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

〔绥靖政策的破产与法英苏三国谈判〕《慕尼黑协定》签订后才5个半月,希特勒就制造借口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这一行动极大地震动了欧洲各国人民,使更多的人从和平的幻想中醒悟过来,也进一步证明了绥靖政策的破产。英法两国统治集团内部反绥靖派对张伯伦、达拉第之流的攻击日益加强。至此,张伯伦政府在强大的压力下开始逐步改变自己的政策。1939年3月21、22日,法英两国政府在伦敦商定一旦发生对德战争,两国相互支援,并用互换照会的形式达成了在战时互相援助的协定。这样,两国虽然没有正式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但已经建立了事实上的军事同盟。不久,法国又同英国一起对波兰等国提供保证。为加强战备,法国不断增加军备开支。4月9日,将大西洋舰队调往地中海,加强其在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军事力量。

同时,法国还同英国一起加强与苏联的接触。三国从4月份起进行政治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苏联答应得到英法保证的国家遭到德国侵略时提供援助,如果波罗的海国家的中立遭到破坏时,英法苏三国应给予援助。英法以爱、立、拉三国不愿接受援助为借口,在谈判中一直回避对这些国家提供保证。为了打破政治谈判中出现的僵局,苏方于9月9日建议在政治谈判达成协议之前举行军事谈判,英法同意。苏联派出了以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率领的、具有全权的高级代表团,而英国代表团团长德拉克斯只是一位退休的海军上将,法国代表团团长杜芒克只是一位兵团司令,两人都没有签订军事协定的全权证书。8月11日,英法代表团搭乘客货轮到达莫斯科,次日开始军事谈判。在军事谈判中需要详细规定相互援助的方式、军队数量等问题,但英法首席代表声称他们此行只是讨论一般原则,极力回避具体细节的讨论。此外,苏联要求英法与波兰、罗马尼亚磋商,允许苏军在援助时过境,也遭到英法代表的多方推拖。8月21日,伏罗希洛夫发表声明,说苏联对英法是否真正有同苏联进行军事合作的愿望表示怀疑,英法应对军事谈判的拖延和中断承担责任。三国谈判遂告破裂。8月23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法国走向战争〕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希特勒调兵西进,向波兰开刀。9月1日凌晨,德国大批陆、空军队分三路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9月2日,达拉第明确宣布法国准备通过“自由谈判”和平解决冲突,遭到希特勒拒绝后,法国被迫于9月8日下午5时向德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