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

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女性,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

人物档案

姓名:宋庆龄

生卒年:1893年~1981年

出生地:上海

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

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初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一位杰出的女性。她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政治家,在革命与反革命的激烈较量中,始终站在人民的阵线上,为救国、治国积极奔走。而且,她以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敏锐眼光,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妇女解放和妇女权益,关注少年儿童的前途命运。她尤其重视儿童文化福利事业,倾注毕生精力和心血,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宋庆龄女士,是中国儿童文化事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生平纪事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宋庆龄7岁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她偕妹妹赴美国留学,次年考入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她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她满怀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归国途中,她拜会了孙中山,并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并于1915年10月25日在日本东京结婚。此后,她便以坚定的步伐跟随孙中山踏上了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历程,直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坚决维护、忠实执行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违背孙中山革命原则的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旅居欧洲四年。在此期间,她考察了苏联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在这一时期,宋庆龄还积极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反帝活动。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她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名誉主席,之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回国,无情地揭露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她以自己崇高的威望,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营救了邓中夏、邹韬奋、陈赓、廖承志和救国会的“七君子”等一大批革命者和爱国进步人士。1933年9月,宋庆龄在上海领导召开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

抗战开始后,宋庆龄于1938年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她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宣传抗战,并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医药物资和其他物资,支援抗战。她团结和组织国际友人和国际医疗队到抗日根据地去考察和工作,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记者和医生都是经她安排进入解放区的。这期间,宋庆龄坚持“保盟”工作,直至香港沦陷前,才乘最后一班飞机返回重庆。到达重庆后,她不顾环境险恶,继续开展“保盟”工作;她不计前嫌,宋氏三姐妹牵手共赴困难,支持抗战。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 “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等事业。全面内战爆发后,宋庆龄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1 9 4 9年9月,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把更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她还组织和参加了许多国际性的反侵略工作、世界和平会议和工作。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1年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并将全部10万卢布的奖金捐献,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1952年,她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联络委员会主席。

建国初期,宋庆龄主持创办了《中国建设》英文版杂志,把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传达给了世界人民。如今的《中国建设》(现名为《今日中国》)从英文一种版本增加到七种文字版本,发行到世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宋庆龄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还先后出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结交朋友,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她一贯关心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侨胞,关心台湾的前途,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9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此后,一直担任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执行主席等职。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病逝于北京。遵照她的遗言,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其父母陵墓的东侧。

生活剪影

宋庆龄是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和崇高声誉的社会活动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国之瑰宝”,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宋庆龄既有其光辉伟大的一面,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与生活情趣。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把“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把注意力转向了“为广大贫苦儿童服务”上。她继续争取国际上友好团体和个人的援助,同时以义演、义卖和举办儿童福利舞会等形式公开募捐。在筹得一些款物后,1946年冬,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余姚路创立了一个小小的阅览室。一年后,发展成了3个大的儿童福利站。这3个儿童福利站分别设在上海劳动人民比较集中的地区,为邻近的孩子们免费提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并为其中一部分人补充营养。每个福利站都设有保健站、图书室和识字班。保健站为母亲和儿童进行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和治疗,发放营养品;图书室向儿童推荐进步书刊,组织读书会,还用图书车把书送到里弄和棚户区去;识字班实行“小先生”制,先教会一些孩子,再由他们到里弄和棚户区去教失学儿童识字,教他们唱歌和跳舞。宋庆龄经常到儿童福利站来看望孩子们。她手把手地教识字班的儿童识字,询问他们的健康和生活。 1947年3月,为了给贫苦儿童提供精神食粮,使他们的娱乐中受到形象的教育,在宋庆龄的建议下,福利站创办了儿童剧团。这个剧团编演了《表》、《小马戏班》等一些话剧和歌舞、木偶戏、秧歌剧等节目,免费为贫苦儿童演出。

