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

肖邦(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双鱼座)。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他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之一。他的钢琴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出神入化,被誉为“钢琴诗人”。

人物档案

姓名:弗雷德里克·弗郎西斯克·肖邦

生卒年: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

出生地:华沙

国籍:波兰

身份:音乐家

生平纪事

1810年,肖邦生于波兰华沙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全家都酷爱艺术,当肖邦还在襁褓中时他便对母亲和姐姐的钢琴声有奇特的反应。6岁时,肖邦便能根据所听到的乐曲编出新曲调。7岁时,他写了一首《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并印刷出版。不久后他的一首进行曲得到康斯坦丁大公的赏识,被改编为军队乐曲在阅兵式上演奏。8岁时,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肖邦便以“音乐神童”的身份,经常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一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1825年,前来华沙参加波兰议会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会,还赐给了肖邦一枚钻石戒指。

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波兰作曲家埃斯纳任院长的华沙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在这里他跟随埃斯纳学习音乐理论。肖邦在音乐学院接受了正规音乐教育,在就读期间,他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玛祖卡回旋曲》的钢琴曲创作。尽管华沙的音乐充满活力,但肖邦还是迫切需要更广阔的音乐天地。经埃斯纳介绍,肖邦于1829年8月在维也纳举行了两场音乐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9月他回到华沙。后来,肖邦意识到自己花费的钱已经超出父母的承受能力,于是他决定去巴黎寻求更理想的环境。

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此后,肖邦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尔去外地旅行。当肖邦在巴黎听到华沙再次被俄军攻陷的消息后,他写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激励波兰革命精神的乐曲,鼓舞了波兰人民斗争的信心。俄国人因此禁止演奏他的作品,并惩罚那些听他音乐的人,使他们不能过多地表示对肖邦的敬意。这种行为从反面证明了音乐比其他任何艺术更能激发人民的精神。

1836年底,肖邦认识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约一年后,他们就同居了,一直到1847年才决裂分手。肖邦后半生在巴黎度过的那段岁月充满了难以排遣的孤寂感。从30年代中期开始,肖邦经常患病,身体日渐衰弱。

1849年春,肖邦病情恶化,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与他朝夕相处的全是他最想见的人。临终时他非常平静,一位波兰牧师为他做了最后的祈祷。他只要求销毁其未完成的手稿和在他的葬礼上演唱莫扎特的《安魂曲》。葬礼在10月30日举行。肖邦死后一周年,当其墓地纪念碑揭幕时,人们在他的坟上洒了波兰的泥土。

艺术成就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90%又是钢琴独奏曲。肖邦作曲时,基本离不开钢琴键盘。他擅长在钢琴上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般的流畅,但当他落笔追思即兴乐时,却异常费力,稿纸上往往留下很多涂改痕迹。许多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版本。可见肖邦对于作曲是十分情绪化的。

肖邦的创作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在华沙的初期创作阶段,在巴黎的创作成熟期。肖邦在华沙生活的那一阶段,创作情绪的基调是乐观的,但思想深度却是有限的。在这一时期内,肖邦写下了两首钢琴协奏曲、一些练习曲以及一些玛祖卡舞曲等优秀的作品。在肖邦的早期创作中极其可贵的一点是:作品很早就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肖邦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如 《D小调波兰舞曲》和《A小调玛祖卡舞曲》等。肖邦所写的第一首作品是波兰舞曲(1817年),写的最后一首作品也是具有波兰民间色彩的玛祖卡舞曲(1849年)。他很少直接采用民歌旋律作曲,而是按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性格、音调,自己去进行创造。他的音乐既具有强烈的波兰风格,也富有个人独创的特色。

1830年至1831年的华沙起义决定了肖邦一生中的重大转变,促使肖邦的思想走向成熟,成为肖邦创作前期与后期的分水岭。他的作品从具有抒情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式的特点。在华沙起义直接影响下诞生的《C小调练习曲》、《A小调前奏曲》及《D小调前奏曲》标志着这一骤变的发生。在巴黎陆续写成的 《第一谐谑曲》、 《第一叙事曲》等宏伟的史诗性乐曲,也充分显示出整个风格的变化。

肖邦在巴黎的创作很快进入了成熟期。他的钢琴演奏以细腻、含蓄著称,作品展现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天地变得广阔、宏大。正是时代的激流、民族的悲剧和生活的冲突,使肖邦的作品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气势。但这宏大并不妨碍肖邦音乐的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品中这些是对立而统一的。例如《升C小调夜曲》强烈的中段和宁静的首尾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叙事曲》中反复交替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音乐形象。

肖邦最后几年的创作中,虽然也还有个别作品具有昂扬的情绪,如《幻想波兰舞曲》,但更多的作品却含有一种仿佛与世无争的情绪,这在他以往的创作中是少有的,不能不说这是生活意志衰退、悲观情绪有所滋长的结果。从数量上说,肖邦在最后几年写的作品很少,这和肖邦当时的体力衰弱、心情忧郁有关。

影响评述

肖邦很清楚自己的所长和所短,所以始终固守于钢琴创作。创作范围的局限丝毫不影响肖邦成为伟大的作曲家。他那充满独创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合声色彩丰富而极有表现力,节奏生动。他在钢琴音乐的领域内,不仅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欧洲18、19世纪古典音乐的传统,大大地丰富了欧洲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天地,并对19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此后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包括19、20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