,开通英加澳之间的快邮邮路。会议还涉及贸易问题,决定各殖民地之间减低关税,但没有削减从英国输入货物的关税。

1897年迎来了维多利亚女王登基钻石庆典,第三次殖民地会议也同时召开。加拿大同意削减英国货物输入关税,为帝国特惠制作了最初的尝试。在会上,英殖民大臣张伯伦主张设立具有征税等实权的帝国政务会,但遭到殖民地代表的拒绝,他们不愿英国过多地控制其行动自由。英国方面只得放弃这个主张,但对自治领制度作了肯定。索尔兹伯里首相在会上称加拿大自治领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尝试”,“旨在相互友好、相互同情和相互爱慕的基础上维护帝国的完整。”因此,这次会议为日后英联邦的建立定下了基调。

英国大力巩固帝国的首要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1884年,保守党领袖索尔兹伯里说,帝国提供了“商业繁荣和工业活动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是我们 4000万人民的生活来源”。19世纪80年代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对帝国各殖民地(含自治领)的出口一直保持在其出口总额的35%左右。帝国是英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在进口额方面,帝国占的份额较低,但到1910年时也上升到英国进口总额的1/4。资本输出的40%以帝国各殖民地为目标,其中 2/3是输往加、澳和南非,另外1/5输往印度和锡兰。此外,帝国各殖民地还吸收了大量英国移民,减轻了英国国内的人口负担。在19世纪最后30年中英国每年平均有5.9万人移居帝国各殖民地。

爱尔兰自治运动 19世纪70年代的农业衰落使得爱尔兰再度发生危机。大批付不起地租的佃户被地主逐出家园。于是,这些失去生计的佃农们联合起来对付地主及其代理人,纵火、伤害牲口甚至杀死那些夺佃者。1879年,在迈克尔·达维特的领导下,爱尔兰全国土地同盟成立,确定“爱尔兰土地归爱尔兰人民所有”的原则。但当选该同盟主席的是颇具声望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查理·帕内尔。帕内尔是一个具有盎格鲁血统的地主,信奉新教。1875年当选下议员, 1878年接替艾萨克·巴特成为爱尔兰自治派议员领袖。他在议会内采用妨碍议事术以引起人们对爱尔兰事务的关注;在议会外,则号召爱尔兰农民进行抵制夺佃地主的运动。1880年夏,上院否决了一项动用爱尔兰教会的盈余对某些被夺佃农民予以补偿的法案,使爱尔兰形势更加紧张。农民们拒绝交租,拒绝为地主做事,恐怖活动趋于活跃。面临这一严峻局面,格拉斯顿的自由党政府首先在下院通过一项在爱尔兰实行强制统治的法案,接着在1881年通过了继1870年土地法之后的第二个《爱尔兰土地法》。该法确保佃户能交纳公平地租(fair rents)、享受期限为15年的固定租期(fixity of tenure)和自由出售承租权(free sale),这就是“三F政策”。但是,该政策的实施细则极为繁琐,而且一半以上租用一英亩以上土地的佃农享受不到这项政策。不过,三F政策是政府对于财产权的一次大胆干预,地主的权利受到削弱。

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对政府的这一让步并不满足,继续斗争。英国政府转而采取强硬方针,于1881年10月13日逮捕帕内尔,关入都柏林的基尔梅纳监狱。1882年5月,格拉斯顿派贸易大臣约瑟夫·张伯伦与帕内尔谈判,达成《基尔梅纳条约》。帕内尔承诺支持自由党政府对爱尔兰及其他方面的政策,并停止暴力行动,英国政府则同意调整1881年《土地法》,资助被夺佃农民取得承租权和取消对爱尔兰的强制统治。

这项妥协条约引起自由党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爱尔兰总督考珀勋爵和爱尔兰事务大臣弗罗斯特均宣布辞职,以示抗议。而爱尔兰民族主义者中的强硬派也反对这项条约。1882年5月5日帕内尔走出监狱大门。第二天,爱尔兰一个号称“不可战胜者”的组织派遣两名刺客用长柄手术刀刺杀了在都柏林凤凰公园中散步的新任爱尔兰事务大臣卡文迪什勋爵和常务次官伯克。

