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迁都

公元前771年,由于周幽王的昏庸无能,少数民族犬戎的军队打进了西周的都城镐京。他们在镐京内外烧杀抢掠,并在骊山下杀死了周幽王。各诸侯由于以前受过幽王的戏弄,前来救援的很少,只有忠于周朝的秦襄公带兵来救,打退了犬戎兵,但已无济于事,强盛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周幽王死后,贵族们拥立他的儿子宜臼,于公元前770年即王位,他就是周平王。当时的形势很糟糕,幽王的暴政再加上严重的天灾,镐京所在的关中地区一片荒凉,人口减少了很多,繁荣的镐京也被犬戎抢掠一空。西周的军队已经形同虚设,都城面临被犬戎随时侵入的威胁。因此,周平王在晋、郑、等诸侯的保护下,于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把国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历史上称为东周。

周平王:(约前781-前720),姓姬,名宜臼,中国东周第一代王。他是周幽王的儿子,母亲是幽王的正室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儿。

周幽王:(前795年-前772年),周宣王的儿子,姓姬,名宫涅。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上演“烽火戏诸侯”,失信于诸侯。结果,申后部族联合犬戎部落,举兵伐周幽王,将其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自此灭亡。

镐京: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是西周时代的首都,又称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后,由丰迁都镐京,《诗·大雅·文王有声》篇有:「考卜维王,宅是镐京。」镐京与东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西),为西周时的两大都城。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曾营建过许多离宫别墅,吸引着各代游人。这里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

秦襄公:(?~前766),嬴姓,秦庄公之子。春秋时秦国的建立者。公元前777~前766年在位。公元前771年,犬戎和申侯攻杀周幽王时,出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给岐(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以西之地。公元前766年,讨伐犬戎,死于岐。

东周王朝的建立(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770年,幽王被杀后,太子宜臼登上了国王宝座,他就是周平王。当时镐京经历战火的洗劫,宫室残破,王畿荒芜,一时不易恢复,加上犬戎仍散居镐京附近,对周王室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平王将首都迁至东都洛邑。因洛邑在镐京的东面,所以历史上把此后的周朝称东周,以别于从前定都镐京的西周。

王室的衰落(公元前770~前256年)

自平王东迁,周朝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天下共主”已徒具虚名,由此历史也进入一个列国纷争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东周实际上包括了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前段叫春秋时期,其特点是天下权力重点由天子下移到诸侯;后段叫战国时期,其特点是权力重心继续下移,由诸侯而卿大夫而士,布衣即平民阶层逐渐兴起。

大权旁落的周王

周王无力对诸侯发号施令,在政治和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因而不得不放弃天子的尊严。诸侯们不再尊重周王,西周时所定各种定期纳贡、朝觐的制度名存实亡。到后来,周王室的地位比三等诸侯国还要卑微,甚至常年靠借贷度日。

东周的统一(公元前760年)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继位。与此同时,虢公翰也拥立王子余臣为王。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平王得到郑、晋、秦、卫等诸侯国的拥护,被认作是周王室的正统,余臣则相对孤立。公元前760年,晋文侯帮助周平王攻杀余臣,周王室重新统一。

诸侯的崛起

平王东迁是靠诸侯的力量实现的,其中晋、郑两国出力尤大,郑武公因此成为王室卿士。武公死后,郑庄公承袭卿士之职,执掌王室事务。平王欲分政于虢公,庄公不满,平王惧怕庄公,于是与郑交换人质以信盟。由此周、郑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变成平等国家间的关系,庄公掌握了王室权力。

弱肉强食的时代(公元前760~前256年)

周王室衰落后,强势的诸侯开始了一系列的争夺发号施令权力的战争,大国不断地攻打弱小的国家。在春秋时期发生的颇具规模的战争达480多次。诸侯争霸使得整个国家兵连祸接,没有宁日,这使得日后奴隶们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日益高涨,动摇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