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罗伯特·欧文

英国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与法国相比要弱得多,其最高表现是罗伯特·欧文的理论和实践。然而在欧文之前还应该提到一个人,这就是托马斯·斯潘斯(1750—1814)。

斯潘斯1750年出生在太因河畔的纽卡斯尔。父亲是织网工,后来贩卖五金器具。他自己给人当过簿记员,以后又当教员,办过一个学校,最后到伦敦谋生,靠开书亭度日。从1795年起,他就不懈地宣传自己的土地计划。他把土地公有的主张印成传单,写成墙报,四处散发,但他的宣传收效甚微。

他活着时默默无闻,他死后,才由其信徒们扬出名来——倒不是因为传播他的学说,而是由于他们自己的活动——矿泉地大会事件和卡图街密谋。

斯潘斯的思想闪烁着天才的光辉。他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之前,将没有真正的平等可言,他把财产公有叫作“真正的人权”。1775年,他以此为题第一次表达了公有制思想:“土地财产权和人民的自由在自然状态下必然平等,对这一点应当说很少有人会愚不可及地去否认的。既然如此,那么任何一个国家,在正常情况下当然是人民所共有,其中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地产,拥有用这份地产上的动物、植物和其他出产去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生存的所有自由。”他为社会开列了一个救世良方——土地公有计划。他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教区集体所有制,教区以全体居民的名义占有土地,但不得买卖。

教区的土地可以招标出租,教区向租种者收取地租。地租收入中一部分用来修路造桥、开办学校、设置医院和图书馆、照管病人及失业者,以及其他种种社会福利事业,其余的款项则在教区一切居民中平分,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平等。在这种公有制的基础上,教区将成为国家的基层组织,由全体居民共同管理。教区居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此外,每个教区还有权向全国代表机构派出一名议员,由全体居民普选产生。中央政府只拥有国防、仲裁、协调等几项极有限的权力,其他社会职能全部由教区执行。从生产资料公有出发,斯潘斯推导出一个完全平等的理想社会。

如果说斯潘斯代表的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那么到罗伯特·欧文时,社会主义已开始与工业社会联系起来。

欧文是威尔士蒙哥马利郡人,1771年出生,父亲是工匠。他小时候只读过初级小学,然后就开始当学徒。1781年,他来到伦敦独立谋生,后来又辗转到林肯郡的斯坦福城,最后回到伦敦,在一家铺子里当店员。他这时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工作十几小时,下班后连站都站不住,但他仍利用休息时间看一些书。1787年他来到棉纺织业的中心曼彻斯特,先给别人当雇员,后来与朋友合伙开办一个小工厂,此后又独自经营过纺纱厂。这时,他的经营才能被别人发现,于是就被请到一家有500人的大工厂当经理。他在此如鱼得水,工厂被他经营得蒸蒸日上,成绩斐然,在工业界崭露头角。随后,他又和人合伙组织公司,经营工厂。1799年,他以公司的名义买下苏格兰的拉纳克纺纱厂。这是个有上千工人的大厂,位于拉纳克镇的克莱德河畔。1800年,欧文正式来此担任经理,他在英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卓越地位就是在这里奠定的。

欧文靠自我奋斗出人头地,因此有一种顽强不拔的精神。但他和其他许多在工业革命中发迹的人不同,他对积累个人财富并不感兴趣,童年的痛苦经历以及对工人苦难的耳闻目睹使他很早就立下志向,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创立一个美好的世界。他办厂不是为了发财,而是想用自己的实践为别人树立一个样板,证明工业的进步应该也可以给所有人带来幸福。他把新拉纳克厂办成巨大的试验场。他试图表明:资方的利益与工人的利益可以调和,只要经营得当,企业主在大大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同时,仍可以为自己赚取大量利润。他对企业进行一系列改革:缩短工时,提高工资;禁止使用童工,为儿童开办学校和托儿所;开办商店,为工人提供便宜的生活品;修建工人住宅,改善工人居住条件,改进卫生设备;建立食堂,发放抚恤金,设立互助保险,提供医疗服务等等。由于经营得当,实行这些改革时,企业不仅没有亏本,而且产值提高一倍以上,工厂获得大量利润。试验的成功不仅震动了英国,而且名闻欧洲。于是达官贵人和富商巨贾纷至沓来,他们怀着好奇的心理来看新拉纳克这个尤物,看它如何能既取得利润又优待工人,欧文因此而成为尽人皆知的大慈善家。

欧文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慈善的目的,而是为证明他的社会理论。他看到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前景,然而现实中出现的却是无穷的苦难和邪恶。他认为这些都是“人有能力形成自己的性格”这种荒谬的论调所造成的,因为这种论调给富人提供借口,认为穷人的苦难都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好,他们自我放纵,不加约束,所以得到应有的报应。欧文说: “人的性格毫无例外地总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一切人都能够从良弃恶;而现在在工业区流行的贫穷、罪恶和道德败坏,只是因为工厂主不关心工人的生活,给他们制造恶劣的环境才造成的。