格拉斯顿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惊,帕内尔也加以谴责,努力劝说他的支持者放弃暴力,并将分崩离析的土地同盟改组为爱尔兰民族同盟,以爱尔兰自治为其首要目标。

此后,帕内尔将议会斗争作为重要的斗争手段,1885年7月与保守党合作将格拉斯顿的自由党政府赶下了台。但是当保守党政府首相索尔兹伯里试图采取强硬的爱尔兰政策时,帕内尔又联合自由党于1886年1月将保守党赶下了台。

格拉斯顿第三次出任首相后,将爱尔兰问题作为最紧要问题来对待。虽然他明知党内张伯伦派等反对爱尔兰自治,但他甘冒本党分裂的风险,甚至认为分裂后的自由党能更有效地推行爱尔兰自治政策。

果然,刚刚入阁的张伯伦在得知政府有关爱尔兰问题的政纲时宣布辞职。4月6日,格拉斯顿向下院提出《自治法案》,并发表了十分出色的演讲。他认为解决爱尔兰问题将使英国议会恢复尊严,而且在“地方自治”上的妥协,不仅不会削弱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团结,而且会加强这种团结。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允许爱尔兰设立自己的议会和政府,拥有立法、行政等方面的自治权,英国政府保留有关王权、国防、外交、贸易、关税、航海、邮政和铸币等方面的权力;爱尔兰税收的40%纳入帝国预算收入;爱尔兰在英国议会中的议员只在讨论涉及爱尔兰自治问题时才出席议会。

该项提案遭到保守党、自由党张伯伦派、哈廷顿派的强烈反对。爱尔兰北部的厄尔斯特地区的新教徒也举行抗议活动。保守党的重要人物伦道夫·丘吉尔的口号“厄尔斯特将战斗,厄尔斯特将拥有正义”引起强烈反响。1886年6月8日,英国下院投票表决《自治法案》,张伯伦、哈廷顿、布莱特等人率93名自由党步入反对厅,结果该法案以341票对311票被否决。格拉斯顿希望以妥协的策略解决爱尔兰问题的努力受挫。自由党更是元气大伤,第三届格拉斯顿自由党政府执政不到一年又宣告垮台,党内发生大分裂,自由党从此走向衰落。

在1886年大选中,保守党东山再起,赢得317席,自由党统一派77席 (其中由哈廷顿为首的辉格派和温和派约占50席,另约20席为张伯伦为首的激进派),自由党仅获191席,爱尔兰民族主义者为85席。大选后,保守党与自由党统一派联合执政。1887年,巴尔弗任爱尔兰事务大臣后立即推行强硬政策,大量动用军警,逮捕爱尔兰民族运动的领袖,向地主提供财政和道义上的支持。4月,英国议会通过了《镇压法》。更为卑鄙的是,保守党政府利用名噪一时的“皮哥特伪造文件”一事陷害帕内尔。理查·皮哥特是都柏林的一名记者,他伪造了一封帕内尔于1882年5月写给凤凰公园刺客的信,信中对他们的行为表示宽恕。《泰晤士报》在1887年3—4月内发表一组文章对帕内尔大肆抨击。政府组织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准备大动干戈。

但是,皮哥特于1889年2月承认他伪造了那封信,政府的陷害才未能得手。

不幸的是,同年12月,爱尔兰议员奥谢上尉指控帕内尔与其妻长期通奸并生有三个子女。1890年11月,法院受理这项指控。英国舆论对此事十分愤怒,格拉斯顿则宣布若帕内尔不辞去爱尔兰民族主义者议会党团领袖的职务,自由党将终止与该党团的联盟关系。12月6日,爱尔兰民族主义者议会党团选举丁·麦卡扬为领袖。次年10月,帕内尔因病去世,年仅45岁。爱尔兰自治运动亦就此告一段落。

应当指出,英国政府对爱尔兰问题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改善那里的贫困状况。1888年和1891年的《土地购买法》规定给购买地主土地的农民提供帮助。1898年《地方政府法》给予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同等的地方参政权利。1903年《土地购买法》给予20万爱尔兰佃农购买其租佃地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