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

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所著《徐霞客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是中国乃至世界地理学史中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

人物档案

姓名:徐弘祖

生卒年:1587年~1641年

出生地:江阴马镇南肠村(今属江苏)

身份:明代地理学家

生平纪事

徐霞客,名弘祖,号霞客,1587年出生在马镇南肠村一个没落士绅家庭。其祖父以上四代都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所以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徐霞客自幼聪慧过人,好读书。15岁时,他就博览了先祖留下的“绛云楼”藏书,特别爱好古今史籍、地志图经、游历探险方面的书籍,并逐渐萌发远游五岳名川的理想。18岁时,其父受群豪欺侮,忧愤而死。徐霞客对官场失望、痛恨,加之个人理想,他决意不应科举,潜心学习和研究前人有关地理学的著作。他勤于思考,发现前人的著作中有许多地方由于历代沿袭,照抄照搬,时过境迁而文字已久,存在许多错误和疑问。于是,他决定外出旅游,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1608年,22岁的徐霞客辞别母亲和新婚的妻子开始出游。初期旅行因老母在堂而历时较短,他每年春天外出,秋冬而归。他游山川如会知己,探穷奥如掘至宝。47岁以前,他游历了北方的泰山、嵩山、华山、恒山、五台山;南方的黄山、庐山、普陀山、天台山、雁荡山,最远至福建的武夷山。1621年,因母亲年过80高龄,徐霞客暂缓远行。次年9月,其母病逝,徐霞客在家为母守孝。1628年服丧期毕,徐霞客开始远游。同年4月,他远游至广东罗浮山, 1629年开始由南转北游盘山,1630年南游漳州,1632年重游天台山、雁荡山,次年游五台山、恒山,南下三游漳州。他身体健壮,一根拐杖,一些简单的行李,凭着两条腿翻山越岭,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足迹踏遍祖国的东南部。徐霞客早年的旅行,偏重于搜奇览胜。后来,他逐渐觉察到,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因此,51岁以后,他便将注意力转到探索自然奥秘、揭开自然规律上来,进入了有计划、有系统地深入考察和研究自然的新阶段。

1636年,年已五旬开外的徐霞客开始考察祖国西南地貌,跋涉“蛮荒”。这是一次野外实地考察,这次出游的时间最久,路途最长,遇到的艰难困苦最多,取得的成就也最大、最重要。徐霞客取道浙江,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横穿云南,对金沙江、澜沧江、丽江等诸水流域进行了实地调查勘测,写成《溯江纪源考》和《盘江考》,详细论证了长江和盘江的水源,肯定了金沙江上游为长江上源。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 (又称喀斯特)进行大规模考察,并做详细记录和研究的第一人。我国的石灰岩地貌在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发育最为完整,堪称世界上分布最广、形态最奇特的地域之一。徐霞客在这一带详细考察了三年。

他的游历十分辛苦,雪雨水霜,风餐露宿。在游历考察中,他曾三次遭遇强盗抢劫,四次断炊,每次都凭自己的胆识和智慧绝处逢生。尤为可贵的是,徐霞客在长期游历活动中,每天不论旅途怎样劳累,总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考察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他以清新奇丽的文字描写了大自然的瑰丽多姿,以无比激扬的热情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徐霞客的考察与探险持续了三十余年,足迹遍及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地区计19个省的无数山川。1640年,他在云南考察时患重病,次年在家乡江阴去世,时年55岁。后人根据他的游记整理集结了《徐霞客游记》一书。

生活剪影

不可否认的说,徐霞客是一个奇人,他以双脚丈量了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书写了一个千古传奇。怀着自己的宏伟志向,徐霞长年累月、不分寒暑、攀山越岭、不畏艰险地进行着自己的考察。他甚至做好了牺牲一切的打算,他曾豪言壮语道:“我已背着挖土的工具,什么地方不能埋我的骨头?”而且,徐霞客不仅要接受大自然的严酷考验,还时时受到种种人为因素的挑战。但任何困难都没有阻碍徐霞客前进的脚步,没能动摇他的意志和信念,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完成了考察祖国大好河山的宿愿,著成了一部千古奇书。

不畏艰险

1636年,徐霞客年过五十,立志要考察祖国的西南地貌,跋涉“蛮荒”。同年9月19日深夜,徐霞客辞别亲友,大笑出门,乘船开始了万里遐征。和徐霞客同行的还有静闻和尚和一个姓顾的仆人。静闻是江阴县迎福寺的僧人,曾刺血写成法华经一部,是位很有修行的高僧。静闻欲到云南的鸡足山修行,因此,得以与徐霞客同行。徐霞客一行取道浙江,越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到云南。1637年2月的一天夜里,徐霞客等在湘江新塘停船休息,夜里突然遇到盗匪,乘船被烧毁,静闻、仆人受伤,行李财物被抢劫一空。徐霞客的游历受到极大的困难。但他没有为之却步,设法取得友人的资助后,重新上路。同年9月,静闻病死在广西南宁崇善寺。为了达成静闻修行鸡足山的遗愿,徐霞客背负静闻的遗骨,与仆人分担行李,再次前行。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行程,在次年11月,两人才到达云南的鸡足山悉檀寺。1 6 3 8年,在游历中,姓顾的仆人竟然卷带包裹财富独自逃走,徐霞客的旅行又一次受到阻碍。然而,这依然没能阻碍徐霞客的考察。在僧人们的资助下,徐霞客带着简单的行囊,不畏艰险,开始独自在崇山峻岭中探险。

