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商业)——不论出自何处但闻掷地有声

要在不破坏现有水准的前提下,关注那些持续发展的、容易扩大规模的产品或趋势。

不能靠一时的灵感或才华,而是需要一年又一年的实践和努力。凡事了不起的事情都需要大量的努力。

专注于与所爱的人建立良好关系,没有人能够一臂擎天。伟大的友谊令生活富有乐趣和意义。

决定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功的,是自己发现需求、主动创造分享平台的能力。

准备失败,勇于创新,专注如一。具体讲,要认识到99%创业会以失败告终的残酷现实;创业时要选择尚未被发现或者不被重视的领域,以在资源上取得相对的优势;一旦选定方向,要专注去把它做到极致。

专注在非常有限的事情上,简化要做的事情,做有限的事,同时紧盯成本的控制。

一个要有努力,主要的要经得起折腾。你要有兴趣,我反复地说,你干的这个活儿,愿意倒贴,不拿钱,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干这个活儿。第二你要看准了,这件事儿是不是你适合做的。我反复认为,创业这个事儿,一定要实现花90%的时间,想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我为什么和其他的13亿人口相比,我为什么能做,任何13亿人不能做?这个事儿想清楚了非常重要。就是你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哪些是你的短板,哪些是你的长板。大家都记住了自己的长板,忽视了自己的短板。做一件大事总得花三五年时间,人生中没有多少三五年。

开始创业之前,要权衡权衡你的创业机会成本。

只有创新才能创始

先学会赚钱,再研究发展

不仅要想清楚怎么赚钱还要想清楚怎么赚大钱

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就是“专注”、“极致”、“快”和“口碑”! 1.专注:解决用户一个迫切的需求,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解决明确问题的产品,容易给用户说清楚,推广也会相对简单。 2.极致:要在这个功能点上做到所有同类产品的极致,做到最好才能赢。 (1)极致是互联网产品的核心,只要极致才能超出用户的口碑,形成口口相传的效应,给后期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便利。(2)专注才能做到极致,做到极致才能击败竞争对手。(3)一个明确而且用户迫切需要的产品,很容易找到明确的用户群。这样,产品研发出来后,不容易走偏。(4)选择的用户需求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点决定这个产品的未来市场前景。

如果你认为毅力是每分每秒的“艰苦忍耐”式的奋斗,这是很不足的心理状态,毅力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生活。

我会不停研究每个项目要面对可能发生的坏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所以往往花90%(时间)考虑失败。

对于我来说,一场最漂亮的仗,其实是一场事前清楚计算得失的仗。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好谋而成”是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的进行。“不疾而速”,你靠着老早有这个很多资料,很多困难你老早已经知道,就是你没做这个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办?由于已有充足的准备,故能胸有成竹,当机会来临时自能迅速把握,一击即中。如果你没有主意,怎么样“不疾而速”?“无为而治”则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统来管理。我们现在大概有25万个员工,分布在55个国家,而我们员工大部分在西方国家,如果你没有良好制度,你没有足够时间去管理。兼具以上四种因素(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成功的蓝图自然展现。

一切幸运皆是智慧的产品.
以更快的步伐赶上去.
保持经营个性,走自己的路.
巧妙地掌握人弃我取之道.

智慧是经商的底牌.
善谋事必有胜局.
摊开自己的经营作战图.
多谋善断是致胜的筹码.
拿出出奇制胜的绝活.

戴着放大镜找天机.

最厉害之招:“空手套白狼”
守住三大:大手笔、大投资、大收益。
制定“鸡蛋分篮”的方略。
施展“空手掘金”之道。

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当时理智克制一些。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巧布局之道:灵活运作开局面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创业和守业不是前后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创业是永恒的,守业是相对的;守业是创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切守业都是创业的子集。

创业比守业离创造更近,守业比创业离激情更远。

不管螺丝是怎么设计的,正向拧不开的时候,反向必定拧的开。经营中的98%是有关人性,只要换位思考,将对方关心的利益想清楚了,凡事就迎刃而解。

在经营理念上我们有四句话,经营的百分之九十八是人心;品牌的百分之九十八是文化;矛盾的百分之九十八来自误会;资源的百分之九十八是靠整合。

营销的98%是在家里完成的。

品牌=品质+品位+品行。

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

干部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怕什么。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

渐进就是守旧。所以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必须一步到位。

“立刻办”是奔着有预算的目标立刻办;“想想看”是没有预算的闭门造车。

开发的是市场而不是产品。

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

创新的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的破坏,破坏所有阻碍创造有价值定单的枷锁;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的模仿和借鉴,即借力。

观念创新就是目标创新,目标创新就是提出别人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并用创新的办法实现它。

正直,勤奋,活力。而且,如果他们不拥有第一品质,其余两个将毁灭你。对此你要深思,这一点千真万确。

头脑中的东西在未整理分类之前全叫“垃圾”!

