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政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他像荀子一样,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惟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太宗在经济上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人民衣食有余,安居乐业。在文化方面,则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大修诸经正义和史籍;在长安设国子监,允许周边国家皇室子弟来唐留学。此外,太宗又屡次对外用兵,降东突厥、平薛延陀、征高丽、服吐蕃、平回纥,使唐朝国威远播四方,确保了边疆的安定。在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鼎盛的太平盛世,史称“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