因此他希望自己的样板能说服一切富人,让他们共同努力,为人类创造出较好的生活环境。他在1812年—1814年所写的《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就是表达这样一个思想。他在新拉纳克厂开办学校,还有各种为成人设置的“陶冶性格”的机构,其目的就是证明性格是由环境造就的。欧文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这是欧文主义的一大特色。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经济萧条,失业现象严重,济贫税大大增加。欧文认为社会有办法解决失业问题,而不必增加济贫税负担。他在这时提出建立“合作村”计划,引起社会各方面包括政府的注意。因为这也许可以不让游手好闲的穷人领取救济,而让他们到合作村去自食其力。但这时欧文已认识到不合理社会的根源是竞争,而造成竞争的,是一贯被看作天经地义的私有制。1817年,他在一系列演讲和文章中和盘托出他的思想。他坦率地表明合作村计划不仅是为解决失业,而且是为建立一个新的制度,以取代迄今为止一直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现存社会。从这一天起,他的说教就不再为上层阶级所欢迎了,在他们眼中,欧文从慈善家变成了狂人。这以后,欧文的活动就不再具有全社会的性质,他成了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他开始认为机器的使用造成了贫困,但罪过并不在机器本身,造成工人苦难的是机器的错误使用,是机器与人的竞争,是人与人的竞争。他说,当资本家发现“机器比人力便宜”时,“人就被解雇,人的劳动的价值因而迅速下降,接着一切商品的价值几乎都跟着下降了。这样一来,马上就带来了普遍的贫困,这是每时每刻都使你们受苦受难的基本原因。”但资本家为什么不顾工人的痛苦,一意要用便宜的机器去代替人呢?这是因为现存社会建立在个人利益的基础上。“这种个人利益的原则,引起了人类的一切分裂……造成了忿怒与罪恶的情绪,以及人类直到现在所遭受的罪恶与苦难。”这个原则“本身就是贫困的唯一原因。如果没有这种原则在起作用,财富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早就不会成为争夺的目标了。”出于这种认识,他认为消除贫困的方法不应是过去提倡的国立教育制度和慈善试验,而是消灭竞争,实现整个社会的合作:人们在合作中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这样,欧文就从博爱主义者变成了社会主义者。在这一阶段,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最清楚地表现在《致拉纳克郡报告》中。在这篇论文里,他第一次从李嘉图的学说中发展出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出发点,指出劳动创造了一切价值,但工人消耗的产品价值要比他们创造的少得多,在这里有一个差值,这就是工人生产的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正是利润的来源。但迄今为止,创造了利润的工人阶级却生活在贫困之中,这是十分不公平的。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现象,就应该实行公平的分配,消除剥削,让劳动者享有全部劳动产品。他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合作村”

的计划,希望劳动者的合作可以创立一种新的经济制度,以排斥资本在生产中的垄断地位。

他为“合作村”设计了详尽的方案,其原则是“联合劳动、联合消费、联合保有财产和特权均等”,财产公有是根本的特征。“合作村”既是独立的经济组织,又是基本的社会单元,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农、工、商、学统一在“合作村”组织中。每个成员都各尽所能,共同劳动,又共同消费劳动产品。“合作村”中全体成员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管理公社事务。显然,欧文是把“合作村”当作新社会的基石来设计的。为了使他的计划具有吸引力,他甚至为合作村设计了占地大小、人员多少、建筑物的分布、式样等等各种细节。按照他的设计,“合作村”将成正方形,中间是主建筑物,为公共场所,四周是住宅、饭堂、托儿所等,外围是花园,最外层是大片农场。但正因为他把这一切都设计得太细了,因此他的计划就显得特别不现实,始终具有空想的性质。

合作村计划并没有在英国得到多少支持,欧文认为这是因为英国受旧社会的腐蚀太深,于是便满怀愤恨地离开英国,到美国去实行他的宏伟计划。

1824年,他从宗教派别拉普主义者手中买下印第安那州的“新和谐”村,开始为期4年的社会主义试验。起先,这个试验呈现一派兴旺的景象,移民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其中许多人是仰慕欧文的大名,到这里来实现他们的社会主义理想。然而移民中派别繁多,各有各的想法,没有统一的思想,在如何办好“新和谐”村的问题上总是不能统一。欧文企图像在新拉纳克一样,用家长制的指导方式来维护统一,结果遭到强烈反对。最后,各派四分五裂, “新和谐”村濒临瓦解。欧文对此大失所望,于是把4个儿子留在那里继续维持局面,自己回英国寻找别的出路。“新和谐”村尽管以失败告终,它却是英国社会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实践。这以后,社会主义不再停留在理论上,而是一种有实践意义的真实存在了。

