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勃鲁姆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

[选举胜利与勃鲁姆组阁]1936年1月,参加人民阵线的98个组织通过了《人民阵线纲领》。该纲领的主要内容是:解散各种法西斯组织及其武装,宣布政治大赦,消灭失业和农业危机,改组法兰西银行,军事工业实行国有化,对外实行法苏友好,建立集体安全等等。这一纲领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工人、农民和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同时也为人民阵线左翼政党在即将到来的议会选举的获胜奠定了基础。4月26日至5月3日,法国举行议会选举。在第一轮选举中,各党提出了自己的候选人。选举结果,右翼政党占423.3万票,左翼政党为624.1万票,其中激进党、社会党的票数有所下降,法共的票数大增。4月27日,社会党、激进党和共产党联合号召在第二轮选举中投人民阵线共同候选人的票。法共为争取人民阵线候选人的胜利,撤销了自己的一些候选人,并提出 “一切为了人民阵线”的口号。在第二轮选举中,人民阵线各党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议院共占376席,而右翼各派只占238席。社会党以147席成为议会中的最大党团。

人民阵线的选举胜利,特别是社会党成为议会中的最大党团,使勃鲁姆踌躇满志。他在5月5日《人民报》发表的《社会党已准备就绪》中自豪地说:“社会党不仅成为多数派中最强大的党团,而且在整个议会中也是最强大的”,“所以我们坚定地、刻不容缓地宣称,我们已准备好充当属于我们的角色,即组织和领导人民阵线政府”。6月4日,勒布伦总统委派勃鲁姆组阁,早已作好准备的勃鲁姆欣然接受,并于次日组成了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也由此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党人总理。

[五月罢工浪潮]勃鲁姆上台之际,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罢工运动正席卷全国。

1936年5月11日,勒阿弗尔的布勒凯工厂800名工人为抗议厂方解雇两名工人宣布罢工,由此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五月罢工浪潮。罢工很快扩展到全国各地的绝大多数工矿企业。在五月浪潮期间,全国发生了12,000次罢工,罢工人数达200万人。这次大罢工的特点是范围广泛,许多过去从未发生过罢工的行业这次也卷进了罢工浪潮。同时出现了新的罢工方式——占厂罢工,占领工厂的罢工工人就象过节似地在车间里聚餐和跳舞。这次罢工既是自发的,又是有组织的。两大工会的统一和人民阵线选举的巨大胜利强有力地推动了这次罢工浪潮。

罢工工人在五月浪潮的斗争中有着双重目的,一方面是反对资本家转嫁经济危机,迫使资方答应罢工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勃鲁姆过份拘泥于法律程序,在大选获胜后迟迟不上任表示不满,想敦促勃鲁姆立即组阁,尽快实施人民阵线纲领中提出的改革措施。

五月浪潮规模之大,不仅使资产阶级惊恐万分,使即将执政的勃鲁姆也大为震惊,甚至连法共和总工会的领导人也深感意外。在这种局势面前,一些人过高地估计了形势,认为“一切都是可能的”。托派分子也趁机到处煽动说:法国的革命开始了。其实当时法国并未具备革命的条件。因为在这次罢工浪潮中并没有提出革命的口号,只提出一些具体要求。罢工缺乏统一组织,各工厂、各地区的罢工工人往往自行其是。工人占领工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挫败资本家策划总辞退的阴谋,同时也为了防止工贼进入工厂,只有极少数工人想占领工厂后由自己管理工厂。而且罢工没有涉及整个工人阶级,罢工的工人、职员只有200万,而当时工人、职员的总人数约有700万。当时法国社会中占据多数的农民和中产阶层没有发动起来,工人阶级若走得过远就会陷于孤立。

〔勃鲁姆的社会改革〕勃鲁姆上台后,为消除危机的后果,从1936年夏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积极调整劳资关系,为即将着手进行的其他社会改革提供较稳定的社会秩序。

