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即位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到了禹年老的时候,按照惯例要选举新的首领。众人一致推举皋陶,但皋陶不久就病死了。于是大家推举当年治水有功的伯益。大禹死后,伯益模仿当年大禹的做法谦让起来,假意让位给禹的儿子启。没料到启一点都不客气,堂而皇之登上了王位。伯益知道后非常生气,率兵来攻打启,可是启早就做好了迎战的准备,轻而易举就击败了伯益。启的即位,破坏了“禅让”制,引起了其他氏族首领的反对,但最

终都被他镇压了下去。通过部落之间的战争,启不但保住了王位并且巩固了统治,王国不断地扩大,各地部落首领纷纷臣服,启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君王。部落联盟时期的选举制度被彻底废除掉,取而代之的是王族世袭制。启建国后,划分天下为“九州”,委派亲信为“九牧”来管理“九州”。启建立了军队,设置了管理国家的各种机构,并且开始征收赋税。这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

王朝—夏朝建立了。

阶级社会的产生(公元前21世纪)

尧、舜、禹时期,是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出现的阶段。相传尧与有苗族(或称三苗)曾经战于丹水(今汉水上游的丹江)之滨。舜继位以后,有苗不服从华夏族的领导,禹要征伐他们,舜制止了禹。到了大禹时期,对有苗大举武力征伐,以后有苗逐渐衰亡了,众多的战俘成了大禹的奴隶。禹伐有苗,说明到了大禹在位的时候,部落之间的战争已经不是单纯为了争取生存地区或复仇,而是掠夺财物和奴隶了。这是阶级社会产生的重要标志。

涂山之会

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为了巩固统治,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内)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或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夏启立国(约公元前2070年)

由夏启开创的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王朝,历史上称为夏朝。启是夏朝国王——夏禹的儿子。相传禹曾定皋陶为继位人,皋陶先死,禹又定伯益。禹死后,伯益避让启,“诸侯皆去益而朝启”,他因此继位为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时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设官分职

夏启为首的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家机构中设置许多官职,“夏后氏百官”,百官均为大小贵族。据史书记载,夏官职有“宅乃事(事宅是中央官吏)、宅乃牧(牧宅是地方官吏)、宅乃准(准宅为祭师)”。此外,还有牧政、车正、庖正等官吏。他们协助国王实施统治,并有了简单的典章制度即“夏礼”。

少康中兴(约公元前1868~前1848年)

公元前1908年,有穷氏首领后羿(又称夷羿),攻入夏都,夺取了王位,号称帝羿。不久后羿被他的亲信寒浞所杀,寒浞自立为帝,并追杀逃亡的夏帝相。相子少康在斟灌与斟余众的协助下,于公元前1868年灭掉了寒浞及其子浇,又命其子杼灭掉了殪,从而结束了后羿与寒浞40年左右的统治,恢复了夏王朝的政权。少康死后,立子杼。夏代中兴局面得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