所有的男人的不幸出自同一个原因,即他们都不能安份地呆在一个房间里。

当我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洞穴之中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停止挖掘。

有两种信息:你可以知道的信息和重要的信息。而你可以知道且又重要的信息在整个已知的信息中只占极小的百分比!

如果你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要知道你打扑克牌时,总有一个人会倒霉,如果你看看四周看不出谁要倒霉了,那就是你自己了。

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

我的成功并非源与高的智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把智商和才能比作发动机的动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工作的效率则取决与理性。

长年进行成功的投资并不需要极高的智商、罕见的商业洞见,或内部消息。真正必要的是做决策所需的合理的知识框架,以及避免情绪化侵蚀智识的能力。

投资股票致富的秘诀只有一条,买了股票以后锁在箱子里等待,耐心地等待。

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除非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增加股份。

我认为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两门教授得当的课堂:如何评估一家公司,以及如何考虑市场价格。

必须要忍受偏离你的指导方针的诱惑: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投资者应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股票市场的短期前景。价格最终将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在投资过程中如同棒球运动中那样,要想让记分牌不断翻滚,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记分牌。

价格是你所付出去的,价值是你所得到的,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相信自己具有超常的天分并且身怀绝技,他们往往会在他们自己所选择的更为困难的航程中搁浅。

首要的原则是你不能欺骗你自己,并且设想你自己是一个最容易被人欺骗的人。

时间是不良资产的敌人,是优良资产的朋友。

一个管理者必须做的是处理好最基本的事,不要分心。拉尔夫确定了正确的目标,而且从未忘记他要去做的事。

沃伦.巴菲特就是他自己的董事会,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局外人的超然见解,并对管理者们施加这种影响。

在“毁灭范围”内,管理行为与沃伦.巴菲特的行为相反:
1.因为公司必须向目前存在的投资机会分派资本,相对于等待最佳投资机会来说,资本回报自然会受到损害。
2.因为公司试图塑造自己去迎合期望,而不是适合它们所处的环境,进化的坚定性被消磨了,从而使公司的生存面临风险。
3.幕后策划运营结果的企图经常会超越投资者可接受的、受投资者委托的范围。

近年来,诚信受到了侵蚀。许多大公司仍然规规矩矩地做事,但也有相当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优秀管理者们(除了这个惟一的缺点)——你可能乐于与这些首席执行官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或是作为你的遗嘱的受托人——他们采取了这样一种观点,即通过操纵盈利来取悦投资人是可行的,他们相信投资人想要的就是盈利。事实上,许多首席执行官认为这种操作不仅是可行的,简直就是他们的职责。

确实应该这样,这没有什么可惊讶的。巴菲特说:“如果你把股市上的结果作为对你的考验,我想大家原本就知道他们手里的股票就像是彩票。”但他坚持认为:“一个产生不切实际的回报的系统不仅对所有者来说是一种浪费,而且实际上可能阻止我们期待在管理者身上看到的专注行为。”
购股选择权将奖励错误行为。它们让管理者们产生为公司的所有者赚取一般情况下无法获取的回报的期望,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补偿系统,让管理者在分派资本时看不到概率的产值,转而关注于可能的产值。巴菲特说:“人们宁愿选择一张下周(假定)可能中奖的彩票,也不愿意一个慢慢致富的机会。”

