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疾病

中耳炎

中耳炎的最早征兆可能就像感冒,打喷嚏或流鼻涕。几天后,症状可包括一耳或两耳锐利的、针刺性疼痛,耳内有压力感,发热和某些暂时性听力丧失。若鼓膜破裂,疼痛可停止并可能有某些液体从耳内流出。虽然耳痛与发热是耳部感染的典型症状,但有时症状却令人难以捉摸。儿童有中耳感染时可不怎么痛,而仅仅变得烦躁不想吃东西。慢性感染或中耳内经常有液体可降低听力。听力丧失能干扰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耳道感染

耳道感染,又称外耳炎或“游泳者的耳朵”,在一耳或两耳引起瘙痒或疼痛。有时液体可从耳中流出或耳道肿胀。夏季是发生外耳炎的主要季节。在游泳、淋浴或洗澡后,水很容易停留在耳道内。一旦感染开始,耳道就会有液体流出或被脓与耳垢的混合物所阻塞。耳道变红、肿与痛,甚至可肿至闭合的程度。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在游泳或洗澡后,于每只耳内滴入3~5滴25%白醋与酒精,以帮助水分更快地蒸发并酸化耳道,防止细菌生长。绝对不要用棉签去清除耳的内部。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儿童听力损失、波动或易变的最大原因,它的俗名 “胶耳”就形象地表明了伴有流液的慢性中耳炎。由于中耳发炎或咽鼓管下端淋巴结肿大,中耳内膜分泌的一种黏稠的液体不能从咽鼓管排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男童和腭裂的儿童更为常见。6岁以下的儿童中,有1/3会在某个年龄患病,但多数无需治疗,而只需监护便可。

治疗方法

如果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听力无法得到改善,可以在耳内植入小管。小管是一个微小的塑胶管,通过鼓膜置入。小管使得空气可以进入中耳,而中耳的液体也可以从咽鼓管排出。除非有进一步的感染,液体不应通过小管排入外耳道。小管通常会在当初放置的部位保持大约9个月的时间,然后会自然被挤出,某一天早晨出现在耳道中或枕头上。鼓膜也会自然愈合,但可能会留下一些瘢痕。有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会复发,而需要再次植入小管。

灵感家首页灵感家经典

青少年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