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北宋中期伟大的政治家。他积极推行新法,不仅在当时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被国学大师梁启超誉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人物档案

姓名:王安石

生卒年:1021年~1086年

出生地: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

身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时代背景

王安石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期。北宋建国之初,其土地制度就奉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到宋仁宗时,全国已形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加之贵族地主又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繁重的赋税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为了防止人民揭竿而起,宋王朝实行雇佣兵制和“养兵”政策,随时随地把破产的农民和受灾的饥民收容起来编入军队,致使军队的数量恶性膨胀,军费开支竟占每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国家财政困难到了极点。当时,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和西北方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也不断用兵侵扰北宋。宋王朝忍辱求和,年年把大量的金银财物奉送给他们,更使 “国币虚竭,民间十室九空”。为改变这种状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生平纪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1021年冬天出生于江西临川县一个小官吏家庭。他自幼好学,不但刻苦攻读儒家“经典”,对诸子百家、农艺、天文、地理及小说稗史等书也多有涉猎。

1 0 4 2年,王安石进京参加礼部考试,一举高中进士第四名。不久,王安石被派往扬州,在韩琦幕下做官。在扬州期间,他仍发奋苦读,每每读书至天明。1045年,王安石在扬州任满,他毅然放弃了飞黄腾达的好机会,决心去担任地方官,把自己的满腹经纶致以实践。 1047年,王安石出任鄞县县令,开始了他独掌地方政务、为“亲民之官”的政治生涯。王安石的勤政爱民得到了鄞县老百姓的衷心爱戴。王安石鄞县任满后,解官回乡侯职。北宋朝廷曾召王安石到京城就馆职,又授予他集贤院校理的职务。王安石以“家贫口多,难住京师”为由谢绝了。此后,他又做了十几年的地方官。

105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中央三司度支判官,赴京就职。王安石一到京师汴梁,就先后给皇帝上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上时政疏》两篇改革时政的文章,但是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王安石的改革希望落空了。1067年,20岁的神宗皇帝即位。年轻的神宗不愿因循守旧,决心发愤图强,革新政治。王安石所表现出来的改革精神与神宗励精图治的希望相通。于是,神宗决定重用王安石。然而,神宗的计划却受到了很多元老重臣的反对,司马光、唐介等都反对王安石参政。神宗不顾元老们的阻挠,毅然将王安石提升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第二年又提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正宰相)。王安石辅佐神宗,掀起了从熙宁二年(1069年)到元丰八年(1085年),前后持续16年之久的熙丰变法运动。

1069年,朝廷先后颁布了《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法法令。实施“农田水利法”后,从1071年至1078年,全国修了一万多处水利工程,可灌溉耕地三千六百万亩。农田水利的兴修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百姓直接受益。其它各项法令也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北宋的经济困难。

尽管王安石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但由于他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切身利益,冲击了“累世因循苟且之习”,改革遭到了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只好于1074年辞去宰相职务,退居金陵。第二年2月,他又接到诏命返京,重登相位。但这次任职时间很短,还不到两年。因为此间不仅有守旧派仍从中作梗不止,在革新派内部也产生了种种纠葛。

1076年,王安石对变法彻底失去信心,便向神宗奏请告老还乡。神宗百般挽留,王安石还是执意请辞。神宗无奈,只得让他以使相身份兼判江宁府回乡。 1079年,又封他为荆国公。从此,王安石退隐金陵,直到1086年去世。

功绩回眸

王安石一生最主要的功绩就是积极推行熙丰变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富国强兵。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陆续推行了理财富国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整军强兵的将兵法、保甲法等;整顿吏治、更贡举、兴学校等法令。

熙丰变法的核心是理财。为了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王安石首先把他在鄞县实行过的青苗法推向全国。青苗法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抑制了土地兼并,也给国家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是熙丰变法中最大的一项改革。变法规定,原来有徭役负担的人家,可以按照土地家产的多少,缴纳免役钱,政府用钱雇人服役。募役法使农民免除了繁重的差役负担,保证了农业生产,还大大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方田均税法是通过重新丈量土地,重新均定田赋,迫使原来偷税漏税的土地按照实际数目缴纳赋税。

熙丰变法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强兵,王安石为此推行了一系列整顿军队的法令。为了镇压农民各种形式的反抗,王安石推行了保甲法,把农村的民户进行编制,凡是有两个以上男丁的人家,必须出一人做保丁。保丁平时生产,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

王安石特别强调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他执掌朝政之后,就着手改革科举,以经义、策论取进士,废除了明经等科目。他还整顿学校,改组了太学,先后设立武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王安石亲自编订各级学校的统一教材,重新为 《诗经》、《尚书》、《周礼》三部儒家经书做注,统称为《三经新义》,将它推行到从太学到县学的各级学校,作为科举考试的唯一标准。

王安石主持的熙丰变法,在富国强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元丰年间,国内府库无不充盈,可以支撑二十年的财政开支。而边境防御上,北宋收复了幅员二千多里的领土,使唐朝中期以后就失守的旧疆域重新划回版图,这也是北宋历史上仅有的一次。

影响评述

王安石披荆斩棘,奋斗了八年,殚精竭虑地推行变法,不仅在当时起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创制的保甲法,上承管仲、商鞅,是募兵法向征兵法的过渡。梁启超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反对派的破坏,那后世各国通行的军制,在中国千年之前,就已经创建而成为世界的模范了。他还认为,王安石在京师设立专科学堂,是分科大学的滥觞,比起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还要早。王安石不慕名利、任劳任怨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佩。王安石不仅是位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位伟大的文学家。后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表明他在文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