为了能为福利站和剧团筹措到更多的款物,宋庆龄不停地给海外的团体和朋友写信,不厌其烦地解释这项工作的意义。宋庆龄用她的每一分精力,去为苦难中的孩子们争取哪怕是一支铅笔、一张纸。

提议设立卫生部

在封建社会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个偌大的国家,却没有一个专门管辖卫生系统的部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宋庆龄女士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欧美国家的卫生部门机构,第一个提出了要在政府设立“卫生部”,以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

1 9 2 7年3月13日,在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案委员会提出,拟增设劳工、农政、教育、实业四部。在讨论中,宋庆龄女士发言说: “卫生问题极为紧要,提议增设一卫生部。”孙科先生率先支持,他说:“刚才孙夫人临时提议增设一卫生部,卫生关系地方人民健康,至为重要……为民众卫生计,目前亦确有此种需要,中央设一卫生部规划一切,确为应有之事。”宋子文等也表示赞同。廖仲恺、何香凝、胡汉民、陈其美等人提请举手表决,结果得到一致通过。这样,在中国近代史上,除了1924年在广州曾设置过一个职能范围不大的卫生局外,在中央政府这一最高权力机构,第一次设立了“中华民国卫生部”。

随后,宋庆龄女士雷厉风行,立即督促落实卫生部的正式设置问题。因此,在第二天,即1927年3月14日上午 9时,在湖北汉口南洋大楼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上,就讨论了国民政府新设各部部长人选问题,决定“刘瑞恒为卫生部部长”。但因设立卫生部问题过于仓促,还有大量工作等待落实,因此,会议决定部长人选后,未对外公布,“卫生部暂缓发表”。

宋庆龄与鸽子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宋庆龄喜欢养花种草,喜欢饲养一些小动物,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宋庆龄养过的小动物有羊、狗、猫、鹅、兔子等。在这当中,她饲养时间最长、也最喜欢的是鸽子。

建国后,宋庆龄住在建国门附近的方巾巷。当时,她经常来往于上海和北京,而更多的时间住在上海。1 9 5 4年,两只迷路的鸽子落到了方巾巷宋庆龄住宅的屋顶上,工作人员收养了它们。几天后,宋庆龄从上海返回北京,工作人员报告了这件事,并请示她如何处理。宋庆龄高兴地让他们建起鸽舍,把鸽子饲养起来。从这以后,宋庆龄的鸽子一天比一天多,有从市场上买来的,也有国内外友人赠送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就曾经送给宋庆龄一对通体纯白的名鸽。

迁到后海北沿46号后,宋庆龄专门在北山前建起一个鸽舍,饲养了近百羽鸽子。她把比较干硬的面包皮切下来,用手捏碎,配上绿豆,放到点心盒里,亲自拿去喂鸽子。她吹起口哨,鸽群应声飞来,落在她的周围。每次外出归来后,她总要先去鸽舍看看鸽子,再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有时,她要回上海去住一段时间,便让人把她最喜欢的几对鸽子带到上海去。她要自己喂养,不然便放心不下。宋庆龄曾经饲养了一只观赏鸽,头颈部和前胸都生着紫色的羽毛。她十分珍爱这只鸽子。后来鸽子老死了,她很伤心,自己到院子里把鸽子埋葬。以后她在招呼鸽子的时候,还经常叫着这只鸽子的名字。而鸽子们也会一齐飞来,安慰它们的主人。

影响评述

宋庆龄女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始终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一生热心于妇女解放事业,热心于社会福利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她倡导和兴办了少年儿童文化教育的场所和保健机构,在儿童教育工作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她曾说: “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她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1951年,她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经常为少年儿童题词和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经常说: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她一生虽然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

宋庆龄生前一直希望看到祖国统一,并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

宋庆龄一生无私无畏,艰苦奋斗,执著追求。她的高风亮节和坦荡胸怀为中国各族人民所敬仰。她的名字和成就,将永远为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以及全世界各国爱好和平正义的人民所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