1828年欧文回到英国时,发现他在英国的信徒们已经把他的合作思想解释得走了样。欧文的合作思想在手工工匠中传播最广。他们从欧文的思想中吸取灵感,决心用合作来改善工人地位,避开中间人的居中盘剥。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消费问题上,于是就出现一大批消费合作社。工人们自筹资金,建立商店,用批发价格购进货物,优惠出售给社员,同时将商业活动赚取的利润作为集体积蓄储留起来,指望这种积蓄最终可以买到足够的土地,让社员们迁徙过去进行耕作,摆脱工业资本主义的厄运。除了这种类型的合作社外,还有一些生产合作社,是失业工人或受大工业排挤的手工工人为抵制资本的压力而联合起来的生产性组织。它们力图不让资本在生产中插手,因此更接近于欧文的本意。然而这种类型的合作社并不多,欧文回国时碰到的主要是那种走了样的合作运动。此外,工会运动也在1824年之后蓬勃发展,在1830年前后进入高潮。尽管欧文清楚这些运动并不完全符合他的社会理论,他仍然满腔热情地投入进去,希望把它们引导到自己设想的方向上来。

欧文设想改造社会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造生产部门,二是改造流通领域,目的都是把资本从经济领域排斥出去,让劳动者自己掌握生产和流通。

1832年,他创办了“全国劳动公平交换市场”,地址设在伦敦的夏洛蒂街。

交换市场发行劳动券,用劳动券来取代货币。但劳动券的面值不使用通用的货币单位,而是“1小时”、“2小时”、“5小时”等,体现了欧文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投入市场的商品首先要按劳动时间估价,根据这种估价发给相应的劳动券,作为所花费劳动时间的凭证,持券者可以随时到市场提取等价的其它商品。劳动市场引起工人的很大兴趣,伯明翰、利物浦和格拉斯哥也出现了类似的组织。劳动市场对解决生产合作社的原料和销售问题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以使个体手工劳动者免受商业资本的盘剥。在1829年—1832年间,合作运动发展很快。据估计,到1832年6月,全国合作社总数已有 400—500个。1833年,召开了全国合作社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种合作社、工会和欧文主义宣传团体。欧文在会上建议成立“全国生产阶级道义总联合会”,即全国总工会,用这个机构来指导全国生产,一举摆脱资本主义制度。他想把合作社运动和工会运动在合作生产的基础上合而为一。

但根据这个建议最终出现的组织却完全不是这样,而是原先各工会的联合会。这时,各地区各行业已经有许多地方性的行业工会,它们在尖锐的劳资冲突中日益感到势孤力单,迫切要求实现联合。1834年,“全国大团结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它的章程规定:“虽然联盟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工人的工资,反对工资的继续下降,要求缩短工作时间,但是联盟的终极目的,应当是采取一些措施,使社会上无知的、寄生的和无用的人实际上不可能……占有我们的劳动果实,以便确立基本的劳动权和人权。因此盟员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在建立另一种秩序的工作中互相支援和彼此协助。”也就是说,它把建立协作、改造社会作为终极的目标,维持工资只不过是眼前的利益而已。由此可见,它在理论上还是多少接受欧文的观点的。大团结工会成立后发展迅速,许多地方性工会表示愿意归并,其人数迅速增加。它很快就号称有百万会员,但从它的帐簿上看,实际交纳会费的只有1.6万人,其中多数集中在伦敦。

欧文虽想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但他不主张阶级斗争,甚至根本反对阶级斗争这个概念。他始终想通过教育手段来说服上层阶级与劳动群众一同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在大团结工会成立之初,他并没有参加进去。大团结工会成立后,阶级斗争以不可阻挡之势开展起来。工人们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都借助工会进行罢工。雇主则以停业来对付工人,并要求每个工人立保具结,保证不参加工会,否则就不予以雇用。辉格党政府也积极支持雇主,指示地方政府要严厉压制工会的活动,促使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罢工此起彼伏,还有人号召举行全国总罢工。雇主对此顽强抵抗,工会很快就发现其基金枯竭,无力维持罢工工人的生活。不久,曼彻斯特有6名农业工人因组织工会被捕,法庭判其流放7年,这对工会是严重打击。欧文在这种情况下亲自出面领导工会,担任了大团结工会的主席。工会资金告馨和曼彻斯特审判案使工会运动陷入低潮。1834年年底,大团结工会已濒临瓦解。欧文看到它难以继续维持,便突然宣布它不再存在。

这时,大多数合作社也因资金周转问题而解散,劳动市场也在1834年关闭。这以后,欧文全力以赴想重振他的“合作村”计划,并确实建立了一些 “国内移民区”。但这些活动也不能维持很久,欧文主义越来越变成“理性的宗教”。欧文主义团体几经易名,最后改名为“理性宗教者协会”。他们向各地派出许多“传教士”,逐渐成为宣传、慈善性质的团体。欧文本人自 1835年以后已不再参加实际的工人斗争了,他写了一些书,又进行过一些“合作村”的试验。1858年11月17日,欧文在家乡纽敦逝世。

欧文是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社会主义的奠基人。欧文不仅设计了社会主义的蓝图,而且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他意识到社会主义必须由工人阶级来实现,因此积极地投入并指导英国工人运动,是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们从欧文的理论和实践中吸取过许多有益的教诲。欧文的思想对后来英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有一定影响,欧文在英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