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今何在

鼎原来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煮食用的一种陶器。到了青铜时代,人们用青铜制造巨大的鼎,专门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传说夏朝初年,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的儿子启即位后,命令九州人民贡献青铜,铸造了9个巨鼎。鼎上刻着各州的山川名胜和神灵鬼怪,一鼎代表一州,九鼎也就代表着整个天下。从此,鼎就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被视为“国之重器”。然而这一镇国之宝在周朝灭亡后就下落不明。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两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一是“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即周朝灭亡后鼎就不见了;二是说秦曾于公元前255年劫掠九鼎入秦,因此九鼎应遗失在秦亡之后。班固的《汉书》收录了这种两种说法,并补充说九鼎于周显王四十二年沉入泗水,秦始皇出巡时还曾派人打捞过。然而为何国宝会从洛阳千里迢迢到了泗水边上的彭城,又因何故沉没,不能不令人生疑。西汉时也曾有人上书汉文帝,说宝鼎在泗水之下。如果宝鼎失于秦末,倒有可能是被项羽劫回老家彭城。但假如九鼎在东周时就已失去,那么隐匿于关中的可能性比较大。看来很长时间我们还只能在想像中猜测宝鼎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