就自己而言,巴菲特承认:
我会很高兴接受一张彩票作为礼物——但我决不会去买一张彩票……事实上,你所希望享有选择权的生意项目常常也正是你想抛掉所有权的项目。

事实上,研究发现,那些深受购股选择权影响的管理机构比那些不受影响的机构在它们的资本分派上面临更大的风险。

巴菲特总结道:“从长远看,强调会计表现胜于经济实质的管理通常的结果是两者都不能实现。”巴菲特与他的股东间保持的诚实和正直的关系构成了他认为更可取的选择。他说:“坦白有益于我们这些管理者。在公众场合误导他人的首席执行官最终也许会在私下里误导自己。”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然而,当投资人没有给他们的“能力范围”设定边界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根据价格发出的信号作出判断,并随着传染性的情感因素作出决策。

一位石油勘探家死后进了天国,他遇到了圣彼得。圣彼得告诉他一个坏消息:“你有资格住在天国,但是你看,供石油业人士居住的大院实在是太拥挤了,你根本挤不进去了。”勘探家想了一会,问圣彼得,可不可以让他对大院里的居民只说一句话。这在圣彼得看来并无大碍,于是勘探家把双手放在嘴边大声喊道:“地狱里发现了石油!”大院的大门立刻打开了,所有的石油业人士鱼贯而出奔向地狱。圣彼得十分感叹,就请勘探家住进大院……但是勘探家犹豫起来。


他说:“不,我想我还是和其他人一起走吧。那个谣言中可能多少有些可信的成分。”
这个小故事是虚构的,但与此相似的滑稽剧却在现实中上演着。
巴菲特说:“出于某种原因,人们更愿意从价格变动中获得信号,而不是从价值上。”心理学家对此完全赞同,他们发现存在一些因素迫使一个人在其他人持有异议时改变自己的观点。就像巴菲特在这个笑话中暗示的,这些因素也存在于股市中:
1.正像天国门口的那两个人,消息灵通的外来者出现了。也就是,其他投资人的行为反映在他们投资的股票的价格行为当中,而观察者注意到了其中包含的信息。此外,有效市场假说指出,每一次股价变动都有一个根本原因。它不但包含着来自学术理论中的权威,也包含着经验主义中的权威——市场几乎无法拒绝——而且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持有一种让我们服从权威的常识性心理。
2.个人声誉悬于一线。只一瞬间,不佳的表现就会出现,就会变得非常显眼,可以被轻易衡量出来。基金管理人可以很快地设想到自己因为失误而丢了饭碗,所以他会倾向于作出事后最容易为自己辩护的那些决策。而人云亦云的错误一向就是这样的选择。
3.最重要的是,我们经常需要在面对真正的不确定性时作出判断。当投资人根据虚幻的因素作出判断时,这大大增强了他们哗众取宠的习惯。实际上,不明朗因素越大,社会影响支配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

而这一切都处于可能性,而不是概率原则。

巴菲特说:“许多资深资本管理人现在关注的是其他资本管理人未来会怎么做,而不是关注什么行业未来会有发展。”

我们也抱有不切实际的梦想,心理学家们也发现这些梦想可以说服人们服从于主观可能性而不是客观概率性。

不管获胜的机会是多么渺茫,一项巨额奖金和一份低廉的入场费总能增强人们的赌博习性。

投资者“常常以为那些稀奇古怪的企业有望发生狂热的变化,从而赋予他们最高的投资回报率。这种期望让投资者们幻想未来的利润,而不是去面对目前的企业现实。”

然而,作为虚幻能力的另一个偏见,他们过度的乐观让他们觉得他们与其他人不一样,可以克服面临的各种可能性。

对于依据其未来可能产生的利润而具有巨大价值的那些公司,人们不愿丧失一丝赚大钱的机会。因此,已经头晕眼花了的参与者仍想等到盛会结束前的最后一刻再离开。

对于社会影响对人们行为的作用,巴菲特给投资者们的建议也是他自己的做人原则,即“市场先生是为你服务的,而不是指导你的……而且如果你受了它的影响,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当投资者丧失了对基本因素的关注,把他们的决策建立在价格信号和极具传播性的情感上时,这些首席执行官将招来麻烦,因为他们不切实际的期望会动摇战略全局。

