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蓬皮杜总统执政

[蓬皮杜当选总统]戴高乐引退后,由参议院议长阿兰·波埃根据宪法代理总统。不久,法国进行总统竞选。戴派的第二号人物、曾在戴高乐手下连续六年担任总理的蓬皮杜在竞选运动未正式开始之前就率先宣布参加总统竞选。当时左翼政党没能统一行动,分别推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推出加斯东·德费尔,统一社会党推出米歇尔·罗卡尔,共产党推出雅克·杜克洛参加竞选。代总统波埃也以中间派候选人的身份参加竞选。左派的分裂,使蓬皮杜坐收渔利。在6月1日第一轮选举中,蓬皮杜获得43.9%的选票,遥遥领先。在6月15日举行的第二轮选举中,蓬皮杜又以57.5%的选票击败对手而当选总统。

蓬皮杜是在戴高乐派统治出现危机时上台的,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他只得向中间派靠拢,推行“开放”政策。但他属于戴派。因此又必须保证戴高乐政策的延续性。所以蓬皮杜当选总统后,就任命戴派重要成员、多次担任过国民议会议长的沙邦·戴尔马担任总理。6月22日,新内阁成立。39名内阁成员中半数由前一届内阁成员连任,同时又向中间派开放,如独立共和党人德斯坦担任财政部长,右翼中间派的普列文担任司法部长,杜阿梅尔任农业部长,人民共和党的丰塔内任劳动、就业和居民部长。

[蓬皮杜总统的内政]蓬皮杜上台后,为缓和社会矛盾,采取了一些改善工人及其他人民群众生活的措施。1969年12月颁布根据物价上涨幅度确定各行业最低增长工资额的规定。次年政府又促成许多行业工资的月薪化。并继续维持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而强有力的干预,国家坚持实行经济计划化, 1971年7月15日由国民议会通过了以调整工业结构为重点的第6个计划 (1970—1975年)。国家为创立和巩固加强具有国际规模的法国工业集团提供方便,并设法刺激鼓励革新和对外输出。同时,针对中央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在经济领域实行地方分权。并注意调整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

一批国有企业,诸如法国全国铁路公司、公私合营巴黎运输公司、法兰西电力公司——法兰西煤气公司等通过国家和企业之间签订的合同实行了企业自治。在社会治安问题上,政府采取高压政策。1970年镇压多起学生风潮,解散极左派组织“无产阶级左派”,逮捕该组织的领导人阿兰·热斯马尔。同年6月4日,国民议会通过“反捣乱分子法”,规定如参加禁止举行的游行就构成犯罪行为,予以惩办。但是,蓬皮杜并未因此而使法国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他就任总统期间,经济虽有一定发展,失业和通货膨胀却始终未能解决。对政府的不满,使左派力量重新趋向联合。1970年2月4日,法共在第19次代表大会上号召党员为建立广泛的左翼反垄断阵线而斗争。次年6月,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共和制度大会、社会主义教育和研究中心以及一些俱乐部召开了社会主义者统一代表大会,建立了新的社会党,由密特朗担任第一书记。激进党的左翼也在党内占据了优势,让—雅克·塞尔旺—施赖贝尔在1969年10月担任了党的总书记,次年2月发表了由他和阿尔贝署名的一份激进宣言——《天堂和地狱》。

1973年3月,法国举行议会选举,左派实行了从共产党到激进党的联合,提出了《共同纲领》,并在选举中取得了相当大的胜利。在新选出的议会中,多数派由原来的385席减少到276席,而《共同纲领》候选人共获得175席。

多数派虽然仍获得相对多数,但已表现出明显的倒退。这对蓬皮杜的统治来说无疑是一次冲击。不久,蓬皮杜因患癌症,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1974年4月2日因医治无效逝世。

[蓬皮杜总统的外交]蓬皮杜的外交政策也体现了延续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特点。延续性表现在蓬皮杜仍然沿袭了戴高乐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对美苏两超级大国保持独立,以巴黎—波恩为轴心基础联合西欧,扩大同第三世界的合作。蓬皮杜为了加强同法语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从1971年到1973年数度出访非洲,遍访法语非洲国家。开放性则表现在蓬皮杜倾向于同世界上各个阵营保持同样良好的关系,注重维持东西方的平衡,以此确保法国的独立性。为此,蓬皮杜在1970年2月23日至3月3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同年10月6日至13日又访问了苏联。此外蓬皮杜还利用各种机会多次和美苏两国首脑会晤。1973年9月13—17日,蓬皮杜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在欧洲政策上其开放性更为突出,蓬皮杜—反戴高乐拒绝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立场。于1971年5月与英国首相希思在巴黎就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条件达成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