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王。她一生未婚,在她长达45年的统治时期里,英国由一个弱小国家发展为欧洲的主要列强国之一,国力达到了极盛的黄金时代。

人物档案

姓名:伊丽莎白一世

生卒年:1533年~1603年

出生地:伦敦

国籍:英国

身份:女王

时代背景

在16世纪初,德国教士马丁·路德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而这场运动从德国境内又迅速蔓延到欧洲大部分地区,一种新的基督教信仰——新教诞生。新教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这导致新教和天主教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两派信徒的暴力斗争。宗教斗争造成许多国家的社会极不安定,这一现象在欧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在英国,由于国王亨利八世与教皇间存在私人恩怨,亨利八世便加入了新教的阵营。1533年,他断绝了与天主教的联系,宣布自己为英国教会的领袖,这为以后英国社会纷纭复杂的教派间斗争埋下了祸根。

生平纪事

伊丽莎白一世生于英国伦敦格林威治附近的王宫,父亲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废黜了信奉天主教的第一任王后凯瑟琳,伊丽莎白为信奉新教的第二任王后安娜·波琳所生。出生时伊丽莎白就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3岁时她的母亲被判叛逆罪处死,她失去了王位继承权。后亨利八世再娶,生下爱德华,立为太子。11岁时她才恢复了公主的身份。亨利八世在遗嘱中规定:爱德华如无嗣,就由凯瑟琳所生的玛丽即位,玛丽若无嗣则由伊丽莎白即位。

1547年,亨利八世逝世,太子爱德华即位,即为爱德华六世,由萨默塞特公爵摄政。1553年,爱德华早亡,玛丽即位。玛丽是位狂热的天主教徒,大肆迫害新教徒,对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心怀嫉妒。1554年,玛丽将伊丽莎白囚禁在伦敦塔内,之后又将其软禁在伦敦西部四五十英里外的一座王宫里。两年后伊丽莎白被解除软禁,度过了一段田园生活。

1558年11月17日,玛丽去世,按照亨利八世的遗嘱,王位由伊丽莎白继承。玛丽5年的统治打断了英国宗教改革的进程,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她对内恢复天主教,对外则追随教皇和西班牙;她按照其夫腓力二世的要求与法国作战,结果战败,丧失了英国在欧陆的据点,引起朝野的愤慨,国内危机四伏。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伊丽莎白继承了王位。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受过很好的人文主义教育;她会讲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希腊语等多国语言,并且知识广博、目光敏锐、处事稳重。灾难深重的英国正需要这样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克服国内混乱,巩固民族独立。

伊丽莎白即位后,立即宣称:“国王是上帝在人间的全权代表,是人间的上帝,臣民要对她绝对服从,无限崇拜。”伊丽莎白认为国会的作用不是让议员制定新的法律,不是让他们浪费大好时光发表演说,而是拨款充实国库,成为她的统治工具。她禁止国会讨论政策,在各方面限制国会的行动,将敢于和她顶撞的议员赶出国会。伊丽莎白用过度奢侈的花费来显示她“人间上帝的威严。 “但是这些费用却要大臣和贵族来为她支付。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伊丽莎白经常到各地的贵族庄园巡游。

伊丽莎白的即位却得不到教皇的承认,而且当时的西班牙、法国也都支持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来当英国的合法君主。这就使伊丽莎白不得不依靠敌视天主教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来实行她的统治,于是伊丽莎白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这些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新政策。

为博得人民的爱戴、缓解国内的宗教危机,充实国库,协调不利的国际关系,伊丽莎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来解决这些矛盾。例如,她恢复了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释放了大批被关押的新教徒,允许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回国;宣布新教为国教,在第一届国会上通过 《王尊法令》,随后又通过《祈祷书及圣礼统一法令》;认可“出卖教会土地财产”这一政策,允许大量出卖寺院和王室土地,但这使更多的土地转移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中,导致“圈地运动”日益扩大;于1563年颁布《徒工法令》,规定凡没有土地或土地收入少、或没有固定职业的人等都必须接受雇主雇用,期限不短于一年,未经主人同意不得在期满前离开,工资数额由各地治安法官规定。此外,伊丽莎白还平定了苏格兰女王玛丽的阴谋活动;签订《爱丁堡协议》,和平解决苏格兰的纷争;结束与法国的战争,改善两国关系;大力发展英国海军;支持贩卖非洲黑人的奴隶贸易;鼓励远航探险活动等等。