灾难性影响:毁灭范围

这些年来,查利和我见到许多首席执行官采用非经济学的操作伎俩,以便他们能实现他们此前宣布的盈利目标。——沃伦.巴菲特

对于高估了价格的股票来说,通过管理达到预期目标的游戏在短期内一般说来可以进行得非常成功。这种虚幻能力不仅鼓舞了首席执行官也鼓舞了股东们,他们会产生更长期的野心并且相互支持。这么做能带来利益。那些运营结果始终能实现投资者期望的公司比那些做不到这一点的公司拥有更高的估价;因此游戏的双方都收到正反馈。结果是,经营的目标是实现期望值便成了首席执行官们的流行病。太多的公司的盈利曲线都呈现出线性增长,这绝非巧合所能解释的。

然而,当股价预感到公司的年终业绩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违背了不可逆转的真实情况时将发生回落,而出于迎合这种预期而制订的资本分派政策也将停止受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的支配。在非线性世界中的线性盈利曲线以一种忽视均值回归的速度保持增长,它在价值等式中创造出奇迹。它们提高了对于产出的预测值和明显的确定性,但是这种幻觉只能当资本分派也作出相应设计保持线性时才能得以维持,相反,长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恰好与此相矛盾。违反客观规律进行资本管理的时间越长,内在价值受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巴菲特说:“好高骛远的预言产生的问题是它们不仅散播不负责任的乐观主义,更糟糕的是它们将侵蚀首席执行官的行为。”

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味,而是品味决定何种生活。

我们拥有阿吉特这样一位保险签单人,他具有正确评估风险的聪明才智;忘却他无法评估的风险的现实主义精神;当保费合适时,签署巨额保险的勇气;以及当保费不合适时,拒绝最细微的风险的原则。我们甚至很难找到具备以上才干中任何一点的人,因此一个具备以上所有才干的人是卓越不凡的。

巴菲特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的特大灾难业务的贡献在于,首先,他认识到贾因具有这种能力范围,它对此表现出大胆的放心;其次,它给予贾因所需要的自由;第三,他始终扶助贾因,保证他不会陷入前进道路上为必须作出主观判断的人设下的陷阱,一个人无论多么能干也难免失足其中。

虽然巴菲特采用分散权力的管理风格,但他会例外地介入贾因的特大灾难业务的管理,他们两人几乎每天都要通电话。
巴菲特这么做是要为贾因提供局外人的观点以改善他的认知。

贾因说,巴菲特“介入了我所做的每一项业务,遇到风险很高的业务时,他给我泼冷水,以免我太过靠近危险的边缘。”当间接谈及了解不可知事物的过程时,他接着说:“时不时你会陷入其中,然后为自己的行为找个理由。这是一种非常主观的自我平衡,结果是你也许已经身处危险之中但自己还未觉察。”

受蒙蔽的资本管理

可是,投资者们被飞涨的股价迷惑了,忽视了一切其他因素,疯狂投向这些企业。这就像是某种病毒,在投资专业人士中疯狂地蔓延……在如此产生的幻觉中,某些板块的股价与支撑这些产业的其他产业的股价脱节例外。——沃伦.巴菲特

学术界对投资行业所作的开创性的和持久性的贡献在于,其构建了让投资人如何在“能力范围”之外生存的理论。就拿沃伦.巴菲特花费大量时间和努力试图降低的股市风险来说,他告诉投资人要用多种经营分散风险。正如巴菲特所证实的,当无法避免主观性时,这是一条可靠的建议。他的建议是:
如果单笔交易存在巨大的风险,那么把这笔购买变成多个相互独立的交易之一就可以降低总的风险。这样,你也许可以有意识地购买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单一一个这样的项目的确很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条件是你相信根据概率评估的回报大大超过根据概率评估的损失,同时,你可以参与多个相似的,但互不关联的交易机会……显得自相矛盾的是,当“愚蠢”的投资认识到它的极限时,它就变得不再愚蠢了。

然而,在实际应用这条建议时,有一个实践中的漏洞,就是多种经营常常忽视分析次要项目上存在的风险。沃伦.巴菲特的筛选机制从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他通过价格/价值等式来消除风险。然后他选择合格的几个项目,当对风险的量化必然带有主观性时,他将采取多种经营,但事前他会与贾因认真分析,制订一个议事日程来。

他们的大脑选择机制毫无防范地直达有限理智的范围内,而这正是巴菲特要努力避开的。

一个投资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把对生意的正确判断和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情感因素隔离开的能力这两者结合了起来,而这种弥漫在市场中的情感具有超强的传染性。

