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迁殷

商朝初建时,最早的国都在亳。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淹没了都城,最后不得不迁都。从商汤开始经历了二十个君王的更替,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商一直没有迁都。

从那时候起,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日子,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了。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商的兴起(约公元前1600年)

商族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是夏朝东邻的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但商在汤之前,一直是夏朝的附庸。夏朝命商的首领为水官,负责治水,成为与共工、禹齐名的治水人物,最后献身于治河事业,这说明商族的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商族与其他部落之间的交换也比较活跃。汤即位时,商族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成汤是一位有才干的君主,他任用伊尹为右相,仲为左相。在他们两人的辅佐下,汤的势力日益强大。

成汤建商(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600年,汤的军队占领了夏朝的首都斟郇(今伊洛地区),夏王朝灭亡,汤建立了商王朝。汤,又名武汤、成汤或成唐,甲骨文中称太乙,著名军事家。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伊尹佐汤

伊尹,又名阿衡。商汤的贤相,是夏末商初重要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具备运筹策划的才能,在灭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夏朝末年,夏王桀荒淫暴虐,统治出现危机。伊尹辅佐汤先攻灭位于夏、商之间的韦、顾等夏的属国,使夏处于孤立,而后趁昆吾部族为乱,率领诸侯消灭昆吾,再乘胜讨伐夏桀。

商的行政管理制度(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商朝的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不断强化国家机器。商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其王位传授,在盘庚迁殷以前多是“兄终弟及”,以后则大多是“父死子继”。商王之下,有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丞相是国王的辅佐,地位最高,权力很大。另外还有管理宗教事务、掌管军队事务以及管理农事与手工业生产的各级官吏。

(公元前15世纪~前10世纪)商的农业生产技术

商朝的人口估计有543万~790万人,需要大量粮食。农业是商朝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衣食的主要来源。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出现青铜农具,并在各个农耕工序中使用;农作物的品种,所谓的“五谷”皆已齐备;耕作方法、农业管理等方面都有创新,使农业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

青铜农具的出现

青铜农具是当时农具变革的重要标志。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的商朝青铜农具共有65件以上,出土的地点分布在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当时青铜农具的供应仍相当有限,未能满足大规模集体生产活动的需要,所以农业生产仍以木石工具为主。

商王朝的军事(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商朝以武功著称,它一方面要抵御强敌入侵,包括支援诸侯国抵抗外族侵犯,另一方面要征伐方国的反叛,所以战争时有发生。早在成汤灭夏时,商族的军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有商一代,不论是王室,还是诸侯、邦伯,都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军队。不过,商王室虽然有直属军队,但还未正式建立常备军,商的兵源主要依赖地方邦国提供。

氏族组成的军队

氏族是商朝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商朝内部有众多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诸侯国,军队的构成形式也与之密切相关,各国都有以本族成员为主体的军队,由本国贵族统领。因此,商朝推行寓兵于农的“族兵制”,出征的军队由商王临时征召各国氏族武装组成。

兵种战法的革命商王朝武功显赫,战争频繁。为了克敌制胜,商军不断改良兵种、战法和战备等,促使商王朝军事不断进步和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从步兵为主发展到车兵的大规模使用和三师战法。战车使军队的防御和冲击力大大提高,而三师的左中右战法则实现了两翼侧击。两者都是军事史上的重要革命。

盘庚迁殷(约公元前1300年)

从商朝建立至盘庚执政,历经四次迁都。公元前1312~前1285年,阳甲死,其弟盘庚继位,为了摆脱困境,避免自然灾害,于是决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西北)。自盘庚迁殷到帝辛(纣)亡国共273年,国号称殷,也称作殷代。整个商代也称为商殷或殷商。

殷墟遗址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西北。年代约公元前14世纪末~前11世纪。自盘庚迁都于此到帝辛(纣王)亡国,273年间一直以此为都。周武王灭殷后,城池破败荒芜,变成废墟,后人因此称之为殷墟。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开始发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殷墟遗址的范围约30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