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驰名世界的法国大诗人、大文豪。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人物档案

姓名:维克多·雨果

生卒年:1802年~1885年

出生地:贝桑松市

国籍:法国

身份:作家、诗人

时代背景

17世纪以来,法国一直是西欧最强大的封建君主制国家,国内陆续发生了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 1830年的七月革命和1848年的二月革命、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等一系列为人所共知的历史事件,这些都为法国文学的兴起提供了素材。19世纪又是法国社会最为动荡的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正是产生种种文学思潮的温床,所以对于文学的发展来说,19世纪又是法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雨果这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新星正是在这一时期崛起的。

生平纪事

1802年2月26日,雨果诞生在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城。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总是东征西讨;母亲是个天主教徒,保皇主义者。1809年,雨果被母亲送到巴黎一家私塾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 1812年,父母由于感情不合而分居,雨果跟随母亲生活,不再上学,由私塾的老师为他授课。这一时期,雨果读了许多有益的书籍,如莫里哀、卢梭、伏尔泰、狄德罗、瓦尔特、司各特的著作。书读多了,雨果开始尝试着写诗歌。

雨果在少年时已小有名气。14岁时他写了一部悲剧《伊尔塔敏纳》。15岁时,在法兰西学士院出诗题进行征文比赛中,他写了一首长篇《读书乐》,结果获了大奖,被誉为“卓绝的神童”。17岁那年,雨果同两个哥哥合办刊物《文学保守者》,开始创作小说,写了中篇小说《冰岛魔王》。20岁时,他把少年时代的诗歌以《颂歌和杂诗》为名出版。

19世纪20年代中期,在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雨果的政治态度逐渐有了转变。他开始转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积极参加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反对伪古典主义。

1827年,雨果发表了著名的战斗宣言《〈克伦威尔〉序》,使他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此后,从20年代末到 30年代初,众多的诗歌、戏剧、小说从雨果笔下像泉水般涌流出来。1831年,雨果出版了浪漫主义的杰作,反封建、反教会的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小说以它紧张奇异的故事情节、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性格夸张的人物形象、华丽活泼的语言,震撼了法国乃至世界文坛。但是,随着1831年至1834年间几次工人起义的失败,雨果在政治上采取了同现实妥协的态度。这个时期,雨果在政治上的徘徊,影响到他所写的作品,从此,他在文学创作上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

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舞台上很活跃,曾被路易·菲力普授予世卿的称号。1841,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1851年,拿破仑三世发动军事政变,实行军事独裁,雨果坚定地站在共和派一边参加反政变的斗争。拿破仑三世对他恨之入骨,下令悬赏通缉。雨果只得化装逃出巴黎,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活。

流亡期间,雨果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的收买,也拒绝了拿破仑三世的“大赦”。在艰难的岁月中,他写了政论《小拿破仑》,诗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它们如同一把把匕首,揭露了专制统治的虚伪与罪恶。

1 8 7 0年以后,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新组建的国防政府宣布向普鲁士投降。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雨果结束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赶回巴黎。为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主权,雨果自告奋勇,以68岁的高龄报名参加了国民自卫军。他捐出稿费,铸造了两门大炮,送往前线,打击侵略者,给法国军队带来极大的鼓舞。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了,反动政府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大屠杀,面对政府军的血腥镇压,雨果挺身而出。在《凶年集》里,他痛斥审判公社社员的法官。

雨果在其生命的最后10年,仍然创作不懈,他先后完成了4部诗集,2部政论和1部戏剧。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与世长辞。法国人民为雨果举行了国葬,把他的遗体送到法国著名的墓地——先贤祠安葬。

文学成就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作品达79卷部之多,主要著有《东方集》、《黄昏集》、《惩罚集》、 《默想集》、《历代传说》等诗集,《艾那尼》、《吕克莱斯·波其亚》、《吕意·布拉斯》、《玛丽·都铎》等剧本,还创作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 《九三年》等小说,以及《〈克伦威尔〉序》、 《莎士比亚论》、《小拿破仑》、《教皇》、《至高的怜悯》等文艺批评和政论。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显示出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宣扬了仁慈博爱可以杜绝罪恶和拯救人类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充分体现了雨果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影响评述

雨果的创作显示了他从封建营垒迈向民主阵营的思想发展轨迹。他在向艺术高峰攀登的同时,在思想上也达到了民主作家的最高水平。他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批判宗教教务对人的毒害,抨击资产阶级法律的不公,揭露严刑酷法的弊端,高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他的作品既是整个19世纪法国政治社会风云变幻的见证,又是法国由黑暗走向光明的动力,成为法国人乃至世界进步力量的斗争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