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白羊座)。他出身戎马,英勇善战,乱世称雄,扫荡南北,消除了唐朝末年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发动陈桥兵变之后,黄袍加身,成为北宋第一代天子。

人物档案

姓名:赵匡胤

生卒年: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出生地:涿州(今属河北)

身份:宋朝开国皇帝

时代背景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中原地区在这一时期由于军阀混战,连年不息,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在动荡之中,无法正常的生活和从事生产。后周是五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时期,朝廷将官田拨给农民耕种,减轻了农民的徭役,生产得到了发展。周世宗柴荣即位后,改革内政,加强武备,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而这正好为赵匡胤提供了用武之地,也为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生平纪事

927年,赵匡胤出生在涿州。他的父亲赵弘殷是当时后唐禁军飞捷指挥使。赵匡胤虽然生逢乱世,但毕竟出生于官宦世家,因此,等他到了应该读书的年龄,父亲就正式给他取名匡胤,让他入学读书。赵匡胤禀赋聪慧,不仅书读得好,在骑射方面也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自幼便立下雄心壮志,企盼驰骋沙场,干一番大事业。

后来,赵家日渐衰落,已经没有能力为赵匡胤安排锦绣前程了。为了寻求出路,21岁的赵匡胤告别结发妻子,外出闯荡。赵匡胤浪迹四方,但是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并没有把他压倒,却把他的意志磨炼得更加坚强。

949年,枢密使郭威开始招兵买马,赵匡胤凭着一身好武艺,投在了郭威帐下,流浪多年的赵匡胤终于有了用武之处。赵匡胤在拥立郭威代汉时,表现积极,逐渐得到郭威的赏识。后来,他又在郭威建立后周的战争中表现不凡,很快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负责宫廷禁卫。

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刚刚两个月,北汉和辽就大举进攻后周。赵匡胤奉命跟随周世宗亲征,双方在高平展开激战。赵匡胤身先士卒,赢得了周世宗的欢心,也博得了张永德等将领的赞赏,被擢升为殿前都虞候,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并奉命整顿禁军。赵匡胤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在禁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并和其他9位高级将领义结金兰,结拜为“义社十兄弟”。赵匡胤在禁军中威望日隆,而禁军也成为他日后夺取后周天下的倚仗。

赵匡胤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使他成为周世宗统一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干将。 955年,他为后周夺取了后蜀的大片土地。956年,他又随周世宗亲征南唐,一举夺取了滁州。滁州是南唐都城金陵的重要门户,赵匡胤在征伐南唐的战争中又立了大功,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坐上了禁军的第二把交椅。这时,赵匡胤已大权在握。于是,他开始为自己的帝王之业积极谋划。

959年,周世宗亲征契丹,在行军途中捡到一块木牌,上有“点检做天子”的字样。周世宗看到牌子,大为吃惊,误以为禁卫军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想做皇帝,于是便对他加以防范。收复完三关后,周世宗就染病不起。病危时,周世宗想到儿子年幼,担心张永德会利用禁军夺取皇位,于是匆匆忙忙撤掉了张永德,任命他最信任的赵匡胤做了殿前都点检。周世宗万万没有料到,真正想夺取后周皇位的人,就是自己最信任的赵匡胤。

周世宗死后,即位的小皇帝柴宗训年仅7岁。960年初,赵匡胤指使人谎报契丹和北汉联合入侵后周,然后“奉命”率兵北上。队伍到达开封城东北20千米的陈桥驿便驻扎下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大将赵普等人密谋,借口“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将一件黄色的龙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戴他做了皇帝。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立即回师开封,要求军队不得剽劫百姓。他将后周的小皇帝降为郑王,太后易称为周太后,并将他们从皇宫迁到西宫,同时对后周文武重臣一律采取优待政策。因为赵匡胤统领的归德军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将新政权的国号改称“宋”,年号“建隆”。

赵匡胤虽然利用“陈桥兵变”夺得了皇位,但是皇位却很不稳固,他首先要面对满朝后周的旧臣。一些后周臣子不时对北宋朝廷进行反抗,但很快便被宋军击溃,后周残余势力被逐渐铲除。

