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

读三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刘备在世和去世后的诸葛亮,似乎是两种人生,前一种是作为刘备手下料事如神的军师,指挥打仗这些事情似乎不在话下。然而刘备过世后辅佐刘禅,诸葛亮好像就没有之前那么厉害了,似乎一下子从顶级军师跌落了下来。一个人的能力是不会被轻易改变的,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诸葛亮为了逼迫司马懿出兵,竟然给他送去了女人衣服,以此来羞辱司马懿。司马懿接到衣物,不但没有雷霆大怒,而是询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和平日所为,当得知诸葛亮处罚十军棍这样的小事都要亲为,而吃饭又吃得很少时,他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将不久于人世。后世人就此认为,诸葛亮这种做法,不但将自己累垮,而且还造成了蜀国人才亏乏。蜀国人才亏乏主要原因是不是在诸葛亮暂且不论,我们只讨论一下,诸葛亮究竟为什么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呢?

归于刘备集团的诸葛亮,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刘备时期和刘禅时期。刘备时期的诸葛亮前后有十六年时间,这一时期的国家任务和所处的形势要繁重和艰巨的多,但诸葛亮的做事似乎却要从容得多,根本原因在于他可以专心做事。比如说出使东吴,都督江南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以及协助关羽守卫荆州等。

后来刘备调诸葛亮和张飞赵云一道入川,刘备完全占有成都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诸葛亮也只是“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直到刘备当了皇帝,诸葛亮当了丞相,还有一个李严给他分担了文书事务。诸葛亮可以专一地做好某项工作,而不需要面面俱到地什么事情都要他去做去抓。这一方面在于上面有刘备,而刘备的能力足够,另一方面也在于蜀汉国正处于人才相对兴旺的时候。

就个人方面来说,诸葛亮并不是愿意什么事都自己来干。比如说马良要出使东吴,想让诸葛亮写一封给孙权的介绍信,诸葛亮让他自己写,写好了拿来看看就行。即便是到了刘禅时期,诸葛亮认为有郭攸之、董允等人的存在,宫内事务也不需要他过多的过问。而在实际上,诸葛亮不是南征就是北伐,多数时候不在成都,想过问他也没有这个时间。

但问题是,到了刘禅时期,诸葛亮有了更大的权力,有了使用人方面更大的空间,为什么反而会事事亲力亲为了呢?

刘禅不是刘备,诸葛亮不得已只好又当爹又当妈。刘备时期,军事上诸葛亮只需提出建议,做好后方即可,而刘禅时期则不一样,诸葛亮不但需要做出决策,还得领兵在前。国家层面,前期的诸葛亮只需协助刘备制定出法律条文,而执行问题在有关部门,这些部门是刘备直接管,他们也对刘备负责即可。

如,刘备制定了禁酒令,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扩大化,简雍建议刘备放人;法正公报私怨,有人看不下去,也只是让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建议,抑制一下法正;黄权投降魏国,执法部门要将他的妻、子抓起来,刘备说算了吧,黄权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而在刘禅时期,这一切都变了,像一干贬官,想复出也都把希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从司马昭开始,人们就说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恐怕最有体会的是诸葛亮。如果说刘备时期诸葛亮只是一个“主妇”,只要把精力用在“主内”上即可,而刘禅时期的诸葛亮则完全是既当爹又得当妈。

诸葛亮最后几年和司马懿对阵,但诸葛亮和司马懿不一样,司马懿只需要把握前线的形势,后方的事情不用他管。即便是前线,当一些将领给他太大压力的时候,魏明帝曹睿还可以派来一个老资格的辛毗给他分担,诸葛亮有谁?

马谡给他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要说到具体原因,马谡给诸葛亮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诸葛亮初次北伐,战役目标是夺取魏国的“陇右”,从而切断魏国通往西凉之路,立足脚跟后寻机夺取凉州。陇上作战,战役重点在街亭,守住街亭,才能实现整个战役目标。街亭的军事意义在于防守,这就像是现代战争的术语“围点打援”,诸葛亮在夺取一个个点,而需要马谡挡住张郃这个“援”。马谡的任务是防守,但他却放弃了城上了山,也就是弃守为攻。

冷兵器时代,据城专职防守可以以一当十,但马谡这一部署的改变让自己的劣势更加无限放大,结果张郃将山头一围,马谡变成了“以卵击石”。马谡守街亭,诸葛亮是寄予很大希望的,它不仅仅是给予马谡一个立功扬名的机会,还是把他作为接班人来加以培养,就像后来的那个姜维,因此他才千叮咛万嘱咐,可惜马谡让他大失所望。

马谡曾经提出过对南方少数民族“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良策,这样的人都如此不堪一用,诸葛亮还敢大撒手的使用谁?马谡的使用对诸葛亮的打击是巨大的,有了马谡的教训,面对魏国司马懿这样的强敌,诸葛亮又怎能不加倍地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蜀汉国到了人才的一个凋零时期。客观来说,蜀汉国到了一个尴尬时期——无才可用。武将除了一个魏延,这个人诸葛亮又需要把他带在身边攻城拔寨,其他的还有谁?赵云吗?一个斜谷都守不住;吴壹,外戚;王平,大字不识一个;廖化,到了“六十不服戎”的年龄蜀国人还不知道他是谁。李严?还是不说了,谁又敢给一个今天要官明天要待遇的人大权?武将好歹还能让普通人说出几个名字,谋士文臣能让人说出个一二三的有谁!

不是说处罚十军棍这样的任务也找不出一个人出来,只是说当各个层面上的事情累积到了一起,诸葛亮才会“积劳成疾”。如果诸葛亮能像司马懿一样专心带兵在前线打仗,像亲自过问十军棍处罚这样的事例,会不会成为深入实际治军严厉的典范?当年吴起亲自为士兵吮吸痈疽,不就是被传为和士兵同甘共苦而士兵也乐于为其死战的美谈吗?如果这样来看问题,是不是会觉得,诸葛亮实在是有点儿不得已而为之?

夷陵之战以后,蜀汉国成为三国最弱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蜀国还保持了对魏国的进攻态势,这不能不说都是诸葛亮在倾尽全力而为之。诸葛亮之后,魏国受到东线吴国的压力更大,其内部的矛盾也更加尖锐,蜀汉国反而更加无所作为,根本原因,就是这些接任者本来平庸还不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不是魏国多事,还真不知道诸葛亮之后的蜀汉国能维持几年。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