“龙”洞探险

为了探寻自然界的奥秘,徐霞客猎奇而从,见险而行,登山必登最高之巅,下洞必下最深之地。他不信邪,不信鬼,无论是“神龙精怪”,还是巨蟒猛兽,都无所畏惧。

有一次,徐霞客在湖南茶陵准备考察麻叶洞时,周围的乡亲都过来了。有的对徐霞客说:“洞中有神龙。”有的说: “洞中有精怪,不会法术的人是不能降服这些东西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探头下望,没有一个人不为徐霞客担心的。然而,徐霞客却毫不畏惧,他从容地脱下衣服,拿起火把下洞进行考察。在洞中,他不仅没有遇到人们传说的各种神龙精怪,反而亲身感受了“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具灵”的另一番大千世界。

当徐霞客考察完毕,回到洞口时,充满着疑虑、焦急,守候在洞口的近百人一下子将他围了起来。他们的疑虑和担心烟消云散,无不对徐霞客的惊人之举投以敬佩的目光。我国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徐霞客所具备的 “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的大无畏精神,正是他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并且也是在科学上做出诸多贡献所必备的最为可贵的品格。

与宁海之缘

在徐霞客三十几年的游历中,他与宁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两度从宁海出发,游历祖国南方的名山大川,而且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就从宁海开笔记述。宁海有幸成了《徐霞客游记》开篇之地。 《徐霞客游记》为何要从宁海开篇记述呢?许多专家认为,这是徐霞客经过长期对祖国地理和历史典籍深入研究后做出的选择。宁海所在的天台山,是祖国南龙巨脉的东首,要重点考察史料记载较少的祖国南方山水地理,风光景色,必须从濒临大海的天台山东坡开始。徐霞客在《江源考》一文中写道:“不翻龙脉,所以不辨江源。今详三龙大势,北龙夹河之北、南龙抱江之南,而中龙中界之,特短,北龙亦底南向半支入中国,惟南龙磅礴半宇内。而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持南下……东分为浙之台宕(荡)……”徐霞客把黄河以北、长江以南、江河之间的山脉视为祖国的三条大龙,其中南龙是连接世界最高之山 —珠峰和环球最广之洋—太平洋的巨脉。大山与大海到宁海相接。这是徐霞客毕生考察的重点,因此,《徐霞客游记》描写南龙的篇幅占全书的95%左右,开端亦从宁海开始。

另一个原因是天台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宁海是天台山东坡,背依祖国南龙巨脉,面对东海,紫气东来,是古人崇尚、向往的所谓仙境之地。传统的天台山范围,指今天台县始丰溪以北,今新昌和嵊州的剡溪以东至宁海之海滨的地区。宁海是滨临大海的台岳东门。徐霞客选定开游和19年后第二次考察南方的道路,即宁海出西门,经台岳东门王爱山直达华顶的东门大道。

科技贡献

徐霞客一生游踪遍及名山大川,为后人留下了反映我国秀美山川风貌,充满田园诗意的地理考察散记《徐霞客游记》。这部驰名中外的典籍闪耀着徐霞客献身祖国考察事业的坚强毅力和聪明才智。

《徐霞客游记》是以散文和日记体裁写成的野外考察的忠实记录,是徐霞客三十多年来坚持不懈探索和研究自然奥秘的总结。全书共二十卷,四十万字,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他所到地方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物、植物以及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风俗习惯等。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中国西南和边疆地区的系统考察记录或专题讨论。特别是他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记载,内容丰富多彩,记述翔实精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徐霞客从1637年春开始,用了近三年时间,对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石灰岩分布、类型、特征做了详细地考察,科学地记录了石灰岩地貌突兀绮丽的风光和不同的类型及其成因。他还认识到,石林、象鼻山、石笋、石钟乳等现象的形成无不与流水作用、气温、湿度有关。他还将不同的地貌形态按其土壤覆盖和植被发育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地分类和总结,并试图厘定一系列专用名称。这一分类与现代地质学分类基本吻合,这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是空前的创举。他对石灰岩地貌所做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爱士倍尔的工作 (1774年)要早一百三十多年,他对石灰岩地貌的分类也比欧洲人瑙曼的研究 (1858年)要早两个多世纪。

石灰岩地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岩洞众多。195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经对七星岩深洞做了科学的实地勘测。《徐霞客游记》中所记述的15个岩洞不仅都能找到,而且有关洞口位置的记载和实测结果完全一致,有关洞穴结构、方向和形态特征的描述也大都是真实可靠的。现在对岩洞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专门的学问,叫做“洞穴学”。《徐霞客游记》对这项学科的研究到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不同地形、温度、风向风速条件下,徐霞客对植物的生态与种属发育进行了仔细地观察,提出了地面高度与地球纬度是对植物、气候和生态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这些在今天看来已属常识的问题,在科学十分不发达的数百年前却具有开创意义。

徐霞客对我国水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相当大的贡献。他考察过许多河流,纠正了过去志书中的一些错误,如潇江、湘江、漓江、怒江、澜沧江等均有勘误。他又特别对长江和盘江进行了详细地考察和深入研究,并写了《江源考》和《盘江考》。这两篇专题论文是水利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与此同时,他还论述了左江、右江、大盈、澜沧江等多条水系的发源地,对河流的发育、沉积和侵蚀状态所做的详细考察和描述,与现代地貌研究成果大体一致。

影响评述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出色的旅行家。他经三十年考察撰写成的六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详细地记录了他一生旅行生涯中的所见所闻,包括山川河流、气候植被、风俗人情等,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书中对我国石灰岩地区岩溶地貌的记述,详尽系统,是世界上较早的一本关于岩溶地貌的论著。尽管书中也有一些记述失当或判断错误的地方,但是它终不失为一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徐霞客也将永远为世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