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怪战争”期间的法国

〔“奇怪的战争”〕法国宣战后,总理达拉第即发布《致国民号召书》,号召人民“奋起反抗”,“履行诺言”,“为保卫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自由而斗争”。

事实上,法国却宣而不战。从1939年9月8日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止,西线并没有象样的军事活动。西方报纸几乎天天报道“西线无战事”的消息。对于这种奇特的军事局面,当时法国人称之为“奇怪的战争”。

在这段时期里,法国在军事上公然违背对波兰的保证,在德军大举进攻波兰后二天,才迟迟宣战。宣战后六天,9月8—9日,法国才出动一些先头部队渗入德国领土,同前沿德军有所接触。但深入德国领土不过18公里。9月12日,法军指挥部又发出停止进攻的密令。10月16日,德军首次出击,法军随即撤回到原来阵地,连象征性的进攻也停止了。英、法军队静守在马其诺防线钢筋水泥工事后面,警戒的哨兵面对德军阵地,眼看他们装卸辎重枪炮、挖工事,也丝毫不去打扰他们,守兵既不进行军事训练,又不挖战壕,而是躲在工事里听音乐、下棋、写家信或情书。同时,法国还特别害怕德国的空中优势,从战争一开始就要求英国空军不去轰炸德国境内的目标,生怕引起德国报复性的打击。偶而起飞,也只投下成吨的传单。这种军事史上的咄咄怪事,解除了德国的后顾之忧。助长了德军的反动气焰。

但是,在海上却有比较激烈的争夺。英法海军从海上对德国进行封锁,德国则发展潜艇战术,以有限的力量突破英法的封锁。法国为切断德国的铁矿和石油供应线,企图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开辟一个战场,通过挪威、瑞典、芬兰攻击德国的后侧。早在苏芬战争期间,法国就打着“援助芬兰”的旗号,准备派遣远征军团5万人,并企图轰炸苏联的巴库和巴统,以达到压德反苏的目的。1940年4月,法、英联盟军在挪威与德国开始争夺战。10—13日,英军在纳尔维克展开海战。12日,法远征军在挪威登陆,一度攻占纳尔维克。

6月初,因法国形势危急而被迫撤退。

〔外交上的孤立和国内危机〕“奇怪战争”期间,法国在外交上处于孤立地位。法国盟国波兰,在希特勒打击下,三星期内即遭覆亡。“小协约国”

罗、捷、南实际上已经瓦解,法国同他们的盟国关系也早已破灭。1939年8月苏德条约的签订,使法苏互助条约宣告废除,法国直接受到德国进攻的威胁。法国的北邻比利时,名义上是“中立国”,实际上对法国心有戒备。为避免德军的进攻,迟迟不向英法提出军事援助,不让盟军事先进驻比境。英国虽然与法国早结军事同盟,可是却松散无力。英法对德宣战后,既无共同的作战参谋部,又无统一的作战计划。只是到11月中旬,才设立一个协调委员会,共同的作战计划直到1940年3月才最后确定下来。美国对欧洲事务仍坚持孤立主义政策,法国很难指望得到美国的援助。

在国内,政治矛盾不断加深。9月1日,政府宣布国内处于“军事状态”,禁止集会、示威,报刊、广播受到严格检查。内政部加强了国内治安和警戒活动,内政部长宣称:“我们必须结束软弱状态,清洗是必要的”。法国政府以法共“反战”为由,查封了《人道报》、《晚报》。9月26日,解散了共产党。不久,把共产党议员驱逐出议会,交付法庭,判处长期监禁,从而削弱了民族团结和抵抗法西斯德国的力量。

11月30日、12月2日,众、参两院先后通过关于在战争时期授予政府全权的法律草案。然而,政府内部仍然矛盾重重。1940年初,环绕着挪威的军事行动、芬兰事件,达拉第政府受到议会反对派的猛烈攻击。3月19日,众议院召开秘密会议,谴责达拉第政府在反德战争中“软弱无能”,要求推翻或大规模改组内阁,要求反对苏联、反对共产主义。20日,达拉第内阁向总统勒布伦提出辞职。21日,总统与两院议长商议后,叫雷诺组阁。雷诺宣称自己是“战争内阁”。27日,雷诺访问伦敦,与英国签订了两国“绝不单独谈判或缔结任何停战和平条约”的宣言,表示和英国联盟抗德直到最后胜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