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凯尔特人的经济

[农业]凯尔特人的经济以农耕和牧畜为基础。早在进行军事远征和迁徙期间,凯尔特人已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征服新的土地后,集体占有宜于垦殖的田地,并在各部落间进行分配。他们善役马,会使用铁犁,懂得在当时可谓较先进的耕作方法。高卢北部的凯尔特人以灰泥作肥料施于农田。有的地方使用带犁刃和犁壁(拔土刀)的轮式犁翻耕草地。这种犁需由8头牛牵引,耕地深度比当时意大利人和希腊人所用的轻犁要大,宜于开垦多石和难以耕作的土壤。依靠铁器工具和较先进的耕作技术,加以凯尔特人懂得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作物进行种植,所以在正常年景下,高卢的农业收成是相当好的。凯尔特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辅以黑麦和燕麦,还栽培甜菜、芜青、亚麻、大麻、洋葱、蒜等作物。较为充裕的粮食产量,为人口的增殖提供了客观条件,据估计,高卢的人口从公元前1000年的70万人增加到公元前400年的300万人。

畜牧业是仅次于农耕的经济部门。饲养的动物有马、羊、牛、猪等。养马和养羊尤为普遍。有的部落联盟仅饲养单一的某种牲畜,将森林和林间开阔地作为养猪的场所。有的地区流行将半驯化的猪在橡树林中放牧的饲养方法。

从公元前5世纪起,高卢大部分地区的居民过着以农耕或农牧混合经济为生的定居生活。他们用木材和粘土建屋,室内无家俱,仅在地面铺上干草或麦杆,覆以兽皮。住房旁的院子内大多挖有储藏谷物的地窖。

[手工业]根据考古材料,哈尔施塔特文化的晚期,凯尔特人的手工业已有萌芽,它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简单的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金属开采、治炼和加工是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在哈尔施塔特文化期,凯尔特人主要是利用沼铁矿和露天铁矿。进入拉登文化期后,开始寻找含铁丰富又易于挖掘的铁矿进行开采,并在矿藏附近进行冶炼,他们通常以木炭为燃料,在立式炉内冶炼铁矿石,炼出的铁块呈长方形,两端较尖,这种条形铁锭每块重约6—7公斤。有的地区人们进行贸易时,以这种铁锭作为一般等价交换物使用。高卢各地都发现拉登文化时代的矿址和冶炼加工制造铁器的手工工场遗址。当时生产的铁器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类型的武器,如短剑、匕首等;其次为各种生产工具,如犁、镰、锉、钳、凿、锯、斧、钻头、剪刀、剃刀等。

凯尔特手工工匠加工青铜、金、银等金属的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生产的带有装饰图案和雕刻花纹的手镯、别针、腰牌等驰名中欧和西欧。他们懂得镶嵌、镀金和镀银的方法。凯尔特人冶炼金属、加工、制造铁器和其它金属器的技术,在当时欧洲处于先进的水平。

除了金属冶炼和加工,凯尔特人的手工业还有皮革、陶器、玻璃、搪瓷、车辆制造等不同种类。公元前2世纪,高卢地区的陶器制造趋于完善,制陶作坊中不仅使用陶轮,还拥有结构较良好的陶窑。高卢人生产的陶器以高超的手工技巧和雅致的风格而著称。皮革除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外,广泛用于制造战士的皮上衣、佩剑的腰带、马鞍、马具、盾牌蒙皮和头盔等。

手工业的发展还反映在生产技术水平上。哈尔施塔特时代的四轮战车葬演变到拉登时代的二轮战车葬,不仅是葬俗的变化,而且反映了手工业制作技术的进步。二轮战车的车轮带有铁轮缘。在欧洲,凯尔特人最先懂得利用铁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把烧红的铁箍套在带辐条的木轮上,使箍冷却时紧紧固住木轮的技术。二轮战车是木匠、铁匠、制车匠熟练配合制造的产物,质量在欧洲堪称上乘。

手工业的发展还表现为某些产品不再是零星、断续的生产,而是成批地生产。由于铁器普遍使用后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从而对铁制工具、武器以及其它铁制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那些氏族贵族攫取越来越多的财富后为了享受的需要,不仅从地中海地区意大利、希腊等地输入青铜器皿、饰物等,也要求本地区生产更多的奢侈品。项圈是凯尔特人喜爱的饰物。在拉登早期大多为氏族贵族和贵妇人佩戴,到中期便广泛流行。已有专事项圈生产的工场,产品远销至中欧各地。