许多公司把它们净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向经济前景暗淡或“甚至是产生灾难性后果”的地方。

出了错的经纪人一次又一次地报告说他们已经从前一次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可是接下来他们通常还会寻找未来的教训。(失败似乎总是找到他们的头上。)

先入为主的偏见可以把行为上的改变转化为态度上的改变。

如果我们不能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找到答案,我们就不应该扩张我们的范围,我们应该等待。

对于这些在快速变化的产业中运营的公司来说,预期它们的远期经济状况根本就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极限。

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以像大笔的飞来横财一样可以令理性麻痹了。

固执己见——一个人希望的事也是一个人相信的事。

练习不会造就完美,练习造就永久。

只尝试花合理的价钱购买优质企业,而不是花昂贵的价钱购买那些还凑合的企业。

人类需要虚幻的能力,因为我们依靠着随之而来的虚幻的控制力而生存。我们的大脑一直是为了制造获胜的论点,从而证明我们的思想所引出的行为是正确的。我们感到无论如何要说服世界相信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合乎逻辑的、理性的和善解人意的。我们同样也需要说服自己相信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答案,有时候任何答案都可以。

作为逻辑思维的动物,最方便的一点在于,我们可以为我们想要做的任何事找到或编造出一个理由。

做为资本管理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多少,而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

只有不再生活在否认自己的无能当中,才能冲破获胜论点的圈子,才能冲破对坚定不移的信仰的教条化的阐述。

巴菲特的“能力范围”的价值在于它为他的认知和决策带来的客观性。并非所有管理者都能做到如此客观。他们缺乏巴菲特的远见卓识。同样,他们也缺乏巴菲特的始终如一。无论他们的“能力范围”如何,他们多少会在作出一些判断时受到主观的影响。关键在于从业者应该认识到,“虚幻能力范围”是人类演化用来应付不确定性的产物,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主观变得尤其必要。

明智的主观性——正像工人应该知道他的工具的局限性一样,人们在使用认知功能时也必须知道它的局限性。

期望不能建立在任何一点超越主观判断的基础上。

得到预先警告的主观性才是明智的主观性。

当来自决策的反馈比较缓慢时,过度自信是常见的事。

事后聪明和傲慢自大
在生意场上,不幸的是,后视镜总是比挡风玻璃更清晰:几年前,与传媒业有关的放贷人、所有者或金融分析家没有人看到这个行业即将遭遇的经济衰退。(但只要给我几年时间,我可能会让自己相信我曾看到了潜伏的危机。

先入为主的偏见
查尔斯.达尔文过去常说,当他碰到与自己持有的结论相左的事物时,他必须在30分钟内将这一新发现记录下来,否则他的大脑将设法抛弃这一不和谐的信息,就像人体会排斥移植的部分一样。

心理学的自动倾向,通常称为先入为主的偏见。

大约99%的美国经纪机构认为,如果他们做一件事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他们做其他事时也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他们就像下雨时池塘里的鸭子——他们在这片世界里随水的上涨而上升。因此他们开始以为自己是使得自己上升的原因。于是他们来到一个并没有下雨的地方,他们只是坐在地上,但什么也没有发生。于是他们通常的做法是解雇公司领导层的副手,或者聘请一个顾问。他们很少能看到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离开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巴菲特由于股市的均值回归而拥有并操纵特许权;他之所以与适合自己的那类性格的人交往是因为人的本性难移;他之所以只对利润丰厚的生意动心是因为总体说来市场自身的运转是有效率的;他只购买优质的企业,原因在于“当一家精明的经纪公司购买了一家经营不善的企业后,惟一不变的是那家企业的名声”,而且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收购限制,一旦他的行为稍有偏差,他将面临极高的基值失败概率。

基值概率
巴菲特作为旁观者的视角——他对眼前工作采取的超然的和全局性的眼光——使他成为一名资本经纪人,并且成为一名领袖人物。

帕斯卡尔从本质上指出:“在同一时间里。人类的思想既是宇宙的荣耀也是宇宙的耻辱……”他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然而,它也具有这些通常的错误功能,经常使它得出错误的结论。——查利.芒格

如果说我们拥有一种力量,那么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才能良好运作时,我们才拥有它;同时,只有当我们能认识到,我们正在接近自己的能力边缘时,我们才拥有它。——沃伦.巴菲特