勃鲁姆上台之际,正是五月浪潮迅猛发展之时。罢工虽然迫使资本家作出暂时让步,但混乱状态仍在继续,这既不利于“行使政权”,也会给法西斯分子以可趁之机,最终影响人民阵线纲领的贯彻。因此,勃鲁姆政府上台之初就百般努力,在劳资双方中间进行调解,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于6月7日夜在总理府马提尼翁宫签订了一项协议。主要内容是订立集体合同,承认工人加入工会的权利,提高工人工资。然而,只有《马提尼翁协议》并不能解决劳资关系问题。事实上罢工浪潮仍没有平息。因此,勃鲁姆政府在6月24日向议会提出集体合同法案,给《马提尼翁协议》中达成的条款提供法律保证,以求借助立法手段在经济生活中实施新的劳资关系原则。

该法案通过后,签订集体合同的数字猛增。这一法案的通过,虽然没有象茹奥所说的那样,开创了“工业关系中的新时代”,但毕竟在法律上正式承认了无产阶级可以有组织地同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开始改变过去企业主个人说了算的局面,同时强化了政府对企业事务的干预。此外它还提高了工会的地位,有利于工会的发展壮大。

第二,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待遇,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为此,勃鲁姆政府向议院提交了关于带薪休假的法案,规定工人或雇员在企业中连续任职一年后每年有权享受15天带薪休假。政府在与铁路部门协商后使带薪休假者及其家属在休假期间可以享受半票或优惠乘坐特快列车。8月酷暑,成千上万的工人平生第一次乘坐着汽车、火车,或骑着自行车涌向海滨避暑胜地休假。昔日梦寐难求的奢望而今成为现实,喜悦之情可想而知。一个老工人特意给勃鲁姆写信说:因为您,我看见了大海。同时,还通过了40小时工作周法案,使工人们实现了长期以来所要求的缩减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的目标。

第三,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勃鲁姆政府还采取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7月21日,政府向议院提交了关于大工程计划的法案。该计划的首要目标是能够吸收失业工人参加工作,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政府还拨款帮助奄奄一息的中小企业重新开工,以容纳一部分失业工人。

政府还改组了法兰西银行。法兰西银行是私营银行,从创建以来一直充当中央银行的角色。可是银行却操纵在“二百家族”手里。这些垄断巨头通过银行用各种手段影响政府的财政政策。改组后,银行组织了一个有关各方代表(包括政府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取代原有的董事会对银行进行管理。

这样,尽管银行性质上仍属私营,但国家对它的控制较之过去大为加强。

此外,勃鲁姆政府还对军火、飞机制造等重要企业实行国有化,并设立国家小麦管理局,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

〔勃鲁姆政府的失策与失败〕勃鲁姆的社会经济政策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种棘手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财政问题更为突出。

勃鲁姆几经努力,却奏效甚微。

勃鲁姆政府在法国财政状况极为困难之时,进行规模巨大的社会改革,显然是无法承受的。政府在振兴经济方面并未取得预定的成功,经济的不景气未能改变财政的窘迫,而资金匮乏又反过来影响许多改革措施的实施,如大工程计划就是如此。而“资本固积”、“资本外逃”却日益严重。本来政府可以通过限制或禁止购买外币来尝试减少资金外流,但又担忧此举危害“信任的环境”和招致英美政府的反对,迟迟不敢实行兑换控制,这是一个重大的失策。勃鲁姆政府不可能为大资产阶级创造信任环境。结果外逃的资金不但没有收回,反而越逃越多。资本外逃引起黄金储备紧张,进而削弱了人们对法郎的信任,使人们担心法郎贬值。尽管勃鲁姆政府在上台后几个月为避免贬值作了许多努力,但在9月还是被迫宣布法郎贬值。

法郎贬值与不干涉政策严重地影响了勃鲁姆政府的声望。在这种形势下,勃鲁姆不得不在1937年2月13日的广播讲话中宣布“暂停”改革。对 《马提尼翁协定》耿耿于怀的资本家此时气焰嚣张,要用“资本的罢工”来报复“占厂罢工”。财政危机的愈益严重迫使勃鲁姆试图采取强制手段。6月15日,勃鲁姆举行内阁紧急会议,决定请求议会授予发布“一切必要措施”

的法令的暂时权力,以应付财政危机。这一要求在保守势力极为强大的参议院被否决。勃鲁姆政府被迫在6月21日提出辞职。经过法郎贬值、宣布暂停、被迫辞职的“失败三部曲”,“勃鲁姆试验”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