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

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其哲学的本体论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

人物档案

姓名:柏拉图

原名:阿里斯托克勒

生卒年: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出生地:雅典

国籍:希腊

身份:思想家

时代背景

公元前5世纪,雅典已经过几次民主改革,在反对波斯战争中成为希腊各城邦的盟主,并在伯里克利领导下,实现了发达的民主政治,雅典成为古希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由于民主政治的需要,出现了一批以教授演说论辩术为业的思想家,他们被称为“智者”。他们讨论的中心不再是自然界以及宇宙生成等问题,而集中到人类社会政治伦理方面来,“人”成为研究的中心。

生平纪事

大约在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一个显赫的贵族奴隶主家庭。他的父亲是古代国王的后裔,母亲是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的后代。因为家里非常富有,年幼的柏拉图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据说他父亲专门为他请了3位启蒙老师,一位教他文法、修辞和写作,一位教他美术和音乐,还有一位教他体育。柏拉图的真名叫阿里斯托克勒,由于他身材高大,相貌雄壮,他的一个老师给他取了柏拉图这个雅号,意即 “大块头”。

柏拉图在 20岁那年拜苏格拉底为师之时,已经是一位很有学问的青年学者了。据说,苏格拉底是当时雅典公认的最有学问的人,柏拉图在听了一次苏格拉底的公开演说以后,便下定决心要拜苏格拉底为师。苏格拉底知道他的学识很已渊博了,便问他为何要拜自己为师。柏拉图说: “你有句格言我记得很清楚,就是‘认识你自己’,现在的我就是没有认识自己。”“既然你知道我这句话,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对自己的评价了,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答道。“神都认为您最聪明,可是您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那才是双倍的无知这就是我拜你为师的理由。”柏拉图坚定地说道。自此以后,他便追随苏格拉底,侍奉其左右长达8年,直到苏格拉底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刑处死。

柏拉图深受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以致后来他因苏格拉底之死而对雅典政府深感不满。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2年的海外游历。每到一处,他都要向当地的著名学者学习并探讨理想的社会制度形式,与他们共同研究深奥的哲学思想。这一过程,使柏拉图大大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游历归来后,他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理想国》。

为了推行自己的“理想国”,他曾应邀离开雅典到西西里岛叙拉古。统治这个岛的狄奥尼修一世知道他很有学问,便让他给自己的儿子小狄奥尼修讲课,讲授的内容便是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有一次,狄奥尼修一世召见柏拉图,询问他有关治理国家的主张。柏拉图回答说:“治理国家的统治者应懂得哲学,应是最优秀的哲学家,应该用 ‘善’来统治国家。所谓的‘善’就像太阳,是创造和推动一切的力量。”愚蠢的狄奥尼修一世一听就火冒三丈地反问道:“这么说来,也就是你这样的人喽?”狄奥尼修一世气得差点跳起来,准备处死这个胆大包天的哲学家。后来在宫廷一些有学问的人的劝说下,柏拉图被豁免死罪,但狄奥尼修一世还是准备把他卖到非洲去做奴隶。后来,柏拉图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回了雅典。

在叙拉古吃尽苦头的柏拉图终于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靠一个人苦口婆心地游说是根本行不通的。于是,他决心开办阿格德米学园广收门徒,以传播自己的思想,培养符合其理想标准的各种人才。

柏拉图创立了西方历史上第一座学园,后来他的弟子们把他的学园代代相传,创建了许多的“柏拉图学园”并一直延续了9个世纪,为古代的西方培养了许多了不起的学者。可以说,柏拉图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逝世,享年80岁。

生活剪影

柏拉图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的中心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虽然他的思想没有被所有的人接受,但是他的思想被弟子传遍天下。

“徒劳行动”

柏拉图对逻辑很有研究。他认为,要使人的思维严密,具有规律,善于思考和探索,没有扎实的几何学基础不行。因此他极力推崇几何学,并特地在他开办的学园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道:“不懂几何学的人,请勿入内。”以此来强调几何学的重要性。但当时没有几个人能理解他的举动。

柏拉图后来还经历了他一生中一次最有名的“徒劳行动”。60岁那年,柏拉图受人邀请离开雅典去给狄奥尼修一世的儿子小狄奥尼修讲课,讲授的内容是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柏拉图决定先从几何教起,他认为几何学有助于小狄奥尼修掌握严密的推理技巧、处理政治改革中更为复杂的问题。课程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小狄奥尼修本人,还是他的宫廷人员,都参加了这次几何学的学习。

小狄奥尼修很喜欢柏拉图,也很喜欢他讲的课,但就是不喜欢几何学。人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种难懂的学科。反对柏拉图的人趁机给小狄奥尼修另找了一个哲学家。面对人们的不理解和反对派的排斥,柏拉图最终不得不在夜里逃离宫廷,并绕远乘船回到雅典,匆匆结束了这次“徒劳行动”。