从单个的角度看,每家公司的资本投资决策都显得理性和有效;但从综合的角度看,这些决策相互抵消以致变得失去理性(这就像是人们在观看游行时,每个人都以为踮起脚来能看得更清楚一样)。一轮投资过后,市场竞争中所有投资人都有了更多的钱,而事实上的回报依然微乎其微。

人们都会本能地采用局内人的观点,独立地考虑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放在全局中考虑。巴菲特认识到了这一点,因为他确认了资本管理中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存在于他必须做出预测时所处的环境的性质之中;第二个则位于他用于作出预测的大脑之中。当大脑具有消除复杂系统所固有的不确定性的引人注目能力时,这两个问题就有可能相遇。

一方面,大脑有能力消除不确定性:因为尽管复杂系统从根本上具有不可预见性,但它们也明显具有可理解性。另一方面,大脑需要消除不确定性;人类感觉被迫处于控制地位,如果不能消除不确定性,人类将驶入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此外,因为大脑的处理能力有限,它也要消除不确定的因素。

我们之所以进化出了情感是因为我们的理性是有范围局限性的。在众多期待我们关注的信息当中,情感告诉我们应该去关注哪些信息。

这在进化上是合理的,但进化选择的决定因素是生存。

试探行为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们不愿一步一个脚印规规矩矩地分析各种问题,因为那样需要耗费大量的大脑处理能力,于是我们学会了逃避并选择捷径。这种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下得到尝试和测试,它们使我们产生认知上的偏见,从而影响到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

大脑的基本神经网络来自于广泛的基因和文化进化。它采用一种粗略的、捷径模式的近似估计。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妙。——查利.芒格

心理学的基本部分——我称其为误判心理学——是需要我们了解的极其重要的一环。这其中包括大约20个小的定理,而且它们相互作用,因而变得相对复杂起来。但是它的核心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即便是绝顶聪明的人如果没有注意到它,也会犯下荒诞不经的错误。——查利.芒格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烟酒生意上的失败比烟酒生意上的成功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我的合伙人查利.芒格说过,他惟一想知道的是他将死在何地——这样他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了。——沃伦.巴菲特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一个不断面对重大改变的企业可能将面对许多犯下重大错误的机会。

就决定这样一家公司未来财富的系列混合事件中的每一个联系来看,都存在着一种失败的概率。这样的联系越多,最终出现令人沮丧的情况的概率就越高。

内在价值必定是一种估价。

如果你不能肯定你了解你的企业,并且做出比市场先生更好的估价的话,你就不属于这种游戏中人。——巴菲特

学会如何思考价值等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和其他更多的问题:
如果你学会了如何聪明地考虑怎样在企业中进行成功投资的话,你就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经理;尤其是比那些没有很好了解成功进行投资需要做些什么,但是希望当一名优秀的经理的人优秀得多。

确定可完成的目标

有效增长率

接受变化

巴菲特收获颇丰,其办法是等到机会突然出现在他的击球区。

你只能够在机会出现的时候采取行动。在我的一生当中,有几个时期,我的许多想法出现了,而且我经历过长期的思维枯竭。如果我下一周得到一种想法的话,我就会采取一些行动。如果我没有产生某种想法的话,我就不会做任何事情。

这意味着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之中。巴菲特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如果你要击中稀少而且快速行进的大象,你就应当一直携带一支子弹上膛的枪。”换句话说,资本必须节俭地使用,而且,如果需要的话,资本应当以机会主义的方式进行筹集。

股东变伙伴

伯克希尔公司在册的股东们长期保留这种股票,使得巴菲特足以有时间为这些股东获利创造条件。

获得信任

不管天才多高,付出的努力多大,某些事情确实需要时间。——巴菲特

转换,永远转换。——数学家卡尔.亚克比

他如果不是坚持重要的和可知的事情,他就不会怀疑什么是可知的事情。他如果没有以探求真理的方式来确立他所知道的事情,他就可能不得不说服他自己他“知道”些什么。他如果不是以转化他的论点的方式来保证他知道的事物正确性,他可能不得不自己确信他自己声称知道的事情。他如果不是以谋求反馈的方式来检查他的模式的真实性,他大概不得不生活在否定后果的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