然而在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后十余年,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对西班牙战争致使金银大量流失,人民的赋税负担越来越重,物价飞涨,行会制度的解体使手工业者的处境日益恶化,废除“反圈地法”使农民失地现象更加严重,加上 17世纪90年代连续5年歉收,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城乡人民起义不断发生。

伊丽莎白晚年时身体也越来越多病,1603年逝世,终年70岁。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随即继承了王位。

生活剪影

伊丽莎白从囚徒到女王,执政近半个世纪。“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她地位显赫,权势耀人,人又天生丽质、妩媚迷人,求婚者络绎不绝,但为了王位和英国的皇家事业,她任凭心中的爱情之花日渐枯萎。这位一生未婚的“童贞女王”智勇双全,在政坛之中屡显身手,为英国的强大立下汗马功劳。

婚姻游戏

当伊丽莎白小心谨慎地使不同信仰的人们相安无事后,她的适当配偶问题一下子成为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女王的婚姻之所以关系重大,不仅在于有关继承王位的问题上,而且还与国家外交密切相关。国际上,英格兰处于孤立地位,兵力又很弱,急切需要较强的盟国,而通过有利的联姻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一些高贵的人士热心上门求婚:西班牙的腓力二世,他希望恢复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同英格兰之间的邦交;奥地利的查理大公;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安茹公爵亨利(后为法国国王) ;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等等。

在国内,同样也有一些人士向女王求婚。甚至,在1563年10月,女王几乎驾崩于天花时,一场继承权争夺战和一次内战已有实际爆发的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女王显示了她少有的外交家天赋,她巧妙地使一个求婚者与另一个求婚者互斗,而把联姻的协商期拖延几个月甚至几年,在一时之间似乎马上要点头应允,而在另一时间又变了卦,发誓要独身到底。因此,各国宫廷中一向水平很高的阴谋活动和权利斗争,在伊丽莎白的左右下经常上升到白热化程度。然而,童年的经历和英格兰地位的状况使伊丽莎白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宫廷之内争权夺利斗争的上演使她懂得了最大的危险往往来自最信任的人。最后,她设法使所有对她婚姻抱有期待的人都明白:她要永保童贞,她已经嫁给英格兰了

处死密谋者玛丽

1568年,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因声名狼藉被赶下王位,逃奔英格兰寻求表姐伊丽莎白的庇护。玛丽的到来使女王感到痛苦,她清楚地明白这位信奉天主教的表妹对于国内一部分天主教徒来说意味着什么。尽管玛丽被软禁在宫中奢侈享受,但她的影响力很快就给伊丽莎白的统治带来一场场危机重重的国内灾难。

1569年在英格兰的北部,两位伯爵联手图谋将玛丽从桎梏中解救出来,替代伊丽莎白出任英格兰女王。然而他们的军队根本就不堪一击。两年后,女王的情报人员又破获了一起“里多尔菲阴谋”,这跟玛丽或多或少有间接关系。由于玛丽总是野心不死并且爱搞阴谋,这使伊丽莎白不得不在政治和外交上更加小心翼翼。

在阴谋的险恶气氛中,以及谣传外国企图刺杀女王和入侵英格兰的紧张局势下,伊丽莎白的枢密院起草了一份 《联名誓约》,要求其签字人一旦发现有危害女王生命的行动出现,不仅要杀掉刺客,而且要处死主使行刺的王位觊觎者。这一誓约显然是针对玛丽而订,因为弗兰西斯·沃尔辛厄姆爵士领导的政府侦探发现暗杀女王的各种阴谋全都与玛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沃尔辛厄姆的部下于1586年破获“巴宾顿阴谋”的时候,这位倒霉的苏格兰女王的秘密通信已被截取,她参与谋杀伊丽莎白的阴谋已经铁证如山,其命运算是定下来了。1587年,玛丽受审并被判处死刑。