赵匡胤做稳皇位以后,就进一步考虑如何消灭割据势力。他和谋士赵普商量后,制定出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962年,割据湖南的周行逢病故,他的儿子周保权继位。大将张文表不服周保权,起兵反抗,割据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周保权派人向宋朝求援。赵匡胤见时机已到,出兵湖南,一举占领了南平,平定了湖南。之后,赵匡胤又着手进兵后蜀。 967年,赵匡胤派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等人带领大军,平定了后蜀。970年,他又命大将潘美带领大军征讨南汉。南汉建都广州,占有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南部。南汉国主刘没有办法逃跑,就放火焚烧府库宫殿,出城投降了。974年,赵匡胤命令大将曹彬出征江南。宋军很快就打到了金陵。而南唐国主李煜只会写词,不关心政事。宋军攻进金陵,李煜投降了宋朝,南唐也随之灭亡。

占据现在浙江、江苏一带的吴越国主钱不断向宋朝进贡。到了宋太宗的时候,钱去开封朝见,被宋太宗扣留下来,被迫献出了全部土地。

后来,只剩下留从效割据泉、漳等州。留从效死后,部将陈洪进夺取兵权,把泉、漳等州的土地进献给了宋朝。至此,江南最后一个割据势力也被消灭了。赵匡胤从963年起,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消灭了南方各地的割据势力。

976年,赵匡胤猝然死去,死因不明,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桩千古谜案。

生活剪影

五代政权的更迭都是由于帅强将上。五代每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前朝的节度使或者禁军统帅,宋太祖自己的天下也是这样得来的,因此他深知其中利弊,打算逐步削弱将领们的兵权。于是,上演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陈桥兵变

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欢庆新年,突然接到北汉、契丹入侵的边报。宰相王溥、范质没有核实军情,就急忙派赵匡胤率军前往抵御。京城里立即传播出流言:在大军出征之日将有兵变,推举检点为天子。于是,开封城内一片混乱,而后周朝廷却茫然不知。

正月初二,赵匡胤率军在陈桥驿扎营。一部分将士聚集在驿门外高喊:“我们为国征战,血染沙场。可是,皇上年幼,谁能知道我们的辛苦功劳?还不如先立检点为天子,然后再出征契丹。”赵匡胤闻声出来劝阻,将众将校请进驿门之内,设宴安抚。

第二天,赵匡胤从梦中被惊醒,披着衣服走出房门。将士们将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山呼“万岁”。兵变已经开始,赵匡胤登台亮相。他对兵士们约法三章: “大军回京之后,不许惊扰宫廷,不许凌辱朝臣,更不许劫掠百姓,抢夺府库。遵命者,重重有赏;违令者,定斩不饶。”

然后,赵匡胤大军回京。赵匡胤立即召集群臣,举行禅让之礼。小皇帝柴宗训无奈,只得宣读了别人早已准备好的禅让制书,将皇位“让”给了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

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召集义社兄弟集会。这些兄弟如今都是权势显赫、威震一方的人物,宋太祖率领他们到郊野森林里猜拳喝酒,不分上下。酒酣耳热之时,宋太祖忽然起身说道:“这里没有别人,你们哪个想当皇帝,只要上来把我杀掉就行了。”众人大惊失色,急忙匍匐在地,惶恐跪拜。宋太祖见此,又说道:“那么你们是真心拥戴我当皇帝了?”众人急忙点头称是。宋太祖满意地说:“你们既然真心拥护我做天子,以后必须恪守君臣之礼,不得尊卑不分,犯上作乱。”众人只得唯唯点头。

宋太祖见自己威望尚在,便立即开始行动。7月的一天,他又召义社兄弟、功臣勋将们进宫赴宴。席间,他叹息连连,说道:“如果没有各位扶持,我哪里会有今天,各位的功德,我永志不忘。可是做天子实在太难了,远不如做节度使时快乐。自从登基之后,我就没睡过一夜安稳觉。”众人惊问为何,宋太祖说道: “皇帝之位,谁不想坐?”众人大惊失色,吓得连连叩头,说:“陛下为何口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还有谁会有二心呢?”宋太祖平静地说:“恐怕不见得吧!再说,就算你们没有二心,难保你们的部下没有贪图富贵之人。一旦他们把黄袍加到你们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干,只怕也由不得你们了。”众将吓得魂飞魄散,叩首说道:“臣等愚昧,恳请陛下给我们指点一条明路。”宋太祖说道:“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各位何不解去兵权,多买良田宅院,购置歌儿舞伎,每日饮酒作乐,尽情享受一番呢?我们君臣无猜,相安无事,岂不很好?”众将帅听了,长出了一口气。第二天,众人就纷纷上书,称病辞官。宋太祖十分高兴,立即免去了他们的职务。宋太祖为了安抚这些人,赏赐大量的财物给他们,还用联姻的方式给他们造成一种心理平衡,消除了他们的疑惧。

