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有哪些功绩 历史上孙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有哪些功绩,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孝恭章皇后其实从电视剧上知道的,真正历史上的这个孝恭章皇后其实并不会让人知道了,所以还是非常的尴尬的,所以下面我们可以来简单的学习学习下了,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孙太后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她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代宗朱祁钰的嫡母。要说孙太后为国事操劳主要有两件事情,“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也称“南宫复辟”。这两件事情都是震惊朝野的大事,孙太后力挽狂澜稳住局面,为国家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太后出自民间,其实明朝皇后从明仁宗的张皇后开始基本都是出自民间,因为怕后宫干政,怕后族娘家人太强势,对朝廷不利。孙太后的父亲孙忠只是永城县的主簿,虽然是公务员,但只是个九品芝麻官。她之所以能入宫侍奉皇孙朱瞻基,说起来也是缘分。因为当时还是皇太子妃的张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她经常出入宫廷。估计是以前就认识孙忠一家人,这不,没少在自己女儿张太子妃面前夸孙忠的闺女既漂亮又懂事,这样一来孙氏得到朱棣的点头得以入宫,朱棣虽然不待见朱高炽,但对这个儿媳妇倒是非常满意,所以答应了她的请求。

其实孙氏当时才十岁,很有可能是彭城伯一家跟孙家关系不错。进宫的时候才十岁,也嫁不了人啊,朱棣就让自己的儿媳妇太子妃亲自教养孙氏。明朝皇宫把未来的儿媳妇养在宫中很正常,当初徐皇后也是朱元璋跟徐达商量过了,很小就当儿媳妇养在宫中,也是马皇后亲自教导。

大家都知道朱瞻基可是朱棣的心肝宝贝,从小特别疼爱这个长孙,甚至跨过朱高炽直接立为皇太孙。到了朱瞻基大婚的年纪,朱棣还亲自为他选妃,最后册封济宁胡氏为正妃,孙氏仅次于太孙妃封为嫔。其实孙氏跟朱瞻基是青梅竹马,十来岁进宫,两个孩子玩的还挺好。朱瞻基登基后马上册封孙氏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还为他破例制金宝赐与孙氏。因为只有皇后被册立后赐金册金宝,皇贵妃只有册无宝,后来的皇帝都学朱瞻基的。

胡皇后为朱瞻基生下两位公主,孙贵妃开始生下一位公主,在宣德二年又生下长子朱祁镇。这让已经三十岁的朱瞻基大喜过望,对孙贵妃更加宠爱。朱瞻基就打起了废后的思想,想让自己的宠妃上位。于是就把重臣张辅、夏元吉等人都叫来商量废后的事情。大臣们不好说什么,胡皇后无辜就这样被废了,朱瞻基让皇后搬出去住,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孙太后上位母以子贵,母仪天下。这事让张太后都觉得胡皇后可怜,还经常维护她。

朱祁镇继位后,孙皇后就名正言顺成为皇太后了,这样平安的过了十几年。到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朱祁镇在心腹大太监王震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的历史惨败。当时那叫一个惨,二十万大军全军覆灭,文臣武将死伤殆尽。连皇帝朱祁镇都被俘虏了,举朝震惊。瓦剌人胁迫朱祁镇一路叩关打到北京城下,国家有累卵之危。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请孙太后拿主意让庶子郕王朱祁钰监国稳住民心对抗瓦剌。孙太后以大局为重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处理军国大事。于谦不负圣望,力挽狂澜,硬是击退不可一世的瓦剌。稳住了民心,孙太后化解了危机,功不可没。

这朱祁镇一时半会也回不来,大臣们上书孙太后说国不可一日无主,建议立郕王为帝。孙太后迫于形势只能答应,朱祁钰继位改年号为“景泰”,尊孙太后为“上圣皇太后”。朱祁镇被放回来之后被景泰帝囚禁在南宫,孙太后此时也没有办法,只能经常去看看儿子,什么也做不了。景泰八年(1457年),由于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早亡,自己因为伤心难过身体也越来越差。投机分子大将石亨伙同文官徐友贞、太监曹吉祥密谋迎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也叫“南宫复辟”。此事孙太后应该是早就知道的,她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夺回皇位。如果没有孙太后暗中帮助,石亨等人不会如此顺利。

其实这事干的不地道,景泰帝没有继承人,皇位迟早会传到明英宗这一脉。因为景泰帝只有明英宗一个兄弟,不传他传谁?石亨他们只是投机取巧,想贪天大的功劳而已,后来杀于谦更是背负骂名。人家于谦心系天下,不参与皇室夺权,不然十个石亨也不够看。

孙太后总体来说还是有功于社稷的,“土木堡之变”为了稳定局势,支持于谦的主张立郕王监国。也放权给于谦让他全权负责“北京保卫战”。如果说立郕王为帝这件事是迫于无奈的话,还说得过去。后来“南宫复辟”这事还是私心重,毕竟景泰帝不是他亲生的,向着亲儿子明英宗是人之常情。但太过于急迫了,景泰帝病入膏肓,假以时日还是会传给明英宗一脉。不过有传言景泰帝在病重间要传位给皇叔朱瞻墡,所以他们提前夺门也是意料之中,毕竟皇位的诱惑力太大。

不过夺门对稳定朝局还是有好处的,如果景泰帝真的传位给朱瞻墡的话,发生皇室血腥也有可能。不过还好,虽然明英宗是个混蛋杀了于谦、王珪这种民族英雄,但他生了一个有能耐的好儿子明宪宗朱见深,也算不错。

灵感家首页

万事通