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玛丽·斯图亚特之死清除了国内阴谋活动的中心,但是对天主教世界而言是一个大胆的挑战。罗马教皇气急败坏,号召天主教徒去同英国作战。多年以来,伊丽莎白机智地与法国和西班牙的敌对势力玩一场复杂的外交把戏,力图保持欧洲国际政治中的均势。然而,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扩大的海外贸易与称霸海上控制欧美之间制海权的西班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玛丽被送上断头台给了西班牙武力入侵英国的借口。 1588年7月,西班牙派出由100多艘舰船组成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当时英国在国力上还比不上西班牙,迎战 “无敌舰队”的英国海军正规舰队在吨位和数量上也居于劣势。但是,在面临西班牙侵略的紧要关头,英国不同阶层和不同教派,特别是急于打破海上垄断以便向外扩张的商人,都坚决支持伊丽莎白。55岁的伊丽莎白也亲往军队集结地,巡视了她的部队,并发表演说,表示要与他们共存亡。

在海战中,西班牙帆船式战舰笨重不灵,水兵缺乏训练,且指挥无能。而英国舰船却细长灵活,拥有更多的火力装备,英国水兵也训练有素,指挥得当。加上风暴对英军有利,结果“无敌舰队”被击败,剩下的战舰仓惶逃回了西班牙。

这一战役的胜利,对英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新教的命运,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此,英国在军事上取代了西班牙海上霸权的地位,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

政治韬略

伊丽莎白在位的45年(1558年至 1603年)经常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伊丽莎白一世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活动、推行的宗教改革政策以及 “海上掠夺”、“贩奴”政策,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巩固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地位,使得英国君主专制政权得以加强。

为缓解英国国内严重的宗教矛盾,伊丽莎白在她即位的最初几个星期并没有象征性地举行公众性的典礼,而是立即组成她的政府并发出各种布告。她通过了《至尊法令》,宣布女王为英国所有教会和僧侣团体的最高领导,一切神甫和官吏必须宣誓接受这一领导并不得服从国外的权力。在确立了英国国教的统治地位之后,女王又将爱德华六世时颁布的公共祈祷书加以修改,使之也能为天主教徒接受。国会还通过《祈祷书及圣礼统一法令》,以修改过的祈祷书为蓝本统一全国的宗教仪式。女王对英国激进的清教徒也加以压制,并力图避免不同教派的教义争论。这种兼容并包、中庸温和的宗教政策,使她统治下的英国未能发生当时在德国等地多处爆发的宗教战争。

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英国的强大,主要得益于社会稳定和国力富强。而资本的原始积累,是除宗教问题之外的另一重要因素。海上劫掠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重要形式。从伊丽莎白统治时代起,这种形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英国海盗的主要掳掠对象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和船只。伊丽莎白却认为这种海盗行为是充实国库和打击西班牙的重要手段,予以庇护和鼓励。她还多次为海盗远征投资。此外,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的罪恶的贩卖非洲黑人的奴隶贸易,伊丽莎白女王同样给予鼓励。她使得贩卖黑奴活动得到庇护,肆无忌惮。1564年,女王曾将自己的一艘“卢卑克的耶酥”号船交给从事贩奴活动的霍金斯使用。伊丽莎白还鼓励英国商人建立各种类型的贸易垄断公司,特别是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打下英国向东方扩张的基础。

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日趋繁荣,使女王的统治出现了鼎盛的局面,这一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培根、克里斯托弗·马洛、埃德蒙·斯宾塞以及其他众多名作家。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还进行了许多探险活动,如前往俄国,发现到达远东的西北路线,远航北美。

影响评述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时的英国还是一个小国,其军事力量难以与西班牙抗衡。但是在她振兴经济、对外扩张及“圈地运动”的举措一一实施之后,英格兰已经成了堪与西欧强国较量的崛起新秀了。她的统治使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以迅速发展,经济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无敌舰队”覆灭以后,西班牙逐渐衰落下去,而英国的海上势力日渐强盛,使本来一个仅有数百万人口的孤岛小国一跃成为世界“海上霸主”。16世纪末,英国几次派舰队去侵掠西印度群岛。接着,英国开始组织向北美的殖民活动。16世纪后半期,英国国势空前强盛,生产力不断增大,经济走向繁荣,伦敦成为国际贸易和信贷的中心,这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