宋太祖杯酒之间消除了心腹大患,此举实在高明。

勤俭治国

宋太祖一直生活节俭,史书上说,当时宫殿里挂的帘子都是用青布做边饰,宋太祖身上穿的衣服只有赭袍用绫罗制成,其余都是用较次的絁绢制成,多次浣洗之后还穿在身上。弟弟赵匡义劝他衣服用具不宜过于草率,他便严肃地说:“你忘记咱们家住甲马营的时候吗?”他还时常拿出贫贱时穿着的麻鞋布衫指给左右观看,显示他不忘旧日生活。宋太祖不仅自己生活节俭,还教育子女勤俭。有次,公主穿着一件贴绣铺翠的短袄,宋太祖看见后不高兴地说:“你把这件衣服给我,以后不准再穿这种衣服。”公主说:“一件短袄用得了多少翠羽呢?”“不行,你穿这种衣服,必定会引起皇宫内外女人的效仿,京城翠羽价高,贩卖的人到处搜求,杀生便多。你生长于富贵之中,何必做这个首恶呢?”宋太祖以自身为典范,在全国杜绝奢侈之风。可见他政治清明,重视人民。

政治韬略

宋太祖夺得皇位后,为了攻固自己的统治,开始逐步削弱将领们的兵权。他将禁军的侍卫司分为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与原来的殿前司合称为三衙,统领禁军。三衙鼎足而立,互不相属,都直接听命于皇帝。宋太祖又任命一些资历比较浅的军官做指挥使,原来的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等不复设置。然后,宋太祖又将调兵权给了枢密院,后勤供应交给三司,这两个部门与三衙形成又一个鼎足之势,大权最后也集中到皇帝手中。这样,五代以来,禁军飞扬跋扈的局面彻底改变了,禁军真正成为皇帝的亲兵。

宋太祖即位之前就开始招揽文臣,登基之后更是不遗余力地选拔文官。他大力推行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并且扩大科举范围,规定无论出身门第,凡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都可以参加科考。他还订立了府试、殿试制度,以杜绝徇私舞弊的情况。宋太祖崇尚文治,奖励儒学的举措彻底改变了重武轻文的情况,推动了宋代文化、科技、教育的长足发展。

宋太祖还采用了官、职分离的差遣制度。“官”是品级,是领取俸禄的依据; “职”是殿阁学士之类的荣誉称号,没有什么实际权力。而皇帝差遣的临时职务才是拥有实际权力的职务,差遣的结果是后周的旧臣虽然全部留用,但是仅仅保住了官衔俸禄,很多人并没有实际的职权。宋太祖巧妙地剥夺了后周旧臣的实际权力,消除了他们对赵宋王朝的威胁。

宋太祖还采取措施,削弱了地方藩镇的势力。他先把地方的行政权收归中央,废除了支郡制度,使节度使掌控的节度使驻地之外的州郡直属中央。宋太祖随即派文臣出任这些地方的行政长官,取代原来节度使委派的亲信武将。这两项措施,使得节度使的权势大为削弱,仅仅相当于一个州郡的长官,藩镇割据威胁中央的局面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宋太祖还剥夺了藩镇的财政大权,由中央直接派人主持地方税收,规定地方赋税收入除本地行政开支所需外,全部运归中央。财权收归中央之后,藩镇失去了抗衡中央的经济后盾,也就无法屯兵自重了。

宋太祖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五代时,税制极其混乱,人民负担非常沉重。宋太祖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革除各种苛捐杂税,规定出相对统一的税制和征税时间,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对于多项徭役,不再征用平民,大批农民从繁重的徭役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土地上进行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宋太祖还很重视兴修水利。他多次整修黄河,并将修治黄河与沿河植树和加强巡察结合起来,从而防止了黄河发生大的灾害。制定奖励农业生产的政策,促进了全国荒地的开垦。通过以上措施,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

影响评述

宋太祖乱世称雄,从一介武夫登上帝王之位。他在位16年间,扫荡南北,谋求统一,彻底消除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重新加强了中央集权,社会也逐步安定下来,为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进而奠定了两宋三百年的基业,使封建社会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宋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僚体制的改革,彻底扭转了五代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把国家大权全部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中国封建的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而宋太祖的这一系列措施,也成为两宋三百年的祖宗之法,一直被宋朝君臣恪守。而且,他对文官政治的推崇,开创了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重文轻武的风气,对中国人民的社会心理也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