安然离世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柏拉图晚年生活得相当快乐。这时,他早已是桃李满天下,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邀请,并感受到人民对他的崇敬。他的学生热爱他正如他热爱自己的学生一样。

一个学生结婚时,盛情邀请柏拉图参加婚庆喜宴。年已80的柏拉图如约而至,高高兴兴地加入到狂欢的人群中。随着良辰在欢乐中飞快地流逝,这位哲学老人有些疲惫,退到了安静的角落,在一张椅子上坐下,他想休息一下并享受良辰的欢乐,人们没有去打扰他。第二天早晨,宴会结束了,疲倦的狂欢者们走过来想把他唤醒时,才发现他已在夜里安详而恬静地告别了人世。于是整个雅典城万人空巷,送他进入墓地,人民永远都怀念着他。

思想成就

柏拉图把古希腊哲学发展到了高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也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柏拉图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在这里,柏拉图颠倒了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将思想对现实的能动的反映,说成是现实对思想的模仿。他的理念论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他提出“善的理念”是最高的,是理念世界的太阳,一切美的事物都以达到绝对的美作为自己的目的。在柏拉图看来,事物的本质属性,不仅在于它们的自然属性,还在于它们的功用。

柏拉图将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对立起来,在认识论上将知识与意见对立起来,建立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论体系。柏拉图认为,知识就是对理念的认识,知识的对象不是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而是理念本身,而意见属于感觉的范畴,感觉不能提供可靠的知识,只有认识到理念才是真正的知识,才是真理,感觉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他将感性与理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完全颠倒过来,对逻辑推理和必然性知识作了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解释。但他还是比“人是万物的尺度”前进了一步,承认有客观存在、普遍有效的真理。而且柏拉图在对话中还第一次运用“辩证法”这一概念,并将它提到哲学的高度。他认为辩证法是最高级的认识,它不必凭借假设而可以直接认识理念。在西方哲学史中,这是第一次将辩证法提到这样的地位。柏拉图在论证理念时,涉及到了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问题,并运用了归纳、演绎和反证等逻辑技巧,丰富了辩证法的内容。但他把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结合起来,把不变的、永恒的理念作为他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他的辩证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社会政治思想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政治学说和哲学理论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前者是后者的具体运用,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柏拉图的政治学说,比较集中地反映在《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这3篇作品中。

《理想国》作为其代表作,内容涉及到他的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但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在《理想国》中,他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整个城邦分为3个等级,即统治的等级、守卫的等级(武士)和人数最多的劳动者等级。统治者是指极少数受过哲学训练的人,这些人在“理想国”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治国者以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柏拉图称之为 “哲学王”。武士们以忠诚和勇敢来保卫国家的安全,辅助哲学王治国,他们以“勇敢”为美德。劳动者是指农夫、手工业者和商人等,他们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以“节制”为美德。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本分,使城邦得以和谐运转。柏拉图认为这种 “贤人政治”即由哲学家充任国王,是最优良的政治制度。在这样的国家中,统治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因为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治理国家。统治者和武士都没有私产和家庭。劳动者也不允许有奢华物品。他认为这3个等级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影响评述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第一个留有大量著作的人,一生完成著述36本。柏拉图比苏格拉底前进了一步,把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发展到了高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和其他科学没有分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柏拉图的对话,在西方学术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在柏拉图之前,哲学家大多以诗歌形式阐述思想,表达学说。柏拉图是独特的能够采取自由灵活的对话体阐发深奥的哲学原理的人。柏拉图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由“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的形式构成—主要谈话者苏格拉底和更聪明者的对话。因此,可以说柏拉图创造了这种文学形式。

柏拉图的学说对以后的各种唯心主义,特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古罗马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资源就直接取自柏拉图哲学。通过这一媒介,柏拉图哲学影响了整个中世纪的思想界。由普罗丁所开创的新柏拉图学派在罗马帝国时代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大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承续了这一学派并加以发挥,将哲学和神学结合起来,他的“天国论”竭力为基督教会在人世间建立神权统治做辩护。

西方现代哲学中的唯心论、唯理论哲学,都与柏拉图哲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柏拉图学说中的辩证法以及认识论阶段的划分,则被柏拉图主义和布鲁诺等人所继承,这些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哲学。连卢梭的政治理论也深受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影响。黑格尔这样评价柏拉图及其哲学的历史地位:“柏拉图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是有世界历史地位的创作之一,它从产生起直到以后各个时代,对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曾有过极为重要的影响;包含这一崇高原则于自身体系之中的基督教,曾凭借柏拉图做出的伟大开端,进而形成这个理性的组织,成为一个超感性的国度。柏拉图哲学的特点,在于把哲学的方向指向理智的、超感性的世界,并且把意识提高到精神的领域里;于是,理智的成分便获得了那属于思维的超感性的、精神的形式,并且在这样的形式下意识的重要性得到体现,理智也进入了自觉的阶段,而意识在这个基础上,也取得了一个坚实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