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总是征战合肥

孙策在临终前,曾经对弟弟孙权说过,论起行军打仗,自己更厉害,然而若说守卫疆土,自己却不如孙权,这一句话在后来孙权的行为上也得到了极大的验证。孙权曾经多次出兵攻打合肥,但是却一直没能打下来,可以说是屡败屡战,然而即便战败,下一次依然要继续打,结果仍旧是失败。那么,合肥到底有什么吸引着孙权,一定想要拿下来呢?

有关三国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说老少皆知,尤其是魏蜀两国之间的纷争,那是再熟悉不过了,诸葛亮北伐就是其中一个例。可是在当时,可不止是诸葛亮这一路北伐大军,可别忘了另外一个国家:东吴。

早在赤壁大战结束后,孙权就已经率东吴水陆两军北伐了(当然也不叫北伐,姑且称之),目标就是现在的合淝,当时是叫合淝,可是来势汹汹,最终却惨败而归。不过失败一次很正常。下次再赢回来,可关键是,孙权数次北征江淮,都是攻打合肥,虽然遭到多次挫败,但他仍对合肥锲而不舍。

那么合肥对孙权为什么有这么大吸引力呢?为何不从其它路线进军呢? 纵观江淮之间的地理形势和魏吴两国的军事方针,有以下几点原因。

我们知道北方曹魏控制了合肥,那就可以从水路、陆路等几处前进到长江北岸,就如同扼住了东吴的咽喉,使其江防非常吃力,喘不过气来。

孙权之所以锲而不舍地攻合肥,从防御角度看,是要拔除这颗钉子,将防线向北推进,使长江防线不至于暴露在敌人的直接打击之下。

当时孙权伐魏要北上,在可以选择的三条路线中,合肥一路也是最稳妥的。因为走涂中——盱眙的陆路,后续补给非常不便,且担心敌人骑兵的包抄,在江淮平原上曹魏的骑兵优势最容易发挥。走邗沟的水路,由于水浅,行军比较困难。只有走合肥的水路,既能发挥东吴水军的优势,又可通过施水、淝水等自然形成的河流直抵淮河。

孙权屡攻合肥,既因合肥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受其割据自保,不愿冒险的战略影响。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孙权的军事能力欠佳,所以采取了稳妥的进攻路线,不求有功,但求无损而已。这种策略于敌无大损,于己则徒耗国力,并不明智。

就像孙策说的:“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孙权)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屡次亲征合肥失败,也印证了孙策的话。孙权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倒是能行,但要说称霸天下,还少了些能力。终孙权一生,他也没有打出淮河,只是靠吕蒙和陆逊从刘备手中抢回了荆州。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