[商业]从哈尔施塔特文化晚期起,凯尔特人开始从事以交换为目的的手工业生产。凯尔特人各部族之间,凯尔特人与地中海沿岸及欧洲其它地区的贸易往来也随之发展起来。公元前7世纪末,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出现一些希腊移民地。马西利亚(今马赛)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最初,希腊商人和手工业者通过居住在法国南部的利古尔人与内地的凯尔特人建立了交换关系,进而与中欧的凯尔特人从事贸易往来。从地中海沿岸运往内地的主要有珊瑚、象牙、玻璃、酒、青铜器皿等物品,从高卢向外输出的商品是金、银、锡等金属原料及牲畜、皮革制品等。凯尔特人早期与外部的商品交换主要是为了满足氏族贵族奢华生活的需要。

从拉登文化中期起,高卢不同地区间的交换变得活跃,交换的物品日益增多。凯尔特人与其他地区间的商品交换和贸易已具有经常的性质。他们在高卢建立了一个道路网,不少水陆路的交叉口有易马换货的设置。索恩河上的沙龙、马孔,卢瓦尔河上的奥尔良、罗昂,塞纳河上的巴黎、梅龙等都是水陆贸易的商品转口点。沙龙是当时南北高卢商业线路上的重要关卡。凯尔特语中的马古斯(magus)为商场、市场的意思。名字以马古斯结尾的地点大多坐落于渡口或桥边,是当时的贸易集散地。长距离的物品交换也随着商路和贸易集散地的建立而出现。

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和贸易活动的加强,从公元前2世纪起,凯尔特人开始铸造钱币,最初在高卢西部地区出现仿造马其顿腓力二世金币式样的钱币。后来,北部、南部和中部各部落群团都相继铸造钱币。钱币的式样和图案或模仿希腊,或铸造各种人物和几何图形。如布列塔尼流行的钱币,正面为戴月桂冠的头像,反面是拿着矛和盾的战士形象。

货币是手工业和农业分禽,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凯尔特人的货币活动尚处于原始阶段。这是因为,首先,大多数货币没有度量单位,重量也不相同。几乎在所有凯尔特人的寨堡中都发现用来称钱币的磅称,他们按重量使用钱币。由于不存在货币单位,很大程度上限止了货币职能的发挥。其次,当时高卢地区还未出现国家,没有形成政治上的统一体,钱币的铸造和流通具有分散、局部的性质。许多部落群团拥有自己的铸币工场,每一种货币的使用范围大约在直径80—160公里的区域内。再次,各种物品在部落群团间的交换中仍作为等价交换物在广泛使用。

[城市的萌芽——寨堡]公元前7世纪末、6世纪初,高卢东部地区陆续出现许多较大的设防居住地——寨堡。最初,寨堡仅是部落的聚居地,在与其他部落发生战争时作为避难所。古罗马人把凯尔特人的设防寨堡叫作“奥必达”(oppida)。考古学家使用了这个术语,以与欧洲青铜时代较为简单的山堡相区别。

公元前5世纪后,寨堡的数量逐渐增多,在凯尔特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寨堡大多建造于人们不易到达的高地上或河流的拐弯处,占地辽阔,四周有城墙或深沟围住。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多数寨堡能贮藏较多的粮食,围栏大批牲畜,生产的武器、工具和饰物往往供应周围地区的需要。它们从最初单纯防御性质的避难地点,发展为带有手工业生产性质的部落聚居中心,其中有些成为部落联盟和部族的行政中心,或成为一个地区内的宗教和商业中心。

高卢中部艾杜依人的聚居中心毕布拉克德(今伯夫雷山)是高卢最大的寨堡之一。筑于4座山上,面积135公顷,周围城墙长7公里,内部包括居住区和手工工场区,有炼铁、炼铜、制搪瓷、制陶等工场。

寨堡在当地的经济活动中起着中心作用,在军事活动频繁的时代,起到保持经济活动继续发展的作用。虽然寨堡还不是真正的城市,但象毕布拉克德这样的寨堡经过多次规划后翻造重建,还设有下水道,可以说已经是城市的雏形。凯尔特人选择的寨堡地点往往具有经济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后来罗马人在原有寨堡基础上建立的许多新城镇,不少发展为今天的都市,如巴黎、里昂、斯特拉斯堡、贝藏松等著名城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凯尔特人是创立今天法国城市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