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斯坦总统执政

[德斯坦就任总统]蓬皮杜的猝然去世使总统宝座在5年时间内第二次突然空缺,参议院议长阿兰·波埃第二次出任代理总统,法国再次提前举行总统选举。

与1969年总统选举不同,左翼推出密特朗为统一候选人。密特朗在选举中的呼声极高。这是因为法国自蓬皮杜执政以来,其经济形势令人失望,特别是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石油大幅度提价后,法国经济发展速度显著下降,外贸出现逆差,黄金外汇储备剧减。由于政府加紧向人民转嫁经济危机,致使失业人数增加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飞涨,人民购买力下降。法国人民对 16年的戴派统治感到厌倦,人心思变。而密特朗在不久前与共产党签署的《共同施政纲领》正好迎合了这种思变心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因此使密特朗具有相当高的威信,一些报刊把他视为这次总统竞选中“无可匹敌”的强者。

与此同时,执政者多数派中内部矛盾日益加剧。首先是戴派本身在蓬皮杜执政时就分为蓬皮杜派、梅斯梅尔派、沙邦—戴尔马派以及德勃雷派。蓬皮杜死后,派别之争更为激化。以至戴派无法推出一个足以掌握全党的领袖人物出面竞选总统。其次是多数派内部以德斯坦为首的独立共和党人和戴派的矛盾。独立共和党本身力量虽然不大,但长期来却是戴派组成议会多数所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戴派感到头痛而又不得不与之结盟的伙伴,德斯坦更是被视为刺人的仙人掌。随着戴派政治影响的下降,独立共和党在同戴派的关系中采取了“同意,但是”的策略,即对自己有利时就表示“同意”,对自己不利时就强调“但是”。1969年4月公民投票中,独立共和党公开反对戴高乐,成为促使戴高乐辞职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这次总统选举中,早就觊觎总统宝座的德斯坦提出组织“扩大的多数派”和“要变革但不要冒险”的口号,想利用选民对戴派不满而又对左翼联盟存有戒心的有利条件登上总统宝座。

第一轮选举在5月5日举行,共有12人参加竞选,但真正有实力参与角逐的主要是密特朗、德斯坦和沙邦—戴尔马。结果密特朗获得了43.36%的选票,德斯坦获得32.76%选票,沙邦—戴尔马仅获得14.76%选票。5月19日举行第二轮选举,德斯坦获得50.63%选票险胜密特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48岁的德斯坦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德斯坦的当选,表明了原来的多数派继续获胜,但戴派已不再占据支配地位。这一现象意味着第五共和国的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

[德斯坦总统的内政]德斯坦入主爱丽舍宫时曾踌躇满志的宣布:法国政策的新纪元从今天开始,标榜要进行多种多样的改革,使法国进入“先进的自由社会”。5月27日,德斯坦授命雅克·希拉克组阁。希拉克是戴派中少壮派的领袖人物,在戴派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德斯坦这次之所以能够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获胜,希拉克起了很大作用。由于政府的领导权通过希拉克之手,仍由戴派所掌握,所以在德斯坦总统任期的头两年里多数派内部的人事变动不甚明显,德斯坦的改革政策也很难实行。政府在社会改革方面缺乏热情,只是在1975年12月对城市建设、边境政策作了一些改革。把社会治安扩大到农民,以及在1976年7月通过了一项措词和缓的课征增值税的规定。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风俗习惯和政治自由化方面,如堕胎合法,避孕自由,离婚自由,设立妇女地位国务秘书,将享有公民权和政治权的法定年龄降至18岁,确定巴黎市的新地位,巴黎市长由市议会选举产生等。

在经济方面,当时正值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第四次经济危机爆发并影响法国之时,希拉克政府采取了扩大公共开支费用,增加就业机会的政策,想以此减缓失业现象。结果引起工资和价格上涨,从而削弱了法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外贸出现严重逆差,国家财政赤字扩大,通货膨胀现象更为严重。由于危机,第六计划中规定的一些指标都未能达到。在这种情况下,总统和总理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以至希拉克在1976年8月25日愤然辞职。

希拉克的离职,使戴派在失去了爱丽舍宫的地位后又失去了在马提翁大厦的地位。德斯坦在希拉克辞职后任命曾被人称为“法国首席经济学家”的雷蒙·巴尔担任总理。巴尔政府把复兴法国经济作为施政纲领的中心。9月 22日,新政府提出了“巴尔计划”,规定:冻结物价3个月,在1977年4月以前不得提高公用事业费,“节制”收入,冻结高收入,严格控制购买力,对高收入者提高税额。

1978年4月26日,又提出“第二个巴尔计划”,在继续优先复兴经济的同时,规定对集体设施、青年就业和改善受危机影响最大的社会阶层(家庭及老人)给予特别援助。此外,新制定的第七个计划(1976—1980)为基建、外贸、就业、减少不平等现象,提高生活质量和科研等方面规定了25项“优先行动纲领”。巴尔政府执政时期虽然在控制通货膨胀、减少财政赤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失业人数却继续增多。法国经济复兴起色不大,人们的不满情绪在加深,对德斯坦的统治已经深感厌倦。

[德斯坦的外交政策]德斯坦基本上继承了戴高乐确定的法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也根据国际格局的变化,制定了与戴高乐外交政策略有不同,以多极外交为特点的外交政策。

德斯坦本人把多极外交具体化为四条路线:独立的路线、欧洲的路线、缓和的路线、合作的路线。他把维护法国的独立、安全与利益作为法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谋求由法国对自己的主要问题作出最后决定,不接受“超级大国的统治”,并把建立发展独立核武装作为确保独立的基本手段。同时,德斯坦根据苏联军事威胁的加剧和扩张的升级调整了对美外交,加强了与北约的军事合作,改变了戴高乐“不以苏联为唯一假想敌”的“全面防御”战略,提出了重点在东方的“前沿战斗”和“扩大庇护所”的战略思想。他还以西欧联合为立足点谋求法国的大国地位,利用多数派在1978年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有利时机,联合西德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积极推动共同体的扩大,希望共同体以法德为轴心,由经济联合逐步发展到政治、军事联合,成为多极世界中独立的一极。德斯坦还努力使法国同苏联保持“特殊关系”,以缓和为手段,通过给苏贷款和技术援助,换取苏联市场和原料供应,并在一系列对苏问题持与美国有区别的独立政策,力求使法国成为苏联在西方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对话者。为了维护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德斯坦主张积极发展法非、欧非之间的联系,倡导了“南北会谈”,“欧非对话”。德斯坦还主张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认为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符合世界和平的利益,并在1980年10月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